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方丨《王晓强歌诗》(第二集)代序 - 世说文丛

周晓方丨《王晓强歌诗》(第二集)代序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王晓强老师这本歌诗集跟大家见面了。其中不少作品,此前在微信里都曾发给我看过。

晓强老师嘱我为其专辑写序,然而我对老师的作品,只有仰止的份儿,不敢造次,老师再三让我写,勉为其难,那就写一下自己的三点感受吧。

其一,初看晓强老师的诗,似格律诗,又不像;说是现代诗,又有古韵,用晓强老师的话说,这叫歌诗。他所说的歌诗,其实就是歌行体,这是古已有之的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是从乐府发展出来的一种古诗,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多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不受形式约束。很大程度上,王老师这些作品也受到五四以来现代诗的影响,算是新诗、现代诗。特别是,晓强老师年轻时就著有煌煌巨著《李贺诗解》,对唐诗有深入的研究;而且,他对《山海经》等古籍有扎实的研析,六十年代,又师从沈从文先生,受教良多,其所拥有的古文、古诗词根底,便使其所创作的歌诗,有了别具一格的韵味和深度。王老师的歌诗,与古人的歌行体有很大区别。古体歌行体对音韵、结构要求严格,而现代歌诗则比较宽松,不受平仄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内在的节奏,基本不押韵;在结构方面,现代歌诗的字数、行数、句式都比较自由,语句通俗易懂,往往寄批评、嘱望、鞭挞于嬉笑怒骂之中。

其二,新诗也用典。用典,在古诗词里很常见,一两个字、词,可以在有限的词句里,凝练地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可避免直白,亦可给读者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晓强老师的这种歌诗里,也随处可见用典的情况。一两个字、词,往往蕴涵丰富。如:“你是会飞的免/你是会飞的蟾/你是会飞的猴/你是会飞的鼋/你是会飞的鸟/你是会飞的脸”(《八月十五了我得作首诗》),你可能会感到奇怪,兔、蟾、猴、鼋、鸟、脸,这些形象怎么会跟八月十五这一主题联系上了呢?兔、蟾、猴、鼋这些动物,甚至脸,怎么都能会飞呢?其实,这些形象都与远古时代太阳家族的图腾有关。这些内容,在王老师一本新著《事物祖源》里,有深度的阐释。此外,王老师的作品里还大量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等修辞手法,限于篇幅,加上我的理解不透,还有一些不可言说的原因,这里就不展开说,各位可自行品味。

其三,忧国忧民,憎爱分明。真正的诗人,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学与诗歌艺术修养,还要有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和爱己及人的仁爱之心,要有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视角以及疏于名利的心态。每遇时政热点、节庆时令,总能收到晓强老师发来的最新创作的作品,表达了他强烈的入世、悯人、忧民情怀。这本专辑里,随处可见王老师对亲朋好友诸多生活场景所表达的情感,或祝福,或安慰,或勉励,或调侃。如《八月十五祝福徐修太》:“祝君有权,/俯看鳌载华夏五神山,/黎庶因君得大安。/祝君多钱,/普天之下财贝遍郊原;/困者得君倉囤满,/少者得君学业全,/老者得君寿南山,/疫者得君体愈。/更祝君之前程锦绣花团团,/仇富小丑见之如鼠窜,/歹徒近之一如火燎原。/人人盼睹君之颜,/如长夜,盼旭光璨斓!”这样的例子,在本书里比比皆是,俯拾即是,这样的句子,在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产生一些意蕴深刻的联想。

相信本书可为您带来美的陶冶和愉悦。

忝为代序。

2022年3月

王晓强歌诗之二封面 0415_00.png


周晓方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周晓方丨《王晓强歌诗》(第二集)代序》 发布于2022-4-1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