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高丨我的糖,我的糖纸——《我的糖》读后 - 世说文丛

赵守高丨我的糖,我的糖纸——《我的糖》读后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散文《我的糖》,是诗人、歌词作家生吉俐老师的作品。文章写得那样细腻、真切,十分感人,使我不由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回忆起自己对糖的念想。其中,许多细节竟然与作者那样相似。

小时候日子很苦,根本不敢奢望父母给买块糖果。过年节时能吃上一口有红糖做的的糖夹,都要甜上好多天。

那时,印象特别深的是家里偶尔来了客人,有时客人会用小手帕包一些糖果作出门礼,所以,我们姊妹几个就眼巴巴地瞅着那个包糖果的手帕包。等客人走后,父母开始分那包糖果,每个孩子分得几块,我们会像得了宝似的高兴好几天,有时,不舍得一次吃光,就用舌头舔几下,再包好,仔细藏着吃好几天。

还有收藏糖纸的经历,我印象也很深刻。那时候,我们那代儿童几乎人人都收藏过,那些小小的糖纸,花花绿绿,普通纸的,玻璃纸的,本地的,外地的,都是我们甜甜的收藏。都是我们孩童甜蜜的王国。我记得自己就曾经收藏过十几个城市的糖纸,上大街上捡,和小伙伴们交换,向大人索要,回家后仔细地洗净,展平,夹在本子里,书里,和小伙伴比赛,炫耀,有一次我从一个做海员的同学父亲那儿要了一张广州的,很是展耀了几天。

至于吃玉米秸秆(那时我们叫它甜杆),小时候经常吃,可能家住的地方,靠近生产队的关系,到了收玉米的时候,到田里去折玉米秸,用牙齿剥掉皮后,就大口大口的嚼那秸秆心,边吃边吐渣子,“咔吃咔吃”,一路走过,满地都是“甜杆”渣。过了收玉米的的季节,就享受不到这甜美的时光了。

日子似水流走,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对甜食不再羡慕、期盼了,甚至连外国糖也不感兴趣,还有,我发现,现在的孩子收藏糖纸的也不多了……

对了,我小时候收藏的糖纸,哪里去了?那厚厚的几本子,那花花绿绿、藏满了对甜蜜生活的渴望,对无忧无虑的童年回忆的糖纸,你在哪儿呢?

2018.3.10


赵守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赵守高丨我的糖,我的糖纸——《我的糖》读后》 发布于2022-6-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