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观影记——这些年看过的电影(23) - 世说文丛

学周丨观影记——这些年看过的电影(23)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布拉格之恋》用视觉艺术阐释“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人和时代之关系,人和人之关系的张力让人思考。《英国病人》超越时代局限,超越体裁局限,超越国别(民族)局限,是那种值得反复欣赏的电影。

23-1布拉格之恋.png

《布拉格之恋》

一部三十多年前老电影,在这个春夏之交的阴雨天里重看,仔细体会,发现当年看片时自己很浅薄,并没真正理解这部电影。

《布拉格之恋》(The Unbearable Lightnessof Being)又译《情陷布拉格》《布拉格的春天》,是根据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改编。由美国导演菲利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执导,丹尼尔·戴-刘易斯、茱丽叶·比诺什和莲娜·欧琳(Lena Olin)主演。

剧情大致如此:1968年,布拉格外科手术医生托马斯生活在对女人追逐的快乐中,享受着性的快感,画家萨比娜是托马斯的红颜知己。在一次去温泉疗养院出诊时,托马斯结识了女招待特蕾莎,不久,特蕾莎只身来到布拉格,二人结婚。托马斯在婚后依然不改与萨比娜或其他女人偷情的恶习,特蕾莎无法忍受托马斯的不忠,深夜出走,却碰上苏联武装入侵捷克。三人先后逃亡至瑞士日内瓦,萨比娜认识了当地大学教授弗兰茨,而特蕾莎因失去工作终日闷闷不乐,带着小狗卡列宁孤身重返布拉格。在自由与束缚之间,托马斯究竟该如何选择呢?为了与特蕾莎生活在一起,托马斯也回到了布拉格找她。托马斯因发表政论文章而受到追究,而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态度拒绝道歉,被罚做清洁工人。当了工人的托马斯,依旧与别的女人乱搞,特蕾莎心里很不平衡,试着与别的男人出轨一次,但她没享受到快乐只觉得肮脏,甚至觉得布拉格也是肮脏的,两人搬到了乡间过上了一段平静的农村生活,可惜爱犬却得了癌症,为了减轻它的痛苦,托马斯亲手为它注射了安乐死并埋葬了它。两人在一次同朋友去镇上酒馆跳舞,次日归途中,因大雨发生了车祸而不幸罹难。身在美国的萨比娜收到了这个可怕的消息,电影结束,片尾如此处理,极其有力,余味无穷。

尽管电影并不可能完美再现米兰·昆德拉笔下的哲学意味,但其实电影的方式本就很难去还原原作晦涩且不拘泥于传统的结构,而导演菲利浦·考夫曼用更为侧重于爱情的着墨,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依旧构筑了极为深刻动人的情感,将米兰·昆德拉对关乎生命中轻与重的内核跃然光影,令人得以在看似沉重的故事中重新审视着自己的人生。

该片在法国和瑞士取景拍摄,而非捷克境内(当时的政治环境使然),比如描写苏军入侵那段是在里昂拍的,片中用了黑白影片片段颇有历史感。

23-3英国病人.png

《英国病人》

这是一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电影,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最初被称为“英国病人”的严重烧伤男人的爱情故事,得空认真看了一遍,觉得看晚了。这一部反战与探究人性为主题的电影所达到的思想深度和表现力度绝非凡凡文字所能及。

《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港译《别问我是谁》,台译《英伦情人》)是一部根据作家迈克尔·翁达杰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拍摄完成于1996年,由安东尼·明格拉执导,拉尔夫·费因斯、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朱丽叶·比诺什等联袂主演,影片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剧情如下:一架英国飞机在飞越撒哈拉沙漠时被德军击落,飞机上的机师面部被全部烧伤,当地的人将他救活后送往了盟军战地医院。由于受伤,机师想不起自己是谁,只被称为“英国病人”。汉娜是战地医院的一名护士,战争使她失去了男友,在伤员转移途中由于误入地雷区,又失去了最好的朋友珍,这使她身心交瘁。她决定独自留下来照顾“英国病人”。他们停留的地方是意大利的一个废弃的修道院,远离战争的喧嚣,显得宁静而闲逸,“英国病人”静静地躺在房间的床上,床头的一本旧书渐渐唤起了他的思绪……

镜头一转,考古学家艾马殊伯爵跟随探险家马铎深入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在那里,他结识了“皇家地理学会”推荐来帮助绘制地图的“飞机师”杰佛和他美丽的妻子嘉芙莲。嘉芙莲的风韵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艾马殊,并对她产生了无法抗拒的爱慕之情。杰佛由于回开罗筹集资金,留下嘉芙莲和考察队一同进行考察。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共同发现了沙漠深处的绘有原始绘画的洞穴,同时,嘉芙莲对机警、智慧、幽默的艾马殊也产生了好感。终于,嘉芙莲倒入了艾马殊的怀抱,不尽的温存使艾马殊深陷情网而不能自拔。然而,身为有夫之妇的嘉芙莲深知这是一场没有结局的爱情,尽管她深爱艾马殊,但她无法逾越道德的屏障,最终,她决定与艾马殊分手,这深深地伤害了艾马殊。
由于英国对德宣战,马铎也要回国,留下艾马殊一人在沙漠里继续考察。考察结束后,已经知道妻子出轨的杰佛驾驶飞机来接艾马殊。在飞机降落时,他将飞机对准了艾马殊。艾马殊躲开了,飞机坠毁了,杰佛当场死去。而同机的嘉芙莲也受了重伤,艾马殊抱起嘉芙莲并将她送往山洞,嘉芙莲此时向艾马殊道出自己一直都在深爱着他。艾马殊要拯救嘉芙莲,可是那里荒无人烟,他必须步行走出沙漠去求救。他将嘉芙莲安置在山洞里后,对她许诺一定会回来救她。然而,当走出沙漠的艾马殊焦急地向盟军驻地的士兵求救时,却因为他的态度和名字而被当作德国人抓了起来,并被送上了开往班加西的列车。时间在一点点地流逝,心挂嘉芙莲的艾马殊焦急万分。他终于找机会逃了出来,此时,对他来说,没有比救嘉芙莲更重要的事了,情急之中,他用马铎绘制的考察地图换取了德国人的帮助,用德国人给的汽油驾驶着马铎离开时留下的英国飞机返回山洞。他没有违背诺言,可是,时间已过去太久,嘉芙莲已在寒冷中永远地离开了他……

艾马殊将嘉芙莲的遗体放上飞机,在飞越撒哈拉沙漠时被德军击落,于是发生了影片开头的一幕。用一场重复的镜头,闭环了一段凄美爱情故事。

镜头转回现实,在照顾“英国病人”的日子里,汉娜结识了印度籍的拆弹手基普,两人互生情愫。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拆弹手基普仍要无数次面对死亡。分别前,汉娜说她会常到他们相爱的那个教堂,而基普也承诺常去。汉娜说:“那么我们总有一天会重逢。”

最终,应英国病人的要求,汉娜给他注射了大剂量的吗啡……

这是一个以战争和沙漠为背景的跨越时空的爱情悲剧,多个国家达200人参加了影片的摄制工作,影片在撒哈拉沙漠实景拍摄,画面壮观、绚丽,堪与《阿拉伯的劳伦斯》媲美。影片以时空交错和爱情主题交叉的蒙太奇方式展开对故事的叙述,过去与现在,爱情与战争,回忆与现实,错落有致,条理分明,并不琐碎。整部影片在过去的世界与现在的时间里来回穿梭,彼此衔接非常自然。现实与回忆有机地融合成一幅绚丽的历史画卷,既气势磅礴又细腻动人。个人的命运和遭遇放在推至远景的历史框架中,淋漓尽致地抒发着人类最内在的情感,喷发出强烈的爱恨交织的情感洪流。

故事以战争为背景的,所有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没有英雄或圣人,有的只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为了爱情挺而走险的欧洲贵族、擅离组织的英军护士、内心充满矛盾的锡克工兵、被砍掉手指的双重间谍……受到战争重创的人都有一种超越的渴望:超越战争的胜负,超越国别和民族。片中的动人之处正是对人类心灵和细微感情的描述:从艾马殊和嘉芙莲对爱的热情追求,到哈娜和基普因怕受到伤害而对爱的回避,充满了人性美的瞬间。

影片结尾艾马殊抱着情人的尸体痛哭的场面令人震撼,它似乎表达了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抗衡。影片重要价值在于它对人性道德冲突的深思,这种冲突不单单是爱与道德的冲突,而是人与观念——即民族主义、主流道德标准、政治思想等等意识形态的冲突。影片在这一点上是立场分明的:它突出了“人”的重要性。在人性面前,在爱面前,地图上的疆界显得渺小、无意义。

出演《英国病人》的几位主演当时正是各自演艺生涯的顶峰,奥马殊的扮演者拉尔夫·费恩斯机智幽默,一副英国式的古典相貌,略带忧郁的神情混合了极度精致与脆弱的情感,被媒体形容为“容易受伤的男人”,他在片中饰演满怀浪漫激情的匈牙利伯爵,影片获得巨大成功与他对男主角的生动刻画不无关系,这个角色为他首次赢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提名。扮演嘉芙莲的克莉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是位充满激情的优秀英国演员,她具有优雅高贵的气质,妩媚的笑容。曾主演《苦月亮》《天使与昆虫》《无法完成的使命》《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等影片。汉娜的扮演者朱丽叶·比诺什是欧洲著名影星,她主演的《蓝》等影片深入人心。杰佛的扮演者科林·弗思是英国著名影星,他在《傲慢与偏见》中饰演达西先生而成名,2011年,再凭《国王的演讲》于第68届金球奖剧情类和第83届奥斯卡奖获得双料影帝。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观影记——这些年看过的电影(23)》 发布于2022-6-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