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释“商”——甲骨文及金文中的“商”字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释“商”——甲骨文及金文中的“商”字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png 图1(一期,《续》3·82·2)。图2(一期《合》178)。图3(五期《佚》518)。图4(秦公钟)。

2.png 图5甲骨文“凤”字(一期《续》4·22·7.)。图6·甲骨文“龙”字(一期《前》4·53·4).。

3.png 图7甲骨文“帝”字(《甲》1164)。

5.png4.png 图8·现代庙宇里常常见到的神帐。

6.png7.png 图9·台湾历史文物陈列馆展出殷墟出土石雕神像——它的后背凿以“凵”形石槽,这石槽可以夹住神帐。框架树立不倒

8-9.png 图10·左,甲骨文“各”。右,卜辞中“各”的同“来格”的“格”(右《人》二九四一“王其各”中《後下》“各祖”左《甲》六六三“王其各”——拷贝自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


商,上“辛”下“冏”。《说文》释曰:“商,从外知内也,从冏,章省声。”

《说文》释冏:“冏,言之呐也,从口从内。”

《说文》释内:“内,入也,从口,自外而入也。”

《说文》的这一圈解释,让我们明白商字的“从外知内”、内字的“自外而入”,角度都在“外”,而前者只是“知”内而不能入内,后者能够“入”内。

商字的意思如谜。

然而读甲骨文字典之文字风格分期却对人颇有启发:

图1、图2是一期(盘庚至武丁时代)的甲骨文“商”字,其文字的上部是“辛”字。

图3是帝乙、帝辛时代(五期)的甲骨文“商”字,十分醒目,一别其他商字——在其上部,有两个“日”的象形字,一左一右排列在类似简化了的“辛”字的符号下。

图4是秦公钟上的铭文“商”字,它与图3造字的前提近似,在“辛”字的笔画之间有四个“日”的象形字。秦公是少昊的后裔,与商王族同出,均是生了太阳月亮的帝俊之后。因此我推说:

商代以前,神话是人们信仰的反映。俊生日月,一如基督教语境中诺亚方舟是信仰的反映。在商代,神话传说的内容应该是不可置疑的。

商民族认为:自己的祖先帝俊生了十个太阳、十二个月亮。例如商王族给自己男子起的名字皆有日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旬十日;记日之序一般也是商王族继位兄终弟及的程序。甲骨文五期“商”(《佚》518)及秦公钟铭文“商”字象形应该有这种神话传说为信仰的反映。

商民族认为:帝俊就是高辛。《左传·昭公元年》记载了这么一个神话:“晋侯有疾……,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沈、台骀为祟。”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由是观之,则实沈,参神也。”

这位“高辛氏”就是帝俊、帝喾。

商族自高辛氏之后分为二支,一支阏伯,举族死后归于东方苍龙七宿心宿,亦即晨星,晨星也叫大火、商星,卜辞屡屡出现的“大邑商”,就是后世称殷朝为商朝的一般原因(大邑商和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下辖镇高辛镇似乎有些关系。传说帝喾高辛氏出生在高辛而得名。其实这或就是阏伯的诞生地,亦商朝早期都城南亳所在地。高辛镇境内存有帝喾陵。传说帝喾陵始建于公元前2345年(在帝舜约公元前2357年取代帝尧之后),距今已有4300多年的历史。可能帝喾陵就是阏伯一支某位代表性人物的居地。称它为高辛氏所在地,是远古时代之人的精英,其名号往往被后人原封不动地继承的结果,如高辛的名号,被他的很多后人继承了,正如朱明的族号“明”,被许多明皇帝继承了一样。

卜辞上有“东母西母”的记载(《後上》28·5),“东母”是不是指着高辛氏迁于东方苍龙星域的阏伯一支的老祖母、“西母”是不是指着高辛氏迁于西方白虎星域的实沈一支的老祖母?

如此相同,图2·“商”(一期《合》178)字上的两个“辛”难道分别是指高辛氏的阏伯、实沈之后吗?

我认为甲骨文“商”字构成的“辛”字,就是神话传说内容不可置疑时代的产物。为什么这样说?

商王族崇拜龙凤。

在商王族图像中,凤象征着女娲,龙象征着伏羲。或者可以说凤就是商代的女贵族,龙就是商代的男贵族。

在有商一代,反映龙凤图腾的图案比比皆是。

请设想一下,在文字媒体也不太发达的商代,接触文字的人,一定远远少于接触图像的人,而图像的最多内容就是龙凤。

准此,甲骨文龙、凤两个字,它们头上的“辛”字,就是龙(图6)、凤(图5)所象征的高辛氏之后的商王族。
甲骨文的“帝”字产生在帝乙、帝辛(商纣王)时代(第五期),在“辛”字的下部加了代表范围的两道“丨”画(图7)。那时候商王族已经将死去的先王也称“帝”了,所以这个“帝”字归于“辛”字部,极可能基础于对祖先神高辛的依傍。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字下面的“冏”字,是不是和强调“君权神授”的基础有关?

再者“冏”字同“囧”它来源于商代象征光明的图像——图像的基础就是太阳、月亮、星辰、火焰等光源体,甚至包括神雀的眼睛(关于这些,他文另论),这些均和神话“夋(帝俊)生日月”的传说分不开了。其实“冏”字即便当神帐来解释,也在情理之中,神帐里面供奉的高辛氏系统的神灵,不正是日月星辰的的制作者吗?

若是,“冏”上半部的“辛”字,就是商王族追崇祖先高辛氏的象征。

本文开首之《说文》释“商,从外知内也”,可能追述的是“冏”字的表象特征。

我认为“冏”字象形神帐。

神帐今也叫“龙门神帐”,它挂在神座的前面(图8)。

我这样说的原因,是得自台湾历史文物陈列馆展示殷墟出土石雕神像的启发——商王族多图腾崇拜,这些石雕是一些图腾的神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后背多凿以“凵”形的石槽,这石槽可以夹住门框状的神帐框架树立不倒(图9)。或者只有站在这种神帐的外面,方可达到“从外知内也”的结果;它会意神灵驻此的意思吧。

说到“冏”字象形神帐,让我们再看甲骨文一期的“各”字(《乙》1981):

它从“内”从“止”,这个“内”即《说文》“内,入也,从口,自外而入也”之义,这个“各”,卜辞的一种用法乃《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的“来格”之意,正《人》2941之“王其各”《後下》“各祖”《甲》663“王其各”的各——这“各”,指的正是人间之王和祖神才能进入的神帐吧(图10)。

如果我如此推测可准,那么按商代由下及上的文字结体规律,推知“商”字的大体意思是:神帐里被膜拜的主神,是商祖帝辛之类。

所谓的“商朝”,就是商祖帝辛呵护的“大邑商”。

卜辞屡屡提及的“大邑商”,其“大”不是量词,它和《易经》中的“大”的意义一致,均指隆重的、正统的、规范的意思。这“大邑商”,恐怕就是为区别实沈一支的高辛氏后人、或者是标示商王族正宗一支后人驻地的吧。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释“商”——甲骨文及金文中的“商”字》 发布于2022-4-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