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奖状背后的劳动者 - 世说文丛

张勇丨奖状背后的劳动者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小时候得过的奖状,回家都是用镜框挂在屋里的墙上。那时每家每户的室内装饰谈不上有多讲究,但至少会有一幅宣传画或是几个相框的照片,再加上每天抢着去撕一页的月份牌,一天天就这样过来了。奖状在墙上,无疑是荣誉的展示,至于做了什么,似乎都是应该做的、而且要继续努力以做得更好。 

见到青岛火柴厂的九枚奖状,颇感亲切。背景是天安门,配以两侧飘扬的红旗和半空绽放的礼花,就是曾经在家里挂过的“奖状”式样。何时何事何因,如今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1.jpg

青岛火柴厂的奖状是“奖给轻工系统1975年度学大庆学大寨积极分子:宋祝田同志”。落款和印章分别是“中共青岛轻工业局革委核心领导小组”和“青岛轻工业局革命委员会”,日期在“1976年2月”。青岛火柴厂隶属青岛轻工业局,这是局里或系统内经过评选奖励、最后颁发的奖状。

2.jpg

稍早的“一九七六年一月”,“青岛火柴厂革命委员会”的奖状是“宋祝田同志”在“一九七五年度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特发奖状,以资鼓励”的统一句式记忆犹新,因幼小年龄对这八个字的理解极为模糊。 

1976,丙辰龙年,春节在1月31日。两份奖状,正好是在春节之前的火柴厂“先进工作者”和农历年后的轻工局“积极分子”。

3.jpg

1977年的春节,到了2月18日。火柴厂和轻工局的奖状,都在这年的一月颁发。它们分别是“一九七七年元月”双落款的“中共青岛火柴厂核心领导小组”与“青岛火柴厂革命委员会”以及“中共青岛市轻工业局革委核心领导小组”和“青岛市轻工业局革命委员会”。前后两年,轻工局的整体名称未变,只是七七年的奖状落款在“青岛”后增加了“市”字。

4.jpg

“党的核心小组和革命委员会”是历史名词。从奖状透露的信息看出,当年的政府部门和厂矿企业配备这样的机构,体现管理的固定模式和组织的基本框架。巧的是,两枚礼花图案的奖状分别来自1976年轻工局“核心领导小组”和1977年火柴厂“核心领导小组”,两款奖状上端“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前进”和“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口号,反映出那两年时代变化的历史背景。

5.jpg

“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七八年七月”的两份奖状,都是“中共青岛火柴厂委员会”和“青岛火柴厂革命委员会”颁发给“宋祝田同志,在一九七七年工业学大庆、社会主义革命竞赛中做出优异成绩,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和“一九七八年上半年被评为工业学大庆先进(工作)者”。此时“核心领导小组”未在奖状出现,不知不觉已不见踪影。

6.jpg

1978年下半年,青岛市及各直属单位的革命委员会相继撤销。在1979年的奖状落款中,已更新为“国营青岛火柴厂”。1981年的奖状,更是简化为“青岛火柴厂”五个毛笔字的书写,虽然仍是“国营青岛火柴厂”的印章。

7.jpg

九枚奖状,从1976年到1981年,历时五个春秋,只在1980年空缺。受奖人宋祝田,经多方打听,初步了解是位女士,在火柴厂三车间的岗位上从事火柴的包封工作。她不仅是火柴厂的先进,还是青岛市、山东省的先进以及诸多荣誉和奖励的获得者。如今,定当步入耄耋之年。从1976年算起,奖状的岁数也有45年,祝田老人、现在可好。

8.jpg

九枚奖状,八枚尺寸都在40×30厘米左右,只有“一九八一年四月七日”日期的一枚,长宽各多出十公分,接近4开纸大小。这枚奖状是“授予:宋祝田同志”,即“一九八〇年度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日期落款的位置只加盖了两枚红色圆形印章,分别是“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一轻工业局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青岛火柴厂委员会”。

9.jpg

九枚奖状,字迹清晰,保存完好。奖状的背面都有被折边的痕迹,应是奖状镶在镜框内的缘故。“优秀共产党员”的大奖状,看起来一定要换个更大镜框才能放得下。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奖状挂起来,留下美好的记忆。

2021.10.29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奖状背后的劳动者》 发布于2021-11-1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