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丨在志成针织厂工作的回忆 - 世说文丛

张敏丨在志成针织厂工作的回忆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志成针织厂位于北仲家洼231号,大门口是块木制的号牌。工厂规模不大,职工约有二十多人,是一家袜子的专业生产厂。其中的男士长筒袜,颜色有两种,即豆沙和铁灰,记得当年注册商标为松竹梅的“三友牌”。
 
1948年春天,经东镇的表兄刘万里大哥推荐,找到了在志成针织厂工作的三舅舅隋荣五。万里大哥称他是三叔,由于这层亲戚关系,经研究同意我到该厂“附存”。附存,就是暂住。旧时做工有各式规定,附存是一种没有工资但可以和其他伙计一样干活,不过只提供给你在厂里吃饭和住宿的特殊劳动关系。

 1.jpg
按照100人的记录,那就是大厂了

据1946年青岛针织厂一览表的档案资料,志成针织厂成立于1940年4月,厂址在北仲家洼820号。这与我记忆的231号存在差异。所列的劳工数100人,看起来是大工厂了,但实际上当时没有那么多工人。
 
志成针织厂的掌柜共三人,即吴馨山,厂长。鲁国卿,负责处理经营方面的业务。隋荣五,负责车间生产和技术。另有于先生,主要是下街和对外联系,相当于销售部门的工作。在车间主管生产的是毛方伍师傅,另有一位山西人李师傅负责染线。
 
原来的袜子生产都是手工操作,没过多久厂里添置了六台电动的自动制袜机。为此专门请来上海的郑师傅,安装设备、调试机器、指导生产。我和徒工鞠延节有时就在车间里干些力所能及的零碎活,有时也学习和帮助烫袜子。

 2.jpg
男士长筒袜   网络图片

记得有一天正在车间干活时,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大家惊慌失措,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后来听说,那是离工厂六里远的商河路军火库发生的大爆炸。1948年3月9日是正月二十九,爆炸发生的那天还没出正月门。
 
吃住都在厂里,对周围的环境知之甚少。工作了一天,晚上睡觉时,在另外一间屋,就算是工厂宿舍。和我在一起的是李兆柱,几年后得知他去了日本。毛师傅、李师傅也住在这里,还包括厂长吴馨山的两个儿子,吴遵国和吴遵光。
 
早上起床后,我和李兆柱就先到办公室的里外屋去打扫卫生,然后给在那里睡觉的两位掌柜的叠被、打洗脸水。三舅舅不在工厂住,他家离厂倒是不太远。

3.jpg 
五十年未变的仲家洼  网络图片

在志成针织厂干活不到一年,具体时间已记不清了。有一天,吴遵国问我,给你找个新的地方,你是否愿意去。我听了非常高兴,忙说当然愿意。后来他领我到了劈柴院的玉生隆烟号,老板是掖县人姜子山。另有一位会计姜世禄,是烟台福山人。
 
玉生隆不大,门面朝南,在饺子楼对面的拐角处。虽说条件差,但当时也没有其他去处。就这样在劈柴院我开始了一段新的工作经历。后来玉生隆掌柜在西吴家村办了一家篷布棉织厂,我又转到那里,与张锡斌成了一起干活的同事。

 4.jpg
五十年代初我与张锡斌(左)合影

离开志成针织厂后,始终没有机会再回去看看。在太平镇东茂染织厂工作的吴道麟后来告诉我说,三舅舅不幸去世了。那时工厂已迁到了台东六路,遗憾的是我没能去送别三舅舅。
 
三舅舅隋荣五是母亲舅舅家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吴道麟的亲舅舅。由于这层亲戚关系,我也跟着称三舅舅。小时候跟母亲去过多次在蓬莱城东的杨家庄,那是三舅舅的家。他还有一个弟弟,吴道麟常说的小舅舅,我叫他四舅舅,小时候见面常常说话。
 
三舅舅的侄子隋作魁,原是我军某部队的军医。八十年代初,他担任蓬莱县人民医院的院长,不过那时我离开老家已经快四十年了,蓬莱俨然成为陌生的故乡。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敏丨在志成针织厂工作的回忆》 发布于2022-1-26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