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丨一棵有精神的树(摄影随笔五则) - 世说文丛

阿龙丨一棵有精神的树(摄影随笔五则)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2-1.jpg

一棵有精神的树


把守望村庄和坟场的小叶朴称作有精神的一棵树不无道理。它孔武有力,主干像霸王龙的腿,筋骨倔强,线条深刻,全身拒绝长稀里糊涂的枝叶。小叶朴的精神不单来自年轮。三百多岁的它依然年轻,姿态帅真。年轮说明了它很长的经历,一条望不着两头的路。然而经历多未必等同于涵养高。因此,小叶朴的精神还来自不为人知的修为。五龙河决堤的大洪水毁灭了不少树木,小叶朴却如一艘破浪的方舟幸存下来。对此它一言不发,守口如瓶。小叶朴能活下来不是靠运气,根须深扎土地的功夫救了它。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小叶朴都是一棵追随时光、忠于历史的树,因此它不仅融入了历史,还开创了自己的历史。这个秋冬小叶朴格外高兴。身边远远近近的杨树叶难得一片娇气的鹅黄,雀跃着击掌庆祝。小叶朴也来了精神,挺直脖梗,招呼风抓紧空挡用力朝它身上吹,脸蛋迅速涂上一层厚薄不均的脂粉——有的埝儿黄,有的埝儿金,有的埝儿红,被拧过劲儿的腮帮子则青紫。每逢秋天,小叶朴喜欢用色彩欢呼,因为叶子开始飘零。


2-2.jpg

2015年11月11日
高密市呼家庄社区王家沙坞村北


1-1.jpg

莫言旧居里一张照片和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和《白棉花》电影


莫言旧居卧室墙上一张照片,1973年拍。那年莫言18岁,一脸稚气。照片中小伙儿十二个后站两排,大姑娘六个坐前面一排,两个姑娘的大辫子垂落胸前。小伙精神,姑娘水灵,都青春年少。这是莫言在河崖棉花加工厂(高密一棉)工作的合影。至于谁是马成功,谁是方碧玉,谁是李志高,外人恐怕认不出。三位是莫言小说《白棉花》的主角,小说创作于《红高粱》之后。电影《红高粱》大获成功,张艺谋动了和莫言再合作的心思,莫言全力以赴,不久写出向青春致敬的中篇小说《白棉花》。张艺谋年轻时在国棉五厂就业,扛过棉花包。张艺谋拒绝白棉花的故事不知有无此原因。回忆不光产生快乐,还产生痛苦。《白棉花》最终拍成了电影,李幼乔执导,苏有朋扮演马成功,宁静扮演方碧玉,庹宗华扮演李志高,2000年上映。《白棉花》小说集的出版要早一些,1991年10月华艺出版社出版,印量一万册,由《父亲在民夫连里》《你的行为使我们恐惧》《人与兽》《遥远的亲人》《爱情故事》和《白棉花》等中短篇小说组成。夏衍给集子作了序。序中说:“在当前出版界遇到不少困难的时候,华艺出版社能一举出版这一些中青年作家的作品,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壮举。”这套丛书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新作大系”。


1-2.jpg

2015年1月12日
拍摄于高密市东北乡莫言旧居


3-1.jpg

太阳照街道照市集也照修鞋的老汉


过了正月十五,首个姚哥庄集日还很冷,心上过完了年,赶集的人多起来,不宽的街巷人来人去开始拥挤。生活续接着旧样子。一条东西胡同隔开姚哥庄村委大院和对过的小文化广场。两个修鞋老汉占据西墙外向阳的地方。由于再西几步一户门楼和村委院墙的阻挡,风小,阳光足,感觉暖和些。东首的老汉忙于修补鞋帮,顾不上抬头,修鞋的男人坐着马扎等。拐角的老汉则在检查一双高帮鞋,丟给他鞋子的中年妇女说过会儿来取。老汉的指尖粘了鞋胶而乌黑,骨节粗肿。他的棉上衣看着脏旧,其实因为刚过了年还挺干净,皮裤子皮鞋铮亮,棉帽子挡不住他一脸快乐的光景。铁脚站在他跟前,补鞋机探身可用,玄月刀、榔头、锉、带钩锥、带孔锥、直针锥、钉拐等各种工具随手可取,大木盒放粘鞋专用胶、防水万能胶等各种鞋胶,规格不同的鞋钉在稍远处铁盒塑料盒中,矮小木凳上躺着磨刀石。鞋的毛病他都能治,像万能的老中医,不光涉及换鞋底、缝鞋帮、细跟换粗、高跟锯矮、改鞋面、补窟窿、钉鞋掌、鞋跟修补等等。毫无疑问,他研究的领域是鞋靴美学,洞察何为美。


3-2.jpg

2016年2月24日
高密市姚哥庄社区姚哥庄村委西侧


4-1.jpg

为大蒜苗过冬盖好被子


张家墩村东北角,近平日公路西侧植了白杨,一片小树林。白杨尚小,树空没有歇荫。头三年,清除地上杂草,精耕细作,种花生、大豆或冬小麦,土地便有复合收入。这是个周日下午,过了小雪天气和感恩节,在城里上班的子女回家了,再叫上邻里的大小娘们,加两个老汉,来到十畦大蒜的白杨林,给蒜苗搭小拱棚。蒜苗一乍高,嫩绿,来春赶早上市卖个好价钱的话,大蒜过冬就必须温暖。过去的寒冬,预防蒜苗冻僵冻死,就在蒜畦子里铺一层树叶、豆叶、地瓜叶,或植物秸秆,算盖了一床简易被子,也有温暖。日子好过之后,花钱买来竹匹地膜,蒜苗便有豪华被子盖。先用竹匹交叉架出连续的弧形,再在弧顶覆膜,要抵抗大个寒流,则覆膜两层,随后用泥土压实棚子两侧,贴地冷风也掀它不开。拱棚内地温与棚外冷气相遇,膜内壁附着细密的水珠,早上来走一圈保准看到,若阳光持续照射,中午就蒸发了。一个下午的劳动成果显而易见,只剩两个短畦了,老汉也累了,一屁股坐地头的膜卷上,用体重固定绷紧地膜的点,架设拱棚的众人怎么拉都不要紧,于是他很快乐。张家墩的大蒜因好吃出名,味道当然和有无拱棚关系不大。这里土层深厚,土质松软,土壤蕴含养育五谷的肥力,是共知的原因。


4-2.jpg

2015年11月29日
高密市呼家庄社区张家墩村东北角


5-1.jpg

桃树下挂晒了秋柿子


出院门向南几十步一个桃园,深秋的桃树只有叶子,被霜打过,阳光下萎靡不振。树下许多串红柿子,几乎垂地,从精神头上看,有的串早挂晒了些天,因水分散失干瘪,鲜红逐渐加深。新挂上去的像涂抹过胭脂粉的脸蛋,还水光溜滑。如果要晒柿子饼,下柿子的时候手指要捏住柿子把,靠近枝条捏,逆着树枝用力一抬,带下一小片枝条,蒂把就有了一个拐弯的柄,柿子去皮后用预先系在桃树上的细绳将柄缠一圈,便结成了串,省劲而且不脱落。不带柿子把的柿子只能平躺着晒,最好悬空,在平展开的桃树杈子间放个铁篦子,一个挨一个摆上,虽然也透气,但做成柿子饼的口感不如结串的。躺平总不如直立成串的结果好。


5-2.jpg

2015年10月29日
高密市东北乡发展区高平庄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阿龙丨一棵有精神的树(摄影随笔五则)》 发布于2021-11-10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