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贴尺寸5.2×14.8厘米,“工农”二字的下方是近景的麦穗特写与远处的工厂景象。两者遥相呼应,是一幅“工农”融合的美图。中间竖起的输电铁塔与水电站的开闸水流,像是将城市与乡间、工业与农业,有机串联在方寸片纸的空间。整体来看,图案紧凑、主题精练,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工农”商标的主题。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全国各地兴起“以草代木”的火柴新品。这就是用草板纸作梗枝材料的火柴,是当年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原材料供应的推动。加之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更是给新中国火柴工业发展提出的挑战。因此,从“节约木材、支援国家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书式火柴出现的全纸火柴便应运而生。
枣红色的装饰框内,“工农火柴”与下端的“睢县火柴”一一对应。这说明火柴的商标是“工农”的牌号,而生产企业应是在睢县的火柴厂。
睢县,隶属河南省商丘市。它与商丘市区和山东曹县的距离,大约有60公里。睢县的建置,始于秦朝在睢县城西的承匡(又名匡城,传说是女娲诞生之地)。后改在襄邑县,治所就在今天的睢县。元明时期,睢州和睢县之称渐行。由此,睢县的历史不谓不久远。但睢县火柴如何,尚需再求新知。
与同时期的全纸火柴大多印有“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最高指示”略有差异,睢县火柴则标有醒目的“以草代木 立足战备”的八字口号。相对于经典的“备战”二字,进而演化为颇具方向性与号召力的“立足战备”,睢县火柴体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战斗力。
然而,限于全纸材料和制作水准本身,特别是生产效率低下以及市场可接受性差等实际状况,这段时期出产的全纸火柴,包括开封、安阳等大厂的书式火柴,无一例外都面临产品结构的巨大缺陷。直到八十年代在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得以提升的基础之上,全纸材料的书式火柴才有了飞速的发展。
如今再看睢县火柴,恰如半途不可或缺的难忘落点。虽标贴一枚,但闪耀的火花却无边无尽。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