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东麓,离里湖不足百米,两间竹木支撑的茅屋,湖草覆顶,若湖舟摇摇晃晃,很不稳当,一株香樟巨大的侧枝必然遮蔽了它。屋前,几十片竹篱歪斜着,捧架一棵蔷薇不规则地蜿蜒,蔷薇枝子爬去哪儿,竹篱便跟去哪儿,扭捏蓬松一条长垄,如透风的墙,风吹过,枝叶飒飒作响。蔷薇内侧,正对茅屋柴门五米,一株金桂,枝杈拢着,笔立如施了粉黛的玉女,却比玉女高大许多,抖开米色的碎花,密密实实包裹枝稍,香气幽幽直逼湖泊,贴水面划出很远,最后与水相融,不再回来了。蔷薇与金桂间隙,清香弥漫,一条凹凸不平的石几湿漉漉的,横在忽明忽暗的岁月中。几上散落数只粗瓷盖碗,还有一把栗色大茶壶,闪烁光亮的是几片晚秋的落叶,金黄中透着灰斑点。宋真宗年间,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在这里端起盖碗,凝望里湖舟来舟往,喝过林逋自采自制的西湖龙井,也曾传出与范仲淹、梅尧臣诗句的唱和声。
四十岁前,林逋漫游江淮,饱览山水,之后结庐孤山,隐居西湖,一生不娶不仕,诗词写了不少,随写随丢,画画了不少,随画随弃,人生浸泡在自娱自乐中,仿佛活于世外,浑不知名利何物,富贵何求。这行为,很像一只熊瞎子,独活在一路掰棒子的过程,最后掰下的,不知是根棒子还是片玉米叶。袁宏道游历至此,作《孤山小记》,感慨说:“孤山处士,妻梅子鹤,是世间第一种便宜人。我辈只为有了妻子,便惹许多闲事,撇之不得,傍之可厌,如衣败絮行荆棘中,步步牵挂。”此是戏言,却道出林逋孤山隐居之不孤。他自己的说辞是:“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怎么看都有点儿酸味。孤山二十年,林逋除了喜欢植梅养鹤,别无所好:“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终于赚了个“梅妻鹤子”的名声,还得个“梅花诗人”称号,也算钵满盆满了。
这年深秋,寒凉翻越西湖,笼盖了孤山,隐逸的梅花诗人林逋也老了。闻到阵阵桂花香钻进茅屋,他起身拉开柴门,阳光风一般扑面,闪得他眯起双眼,但林逋还是瞧见了一树金黄,喜从心起,蹒跚出来,想收些米花,以慰茶汤,以添酒色。桂花树上,金色小米掉落下来,触地悄无声息,像时间的羽毛,轻轻飞溅。迟疑多时,他转身背湖望山,看了眼摇摇欲坠的茅屋,孤山孤庐,被凉风四面围住,屋前屋后黄叶翻飞,漫山遍野已是热闹非常。然而,凄凉感却袭击了林逋的脊梁骨,他一下忘了收桂花的事,盘步回茅屋,他并未走去柴门,而是蹀躞至茅屋东侧的小冢。小冢孤零零的,早被腐草掩盖,冢内埋葬他的双鹤。白鹤何时西去,他记不清了,鹤童已经不知去向。但他记得棹舟湖中游荡,离孤山很远时,山茆如一团雾,一团化不开散不尽的雾,影影绰绰。鹤童放飞了白鹤,那灵气裹身的大鸟仿佛清楚他在哪儿,云端下振翅,在他头顶盘旋。有客来访。林逋调转船头划去孤山,白鹤才长鸣一声,先他一步,返回山里。而今,他很少放飞自己,久不沾水的木舟船底开裂,真的是孤人对孤山了,鹤儿竟先他仙逝,让林逋不胜唏嘘,生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触。他垂手鹤冢,垂手紧挨鹤冢的深坑。这是他为自己挖的墓穴,一米多宽,两米多长,黑黢黢的,一头向湖岸,一头冲山尖,四周梅树展枝,那么肃然。墓穴里,光阴将把他忽略,他将置身时间之外,腐朽但却与孤山长伴了。林逋凝视穴前一棵古梅,二十年他栽下无数梅树,满了山坡,最后一棵他留给自己。古梅瘦小,干细枝弱,却已身披青苔,如历无数风霜的老者,可他不曾记得它开过梅花——去年刚栽下的?恍惚中,他记得是去年挖好的深坑,栽植了古梅。他的视线顺山坡,掠过一棵棵梅树,掠过梅枝梅叶的湖泊,像白鹤展翅,飞去了山顶。
山径铺满梅树叶子,有的红有的黄,似一地落花,新飘下的,打到林逋的额头肩膀,他掂量落叶的重量,感受时光的疼痛。一步步,他走向山顶的孤山寺,嘴边默念他满意的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日暮时分,到达山顶,林逋掸掉肩膀的树叶,进了寺庙。他感觉用完了一生的力量。折去端和尚的卧房时,他需要调匀呼吸。
推开卧房的隔窗,傍晚的西湖,西湖的黄昏,被一双神奇的手拉拽着,在他面前展开。这里是最佳观景地。
深秋的湖水平坦如镜,一望无涯的是天际,夕阳隔着万千路途,将梅红的辉光撒入水面,在白蜡的镜中淡化为一岭岭粉色,跃动着,演变为喑哑的舞蹈。木舟匆匆滑行,靠近了岸边的葑田,茭蒲若黛。鸟儿,只见一只,上下震荡,飞去余辉下的树林,山峦如烟。好一幅“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的图画。遥望这样的黄昏,林逋顿生暖意。伤感的诗句漫延开对已逝时光的追忆。那并非溃散式的伤感,在节制中对视交流。爱上太阳的黄昏是多么容易——太阳的黄昏,星星的清晨——爱上生命的黄昏是多么艰难。他厌烦了自己,希望快点下山,蝼蚁般逃离这框画面,返回茅屋,缩进更幽暗狭小的时空,仿佛星星在黑夜中,用不上思考。
“人生飘零,最初的权力已被剥夺,就像所有的生命一样。”五百年后,张岱梦寻西湖,垂手林逋冢前,为梅妻鹤子写下墓柱铭: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写于2019年
整理于2020年
阿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