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92年生于太行山下一座小城、201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俄语系,现在青岛某企业做电商。我是一个有点偏离“主流”年轻人轨道的姑娘,很普通,又有点不太一样。
工作时,我努力、忙碌,只要放松下来,立刻会进入另一种角色:散步、逛公园、喝茶、读书、寻访老建筑,于是朋友说我的日常休闲完全像退休了的老人。其实,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合理的,美的世界平等地向每一个人开放。
我看上去是一个乖乖女。高中毕业后考上山东大学,毕业后来青岛工作,人生各个节点可谓无缝衔接,几乎所有转折点都顺利度过,父母说起来也就是俩字:省心。小时候跟父母去串门,我可以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一下午,如果有人搭话,我就简单回答或者笑笑来回应。
其实,在这顺从表面的下面是一团火,我并不是没有想法或者意见,很多时候只是可以自己消化。这可能也是我选择到外省读书,只身到很远地方工作的一个原因,我潜意识里似乎在挣脱某些东西。
我不爱扎堆,话不多,但我参加过两次辩论赛,都获得最佳辩手奖。有朋友看到我辩论的状态调侃说,你这样以后谁敢娶,讲理都讲不过你。
我每天都与营销、数据、交易打交道。工作九年来,同所有职场人一样,起起伏伏、摸爬滚打,有过低谷,也获得一些认可。但工余时间我更喜欢阅读、更爱自然,对土地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还写现代诗和小说,喜欢艺术和哲学。从初中开始就坚持写日记,直到现在。朋友奇怪我能坚持这么久,其实在我看来,无所谓坚持,只是脑子里各种念头一直在盘旋,需要去表达。
其实我所从事的电商是一个很浮躁的行业,流量、噱头、狂欢,转瞬即逝,又投入下一个循环。虽然看不惯行业里不好的一面,但进入工作状态就心无旁骛,有时还有点较真,一定要照自己心里的标准去做好。无论愿不愿意做,既然做了,我都会非常投入。
我曾尝试去抗争,想要“修正”,但最终还是选择接受。我说,生活和命运带来东西,都先接下来,然后顺其自然。相对于整个生命历程的大海,个人命运只是一叶扁舟,风往哪吹,浪有几级,会不会有另一只船冲过来,个人都无法决定,只能掌好自己的舵,顺其自然。
刚工作的时候,有一种紧迫感,想要尽快成为剧集里那样的职场精英,为达成目标而损耗生活或者自己,但我逐渐改变了看法,并不是说那样不对,而是人无论如何过生活,都应该有一种清醒地去作选择的状态。
几年前,在王澍的《造房子》一书的序言中,读到作者写自己妻子的一段,非常喜欢。作者说妻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人。这四个字一下打动了我。我说,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状态。也是那段时间,我认识了老公,这成为我生活的转折点。但我也陷入一种迷茫:工作状态不错,上级也很认可,但就觉得缺了什么、哪里不对。后来悟到了,就是心里那团火越烧越大了,我不愿戴着枷锁生活。就算生活就是带着镣铐起舞,也要跳出自己的舞。
我在反复思考,生命到底是为何?为什么过去的世界会无影无踪?人生最多百年的寿命之后,又会留下什么呢?所以我开始阅读,读心理学,又看哲学,阅读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年年底,我都会做一个读书小结。虽然很多问题还是没有答案,但我已经可以接受问题的存在。
我的生活方式也在慢慢变化,从开始的不知该做什么,到后来有意识地去爬山、逛公园,深深地爱上大自然。几乎每周都会约上好友选一个小山头或者景点。青岛大大小小的山和景点都玩了好几遍。由此,生成了一套出行规律,会根据时节有目的地出游。春风乍起,去植物园找春气、看腊梅;四月花开,去三明南路看樱花;夏天,到一家常去的咖啡馆避暑;初秋,去植物园看树;冬天,多是窝在家里喝茶读书,下雪了就跑出去堆雪人……
我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不知道未来是否还会保持现在的心境,但无论怎么变化,其实都没什么关系。只要能够保持精神清澈,带着发现美的眼光,自然而然地生长就很好。(周晓方改写)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三八特刊“她力量”
2022.3.8 A5版
组稿编辑:周晓方
崔雅婷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