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周丨听八秩老人讲家族往事——丛兆桓先生访谈实录(四) - 世说文丛

于学周丨听八秩老人讲家族往事——丛兆桓先生访谈实录(四)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民族的情怀开放的心态

采访者:刚才您提到晋商,鲁商,您觉得鲁商,尤其是那个时候的鲁商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丛兆桓:我感觉就是现在经常讲的,叫诚信,忠诚。山东人他朴实,说实话,办事实在,对人都是好心的,以心换心,肯干,吃苦耐劳这都不要说了。你想我的爷爷,实际上没有几十年,他的事业也就二十年时间,从1913年到1937年,后来干不了了。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军一下子打进来,发生济南惨案,他的事业、工业、企业这些东西,都基本上交给儿子打理。我父亲接手以后,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阶段,那个时候整个的民族都要完蛋了,整个华北都成了殖民地了,那时候政府都是一些伪政府,像汪精卫政权,青岛也是一样,那时候国家的事情,民族的事情不敢说,但我小的时候知道防空,把所有的窗户都挡起来,日本人进来之前那一阵子,我的父亲天天弄一个大盆子在里头烧书,烧资料,因为在这之前有一个反日,但等日本整个统治来了以后,要把所有那些东西全部都给烧掉,天天烧天天烧。四方那个什么纱厂,日本飞机轰炸,这段事情对我来讲,6岁,还有些印象。等着到了7岁8岁的时候,上学了,上了江苏路小学。那时候青岛每个学校都派了日本教官,必须学日语,我日语学得很好,可能因为我祖父学日语就学得很快,我学得很好,在江苏路小学,9岁的时候我就参加了全市日语比赛,在全青岛市得了第二名,拿了一大包子奖品,回来特高兴。到了八九岁了,还觉得学校功课都是得4个100分什么的,日语演讲比赛小学又得了一个,天天晚上上日本教官到家里去给我教,我到现在还能背当时的那几句话,天天晚上,也不知道什么内容,就模仿日本话。回来以后江苏路有一个老师,“得奖了?高兴了?”“高兴。”“你跟家里说一下,今天晚上我请你吃饭,祝贺你得奖。”我准备回家告诉一下,他很近,就在龙山路,我住齐东路,很近很近。我就上他家,老师请学生吃饭,结果他先表扬我半天,最后他说,“日本这个国家体知道吗?”“不知道。”他最后就给我讲了讲,他说我给你看一个东西,拿出一大本相册,《日军侵华血泪大画史》。他讲的第二天,从那时候开始,完了以后我日语就不学了,跟学校就开始捣乱了,开始有个民族意识,什么叫民族意识?它里面照的就是济南惨案,用刺刀挑死的中国人、女人、孩子,那些照片照的惊心动魄,我第一次知道,啊?感情这日本人这么坏。但是在日本统治底下,回家以后跟家里一说,我父母都说不敢说,因为你们小,你们不懂,没跟你们讲,老师跟你讲了,老师是好老师。

丛良弼:人生最后的大事

采访者:沈鸿烈当时烧那个纱厂的时候您有印象吗?

丛兆桓:那时候只是远远的能看见那个火光,这时候每天夜里,每天晚上我父亲都是找一个地方,不让孩子看,我也想去看呢,他就把窗户都挡上,灯光都没有,灯光罩着两层,那时候叫防空吧,窗户上都贴着条,然后就烧书,有关抗日内容的东西都给烧掉了。

说到中日关系,现在传说日本人到了青岛以后,让我爷爷当青岛市长,因为他在日本待过20年,娶过日本老婆,有很多的关系,商业方面的关系,亲戚方面有很多的关系,但他坚决不干,当然不行的话,那就当青岛商会会长。这个事情我没在场,我哥哥,我哥哥比我大两岁,日本人来的时候我6岁,我哥哥是8岁,说日本大佐来到家里,大佐就拿那个军刀剁那个地,哇哇的,先好说,好说劝说不行就威胁。来了好几次,到家里来,那个时候在齐东路住着,我们也搬过来,住在楼上。我爷爷是坚决不跟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些人合作,他没办法,只有一个推辞,就是我老了,我脑子不好,我什么都不能干了,别说市长,我现在连一个工厂都管不好,都交给别人了,这根本不能做。最后到了第三次大概是,第三次日本人来了以后呢,他装病,他躺在被窝里,装病也不行,给他提出问题,就拿这个话筒,搁他的嘴上,“你讲讲,我们来了你是欢迎不欢迎?”他只好说:“欢迎,中日亲善,哪能不欢迎。”日本人又说:“你说我们日本是不是对中国很亲?”他答:“是很亲善,我特别觉得,你们做的有一件事情,从我一个做慈善事业的人讲特别好,人道,说你们来了以后,就把英国美国的租界,法租界,所有的租界都取消了,还给中国人。”实际上这些地方是还给汪精卫那个政府了,日本人曾经一度把全世界各个西方国家的租界都取消了,日本人要让整个中国都是日本的了,他也不要租界了,日租界也退还给你们中国政府了,爷爷说:“这样的话,我觉得日本,友邦啊,废除了各国在中国的租界,这件事情很好。但是我现在就是一个教徒,做慈善事业,我就希望不要打仗,希望不要杀人。”说了那么几句,但是表面上还得说“中日亲善好”这样一个东西。现在这东西好像在青岛档案馆里有,他的讲话稿还有。所以整个事件看起来,我爷爷是很有民族气节的,他虽然跟日本有这么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能够立场非常非常坚定,他错走一步就是汉奸,为日本人做一件事情就是汉奸,他可是一件都不做。

现在像看到网上的,还有报上,说他是“中国辛德勒”,他救了一些人,说的是1943年,与当时在青岛抗日的崂山游击队有关。

年逾古稀勇做“中国的辛德勒”

采访者:主要和李先良的关系吧?

嘉宾:没有李先良,就是在体育馆里头救人这件事,1943年,那是他最后做的事情。

采访者:70多岁了吧?

丛兆桓:对,75岁了,他是尽了最大的力量,把这些人救出来。解放后讲,那次日本人确实是有汉奸特务告密,一下子抓了,有人说是1300人,有人说2300人,反正就是一两千人吧,都关在体育场的里边,观众席的底下,关在那,每天严刑拷打,谁是共产党,谁是崂山游击队,这些人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每天都死人,他是第一个去看过的人,他说:“我作为红卍字会的负责人,必须派人去到那调查。”然后去送吃的送喝的,送衣裳,那是个冬季,要想把这些人救出来。这才开始动用了他的关系,他在日本的关系,有一个是同部队,这个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不是家里头说的。同部队的一个司令员的哥哥,是我的爷爷曾经交往过的一个朋友,就是转个圈,当然不是他一个人,还有别的爱国企业家,还有烟台的,还有几个人同时,运用所有的关系,想要救出这两千人来,别把他们都弄死了,当时已经死了有几十了,每天都死个二三十个人这样的。最后是花了很多的钱,也用运动,也用关系,反正想尽了办法,最后把这两千人都弄到红卍字会里面去。那个时候我就记得家里头所有的,我的两个姐姐,我的母亲,我的姑姑都在做棉衣棉裤,就是给他们发了衣服,赶紧的让他走了。

这件事情影响比较大,据说有崂山游击队的领导人在这里面,所以日本投降以后,特别解放以后,党对我们家里还是很好的,但是没有人具体的说救了哪一个人,哪一个人,没有具体到这样。这件事情应该说是他最后做的一件大事。另外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家里头都知道,又攒了多少钱,大概是半麻袋银元,派一个专人送到南京,南京大屠杀,实际上救人最多的,不是别的教堂,像现在说的“金陵十三钗”,不是教堂,是红卍字会,包括救外国人,救中国人,是红卍字会。这个回忆,现在山东有一个博士,专门调查和研究红卍字会,在中国有几百个红卍字会。这个红卍字会在上个世纪的18、19年代开始到解放,做了很多的事情,应该说是基本上全是好事。

现在因为解放后反对迷信,所以就取消了,这等于是让它自生自灭,既没有把它打为反动会道门,又没有承认它是一个像佛教,或者是天主教这样的,可以公开什么的一个宗教,就是你自生自灭得了,就这么一个政策,所以这个红卍字会没有了。但是红卍字会现在在国际上,很多国家还有,这是一个另外的问题。我的爷爷利用他在青岛的红卍字会,实际上等于是他建立的,他买的房子,那个时候盖的房子,做了好多好多,这种事在青岛的档案馆里头很多。最后日本人来了以后,8年,他不跟日本人合作,他把他全部的精力、财力、物力、家庭的教育都放在慈善事业上,这是他艰苦奋斗,创办实业,为了民族振兴,百姓富裕的一个重要部分。
(续完)
3.jpg 丛兆桓先生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于学周丨听八秩老人讲家族往事——丛兆桓先生访谈实录(四)》 发布于2021-12-29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