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吉林百年工商人物——孙彝三 - 世说文丛

张勇丨吉林百年工商人物——孙彝三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微信图片_20220110221405.jpg

孙彝三,长春协力工厂的创办人。该企业是当时长春市最大的织布厂。辽宁省金县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出生于工商世家。少年时就读于大连商业学校。1920年来到长春,在正金银行做出纳员。

孙彝三是当时长春天兴福制粉厂厂主邵乾一的姑爷。他看到天兴福在东北的4个制粉厂都需要外买面袋,便征得邵家的同意办起了织布厂——协力工厂,供应天兴福面袋。初创时工厂很小,只买了两台人力拉梭织布机,招了几个工人,就在西双桥外租了几间民房开工生产。他一面仍在正金银行上班,一面经营自己的企业,由于有邵家财力的支持和天兴福顺畅的销路,工厂在几年内就发展起来。至1928年时,工厂已迁至头道沟“满铁附属地”内的富士町(今黑水路),拥有人力拉梭织布机25台,铁轮人力织布机25台,工人100多人,日产布80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为日本殖民地。他依靠为人忠厚,精于计划,主张实干,善于管理,仍能在日伪统治的夹缝中求得发展。到1939年,协力工厂已经发展到有100台电力织布机,50多间厂房,100多名职工,能织各种棉布的独资经营的工业企业,成为当时长春最大的棉织厂。他成为长春工商界的知名人士,曾任“新京”(今长春)纤维组合理事长。东北沦陷期间,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掠夺东北的各种资源。1941年,日伪政府颁布“七·二五”停止令。从此,物价冻结,原料来源断绝。到1943年,协力工厂被迫废业。

1948年10月,孙彝三将协力工厂改名为新力棉织厂。1950年复工,其规模及经营管理仍居长春同行业之首。新力棉织厂于1952年生产棉布160万公尺,超过该厂历史最高产量的一倍,并能生产色织格布等十几种花色,填补了长春市生产色织布的空白。

1954年,他多次申请公私合营。同年12月,新力棉织厂实现了公私合营,成为继益发合股份有限公司之后,长春市第二家实现公私合营的企业。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时,有3家织布厂并入新力棉织厂。新力棉织厂由为花纱布公司加工改为自产自销。他在领导该厂生产和销售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使该厂当年工业总产值实现243万元(东北币)。他因工作成绩显著,被提升为长春市棉织工业公司副经理。

孙彝三从1950年长春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起,连续当选为常务委员。1955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他是长春市一至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8年孙彝三病逝于长春,终年70岁。

【来源: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吉林百年工商人物——孙彝三》 发布于2022-1-1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