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烟台尼克 - 世说文丛

张勇丨烟台尼克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微信图片_20211114234040.jpg

星期四,在一周中曾被赋予最大的政治含义。当年工作单位,每到星期四的下午,都是一次人员最为齐全的聚会、称之为“政治学习”。如今“脱离”这种学习已二十余年,不知现在的“学习动态”如何。

从历史中走出来的星期四,时下被赋予更多的商业价值。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从认知美国感恩节的文化内涵,发展到了线上线下、你拥我抱的一场无言的商战——你在推介你的酒水、他在热销她的面膜、我也打算晒晒保健品之类。热闹非凡,不一而足,似乎全民陷入无形的旋流之中。

今年的感恩节,恰好落在24号。11-24是17年前的“烟台海难”,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发生在当年感恩节前一天的这起事故,谁都不会想到它有丝毫的感恩前兆。同样是一条船,“五月花”号载着旧伤痛,去新大陆种植新希望,从而诞生“感恩节”;而满腹帝王之气的“大舜”号,在葬送普通人遥望彼岸的归宿后,却没留下一个“纪念日”。说起来,谁还会有记忆呢。

24号那天,我正好出差淄博,住在开业不久的“淄博饭店”。同工厂Z君晚餐时说到“饭店”和“宾馆”的英文,我们建议这家四星级宾馆称作“Grand Hotel”,以区别另外一家叫“淄博宾馆”的宾馆。Grand,有规模、有气势,符合四星酒店身份。冥冥之中,泰坦尼克(Titanic)有更大规模、更大气势的寓意。

第二天一早,猛然看到海难新闻,不觉触目惊心。这条南北相距不过89海里的航线,我曾如此走过好几趟。之后我同Z君说,应当有个新词儿Yantanic、烟台尼克,去纪念这起人为事故。

烟台与青岛,一南一北。烟台在青岛北边,青岛在烟台南面。烟台的海在北,冬冷夏热;青岛的海在南,冬暖夏凉。

烟台与青岛,在现有城市面积上,一小一大;从历史背景上看,一早一晚。青岛的开埠,比烟台滞后三十年。

四年前,去过一回阔别十年的烟台,印象颇深。海边的新楼长高了、变靓了;街边的老宅整洁了、时尚了。沿着海水浴场一直往东走,不仅有渔人码头、海洋世界,还多出海边铺就的跑步道,吸引着晨练和健身的人们。城市的温馨与细致,从脚下的一个踏步走起。
微信图片_20211114234057.jpg

引人注目的还有一段坡道的两旁,镶嵌着“爱在烟台,难以离开”的标牌宣传语,以及马路对面一趟英文字、WELCOME TO YANTAI。

“爱在烟台”,一语双关。既道出不远的月亮湾景点有一尊月下老人雕像,又表达愿意待在烟台的一股宜居之气。

看到锁、想到“三环”,距今八十余年;喝到酒、想到“张裕”,已愈百廿余年;“北极星”、去年刚刚百年华诞,而“烟台苹果莱阳梨”,更是山东特产顺口溜的表白。

一座城,不在大小、不在新旧、不在高低。仅存点滴的温情,就能让人爱在这里。就像冰心老人《忆烟台》的开篇,“一提起烟台,我的回忆和感想就从四方八面涌来……”

诚如斯言,感叹无限,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没有名分的“烟台尼克”。

2016.11.24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烟台尼克》 发布于2021-11-1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