张勇丨发票背后的故事 - 世说文丛

张勇丨发票背后的故事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jpg

藏友老吴随手给我一枚老发票,岁数比我还大出个十年,是“青岛市手工业、小商贩统一发货票”。

极富年代感的老发票,是“交购货人”的绿色第二联。明细“配钥匙”4个、3角,合计1.20元,“修配钥匙”1个、0.50元,“总计人民币:壹元柒角正”。开具发票的单位,显示在右下角红色印章读不全的“青岛市xx合作社xx合作小组”。发票抬头的“购户”是手写字的“军属织毯厂”,日期“1959年9月27日”。

“织毯厂”容易理解,“军属”二字的前缀表明企业的性质。本以为是部队所属或主管,经查询得知,它属于青岛市民政局从1950年开始组织烈军属和贫民生产自救小组后、逐步建立起的社会福利生产组织。195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原先所设的生产组改成工厂,并核准以“军属生产工厂”相称。

据记载,军属织毯厂设立于1951年初。建厂伊始,只是一家拥有10多个织纺花车和1台织毯机的生产小组。1952年,增添织毯机28台,其中包括人力机12台。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职工人数和机器设备进一步增加。至1959年,共有工人730名,厂外组织军属和贫苦市民从事纺棉生产达到万余人。

发票明细分为“配钥匙”和“修配钥匙”两个类别。除价格不同,实难区分两者的差异。不过发票背面列有钥匙的具体分配,即:

厂长室修配,王庶平
劳工一把,刘元辉
生(产)财(务)一把,徐立昌
供销二把,于芳仙、孙文彬

2.jpg

看起来“修配钥匙”是给厂长室的。如果是修一把、配一把,总共花费五毛,钥匙恐怕不会有什么特殊。若修配的只是一把就花去比其他钥匙高出六成多的费用,那么厂长室的大门就得另眼相待了。

军属织毯厂的地址在哪里,尚未找到明确答案。最近网上的热心读者“金秋”留言,说到“服装八厂解放后最先是军属织毯厂”的线索。如果服装八厂的前身是军属织毯厂,那么军属织毯厂就在西镇濮县路2号的可能性极大。
 
根据“青岛市纺织系统企业基本情况表”,青岛服装八厂的建厂时间是1951年,这与军属织毯厂的起始点相符。1988年服装八厂的职工总数434人,属于小规模企业。

另外,濮县路2号曾是金城电影院的一部分。据有关知情人讲述,1963年下半年,金城电影院在濮县路的放映点撤销,东平路62号是金城电影院的唯一营业地,1966年正式改称“红旗电影院”。

当濮县路2号是电影放映点时,当年的军属织毯厂或服装八厂也是在这里吗。

2021.10.20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发票背后的故事》 发布于2021-10-27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