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帝丨我也是老股民了,吐吐槽 - 世说文丛

杜帝丨我也是老股民了,吐吐槽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QQ截图20211124164939.jpg

我不敢说是青岛第一代股民,但属于非常早的没问题。

记得青岛第一家股票交易所在海员俱乐部,小港新疆路那里,好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电视台一个搞新闻的同事,在那里办了股民证,有好事者问他,弄那些干嘛?

同事说新生事物,先下手为强,坐上第一辆班车,于无声处听惊雷。第一桶金最好捞,到扎堆了,麻烦了。勇敢的人,就这时候上!

同事说的铿锵有力,我犹豫不决。

我从小对数学一般,不像对对文学作品那么有亲和力,读小说爱不释手。股票研究的全是数字,什么市盈率净资产利润率同比增长之类,看起来枯燥。

还没等我去开户,证券交易所在市南安徽路上开了一家,诗人梁青生住在附近,他先开了户,见面就谈股票,还向我推荐川盐化的股票。

我考虑安徽路离单位近,再说梁青生也是文人,他怎么大咧咧地就入了股市呢?大不了体验生活吧。

我在安徽路开了户。打谱跟着吃螃蟹的人,在后面吃个小鱼下虾,或者嘎拉。

后来川盐化股票一直跌,我问梁青生,怎么回事,又亏了啊。

梁青生结结巴巴,说没,没办法,听说盐要涨价嘛,都以为它能涨,谁知道不涨,反跌。

后来川盐化终于涨起来了,梁青生打电话,说这回行了,再别怨我了昂。

其实咱哪敢怨人家,都是好心,左右不了局势,人家也是为了让咱赚钱,我知道,结果推荐错了容易落一身埋怨,推荐赚了人家也不给你分成。

我也给人推荐过股票,此心同理,咱该通情达理,或者说“卡拐”(蚂蚱眼语)。梁青生兄已经故去,说到这些,不禁唏嘘。

记得早期炒股很别扭,没有网络,我们看股票价格必须到交易所去,那里有个大屏幕,滚动着每支股票信息,名称,买入和卖出价。

你要交易了,必须花一块钱在窗口买交易单,巴掌大小,填好你的股票账户,股票的价格和数量。

交易单颜色买的和卖的不一样,无论你交易是否成功,那一块钱先没了。而且,往往你填好了单子,行情已经变了,你站在岸边,徒奈无何。

其实做股票手续费不低,印花税,交易费,各种名目,甚至你打印或者复印个材料,别的地方几毛钱,这里也是一块两块,不叨叨。

那时候证券交易所就这么牛,店大欺客,爱来不来。

发行股票都是排队申购,老百姓用现金买中签号码。记得沈阳广播电台一个熟人来青岛,晚上一起吃饭时我们聊起来,他已经离开广播电台下海了,现在专门跑全国各地买上市新股,收集身份证打新,拿现金买新股。

他这次来青岛提了一皮包的钱,准备买青岛啤酒的新股。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在股票上市时卖出,股票价格会高出发行价一截,稳赚不赔。

怪不得沈阳小哥住五星级酒店,出手大方。

我在安徽路开户后,经常去那里看股票,站在大厅里注视着滚动的股票信息。

记得在那里经常遇到熟人,不知道为什么,在那里和熟人打照面,会有一丝莫名其妙的尴尬,有的时候我们就互相装作没看见,各看各的。

熟人里有领导干部,有公检法司的,有工厂企业的,有文人艺术家,还有个体户,闲散人员……股市也是社会,无所不包。

一次我遇见一个刚退休的局长,他讪讪地,解释说就是玩玩,不指着这个。

我说国民经济晴雨表嘛,不了解股市可不行。

老局长说对对对,该了解。

我一个同学把家里所有储蓄全投了进去,几番捣腾,据说他赚过,开过饭店,后来又返回股市,遭遇巨亏,离了婚,现在白发苍苍步履蹒跚。

那时候口口相传的炒股发财一夜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相关的产业链水涨船高。进入股市的人络绎不绝。

每次买卖股票都要排队去买单子,我嫌麻烦,一下子买了一摞,结果不久交易单免费,那些单子都成了废纸。

渐渐的,证券交易所之间展开了竞争,一张单子微不足道。只有赌不起的赌徒,没有熬不起的庄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开赌场一本万利,经济兴衰总有炒股的,交易所稳赚不赔。

感觉成为股民,特别是一些股票在手里,对股市马上就不一样了,原先麻木的符号,变得与你休戚相关,就像村里的农民,特别的关心天气,刮风下雨冰雹灾害,地里的庄家受不了啊,他们当然每天盯着。

一个在城市住着高楼大厦的人,刮风下雨也许无所谓,这就是在哪个山唱什么歌,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左右态度。

你一旦成为股民,那你就把自己卖进去了,身不由己。

买了股票,或者卖了股票,看行情就有些亟不可待,那都是钱啊,白花花的银子,就在瞬间来了,或者丢失,钱的波涛滚滚,被看不见的手掠走。

生与死仿佛就在眨眼之间。

红红绿绿的股票啊,就是起起伏伏的人生。

股市每周只有五天交易,周六周日休市,那时候感觉周末的时间漫长,挺难挨。巴不得马上开盘,红的绿的数字在哗啦啦变化。

一旦买了股票,那就等着它涨了,急不得,母鸡下蛋有个时间。当然怕跌,而且买了以后遇到跌是大概率。

有几年好像全社会都在谈股票,在公交车上,公园里,酒桌上,股民遍地。

我经常在采访时看到对方办公桌上的电脑,显示的是股票信息,有时主人翁故作轻松地用其它页面盖住。

其实我还想问问他都买了什么股票呢,我虽然资金少,不好意思开口,但对股市也有一番观察和体会。

我发现炒股的人有个特点,谈起股票,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走麦城不会提的,报喜不报忧,虚荣心在作祟吧。

再就是捶胸顿足,某某股票,我卖的时候才多少钱,竟然窜上了多少钱,少挣了多少万啊!

股市最典型的笑话“开着宝马进来,骑着自行车出去”,被改造的名诗:问君能有几多愁,股票满仓中石油。

我就被中石油好一个伤,那些年媒体一直宣传中石油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结果上市后很快跌破发行价。后来股市大鳄杨百万在媒体发声,说中石油现在跌倒了30块,价格接近腰斩,这时候再不抄底,更待何时?

我觉得杨百万说的有道理,他就是从炒股变成百万富翁的,咱也跟一次风吧,算是顺势而为。

想不到中石油还是跌,几年时间过去了,跌跌不休的中石油,竟然跌倒了10块钱左右,什么票这么坑人,我实在受不了了,割肉出局,好听的话是壮士断腕。

我抛了中石油,该股还是跌,最后竟然跌倒了3块几,为了写这篇稿,我看了看中石油今天的收盘价,4块9毛3,说实话,谁要是满仓中石油,还真是个愁,不一般的愁。幸亏我资金有限,受伤也轻。

类似的股票很多,当然,暴涨和翻番的股票也很多,股市造就了无数富翁,也造就了无数乞丐。

对股市最平和客观的说法,好像是:“七赔二平一赚”。

忘了在哪里看到的,说一个新股民参加炒股大赛,战战兢兢没敢操作,结果拿了冠军,他是唯一没亏损的。

听起来像是个笑话。咱们这地方,从来就不缺黑色幽默。

我似乎看的越来越清楚了,散户在股市毫无主动权,股市每天的走势,上下起伏,无论涨停还是跌停,都是机构大户在操纵,不论是兴风作浪还是风平浪静,完全是看它们的需要。

散户就是一帮无足轻重微不足道的渣滓,机构眼里的韭菜。

遗憾的是,韭菜还天真的以为,那些雨水、阳光,都是自己的判断分析争取来的,化肥投放也恰如其分,韭菜从来看不见背后巨大的黑幕遮挡的镰刀。

我后来才明白,股市的投资功能越来越弱,基本上就是一个赌场,看上去股民是在一起打牌,其实人家机构一直能看见你手里的牌,全国各地的交易所,挂单和成交,大数据人家一清二楚,你一个散户知道什么?不就是公开披露的那些信息吗?

一旦时机成熟,人家立即收割。唰唰唰,你哭吧,镰刀眉头都不皱一下,人家也没有眉头,只有锋利的刀刃。

有些散户觉得自己很厉害,偶尔瞎猫碰上个死耗子,或者顺势而为赚了两个,沾沾自喜,岂不知都是人家案板上的肉啊!

股市最大的力量,掌握着舆论导向和数据披露,你的过五关斩六将只是人家拉升过程中的一段铺垫,你的捶胸顿足,才是人家下的一盘大棋的目的。当然也包括机构之间的博弈,这种情况好像也越来越多了,蛇会不会毒死自己?只有蛇自己知道。

那些抱着股票若干年后突然发现变成富翁,在股市掘金的神话,恐怕一去不复返了,镰刀没有耐心隔季收割,韭菜们也是前仆后继。

我一个战友开公司,最近生意无法维持,只好关门歇业,他把钱投进了股市,说买卖不好做,只能去炒股了,这也是逼上梁山。

战友哭笑,说股市涌进来一大批像我这样的散兵游勇,红了眼的赌徒,就靠股市来养家糊口了。

也有相反的,我一个做外贸的老板朋友,他说这几年出口生意每况愈下,公司生存艰难,今年下面的工厂都停产了,内外交困,他把股市的钱全抽出来了,支付遣散员工的费用。最后的晚餐。

我不知道这是股市的利好还是利空,再说股市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伤痕累累的老兵,心里只是越发的难过和惆怅。

唉……

2021.11.8写于青岛



杜帝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杜帝丨我也是老股民了,吐吐槽》 发布于2021-11-24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