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存丨一次流产的“全国电脑大赛” - 世说文丛

张孝存丨一次流产的“全国电脑大赛”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998年秋,我在青岛铁路一中任职初中部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现将当年抵制“全国大赛”的一段经历回顾如下。

秋季开学不久,收到了由市电教馆起草的一份360号文件。我当即写出文章《浅析360号文件的失误及教训》。全文如下:

浅析360号文件的失误及教训

《关于组织参加‘98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电脑知识应用大赛的通知》(青教通字[1998]360号文件)是一份有明显失误的文件。

下面浅析文件的失误并总结其中的教训。

360号文件失误的核心是以内容形式均有问题的非法出版物《奔向新世纪》为教材。该特刊是非法出版物,已经青岛市打非扫黄办认定并复印存档。这份所谓“教材”散布了若干错误观点。主要表现在:

1.对汉语汉字的不当评价;
2.对“全息码”的不当评价;
3.对杜某方案的不当评价。
(详见下文《浅析特刊〈奔向新世纪〉的错误及原因》)

360号文件并不是空穴来风,它的依据是国家教育部《关于举办“1998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电脑知识大奖赛的批复》。然而这个批复只是原则同意在国际中学生运动会后举行完全自愿参加的电脑比赛而已。360号文件对国家教育部的“批复”的添枝加叶背离了教育行政部门多次强调的一些基本原则。比如,参赛必须坚持完全自愿的原则,不许收取报名费,不许借竞赛之机搭配销售任何商品。

青岛市电教馆完全违背了“完全自愿”的原则,采取的办法是软硬兼施:“软”指将0.50元留给学校,组织面广的教师可以参加先进个人的评选,并且将“大赛”同“中小学计算机课上机考核及竞赛结合进行”;同时对参加人数少的学校施加压力(电话责备、去人批评),使不少学校不得不就范(少数学校敢于抵制这种错误做法,坚持“完全自愿”的原则,最后仅有一二十人报名,如9中、19中)。实到许多学校实际上形成了“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的局面(几百、上千人)。

360号文件说,参赛费1.50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竞赛规程”规定“交全国组委会1.50元用于发资料、奖品等费用”。其实教育部的“批复”根本就没有提到“参赛费”。况且,仅仅是一张4开的小报,最多也不值0.50元。人们不禁要问:全市到底有多少(初步估计有6万)学生报名?剩余的1.00元电教馆是如何处置的?应当审计。360号文件规定的“教材”《特刊》借大赛之机搭配销售软件(杜码网络版4000元,单机版320元,而杜码是参加第二阶段上机赛、第三阶段上网赛的必用软件)。违背了教育行政部门多次强调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不许借竞赛之机搭配销售任何商品。

动机是好的:“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市教委决定将我市一年一度的中小学生计算机竞赛与参加全国这项竞赛合并进行。”关键在于,360号文件的起草的过程究竟如何?为什么能轻易将国家教育部根本未审查的特刊《奔向新世纪》规定为“教材”?为什么能妄称教育部规定交参赛费1.50元?这不是无中生有吗?上海杜码公司的高参究竟是使用了什么样的招数催生了360号文件?需知,上海(杜码的发源地)、北京及济南、西安、成都、重庆等许多地区根本就纹风未动。目前本人只知青岛电教馆对此事特别热心,实在令人深感诧异。是不是其中有不便说出的“暗箱操作”呢?

毫无疑问,添加部分应由文件的执笔者和签发者负责。因为,恰恰是添加部分“闯了红灯”。《特刊》借用名人和夸张的广告手段误导中小学生,试图造成一种行政介入、大赛引导、变相推广唯一形码的局面。然而,由于这种明显错误的做法不得人心,一开始就受到强烈的抵制,终究没有能成为大气候,只好偃旗息鼓(但仍有人认为360号文件没有问题,参加大赛推动了本市的计算机教育云云。其实,如果有点好处那也是“歪打正着”而已)。但其中的教训发人深省,理应认真总结才是。

首先,必须弘扬正气,树立全心全意办好教育事业的思想。自觉抵制各种违背职业道德、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思想和观点。其次,要认真学习业务,跟上科技发展的潮流,不落伍、不迷路。再次,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构筑研究教学、服务教学的健康氛围。

总之,有关部门和个人应正视纰漏、亡羊补牢,在“三讲”教育活动中提高思想觉悟,反思行政行为、教学研究中有无不规范之处,总结经验教训,端正思想,整顿组织,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为推动我市计算机教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浅析特刊《奔向新世纪》的错误及原因

1999年1月27日从青岛市电教馆取回的《电子出版物信息》特刊《奔向新世纪》,没有国内统一刊号、邮发代号、准印证号,是一份不折不扣的非法出版物。

一、特刊散布的错误观点:

1.对汉语汉字的不当评价。该小报说:“电脑的基础应该是:中文、英文与数学。”“在21世纪将会使汉字成为世界上最通行、最合理、最优美的文字。”“在21世纪的电脑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必然会出现东西文化互补、中英文平等交流的‘大同世界’。”对以上观点的批驳见学术论文集《科学地评价汉语汉字》(华语教学出版社)。一看即知,特刊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为肯定形码寻找理论依据。

2.对“杜码”的不当评价。该小报说,“国内外专家预言,汉字全息码为‘汉字中的门捷列夫周期表’,在未来网络时代将是制作信息源与快速检索信息的主流技术,并将促使汉字迅速走向世界发挥巨大作用。”小报第二版的醒目标题是“中国普及电脑的关键技术”,当然就是指“全息码”。遗憾的是,大规模宣传九年之久的“全息码”至今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国家职能部门的技术鉴定,没有被一个计算机集团公司所采用。

3.对杜某的不当评价。小报说:“汉字键盘输入,曾经是一道‘世界难题’。突破这道‘世界难题’的是支秉彝院士发明的‘见字识码’;较大面积推广汉字键盘输入技术的功臣,是发明各种编码的发明家;彻底解决这道‘世界难题’,而使汉字输入易学易用、规范合理、快速高效趋于极限状态的,是被国际科技界誉为‘划时代的汉字输入方案’的‘汉字全息码’发明人,年仅15岁的中国少年发明家杜冰蟾。”“汉字全息码已获中国、美国、英国发明专利,是世界上年龄最小,获国家专利最多、全球媒介宣传最多的一项重大发明。”“小发明家曾向同龄人倡议:‘让一百万人学会操作电脑。’杜冰蟾倡议的‘百万工程’,获得了全社会的响应。中国掌握电脑的人已突破百万,成为中国进入信息时代的开路先锋。现在,小发明家杜冰蟾进一步倡议:‘让一百万人上网。’”这些语言不禁使人想起了“肉麻”和“荒唐”。

二、《特刊》的不正当做法

1.打着“教育部批复”的名义,添加自己的东西。教育部的批复仅仅是原则同意在国际中学生运动会后举行完全自愿参加的电脑赛。上海杜码公司用根本没有经任何权威部门审查的《特刊》为主要宣传内容,自行其事。企图造成一种行政介入、大赛引导、变相推广唯一形码的局面。这应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2.借用名人和媒体报道误导受众。“《汉字全息码》正版软件介绍”列举“江泽民、朱镕基、李铁映、雷洁琼、宋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予以关注。”但这并不能等同于“技术鉴定”。

3.面向中小学生使用广告手段。《特刊》说,“全球数百家(笔者注:无法核实)媒介予以频频报道”等等,将杜码拔高到吓人的高度。面向中小学生用商品广告的夸张手段取代冷静的学术评介是不科学不负责的态度。

4.循环论证幼稚可笑。该小报说:“在全国领先的计算机中小学教科书中,深圳市小学、初中、高中版中(将杜码)列为最新首选技术。”其实,人们完全可以这样评价,正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形码,就根本不能称为“在全国领先的计算机中小学教科书”。

三、为什么不宜在中小学推广杜码

自从杜码诞生的消息于十多年前在上海《自然》杂志披露以来,关于杜码的评论和官司闹得沸沸扬扬。对杜码的评价不是一句话可以说得清清楚楚的。然而我们可以从原则上说,杜码是不是优秀的形码,在学术界有极大的争议。1998年年底,我写了一篇题为《浅谈中小学计算机汉字录入方法的选择——向教材编写者进言》的文章,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1992年8月,“全国中小学教学用汉字编码规范与计算机汉字输入系统”“八五”攻关课题组在北京召开了研讨会。研讨会纪要指出:“鉴于现有汉字形码的编码规则与语言文字规范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差异较大,为了避免对语言文字的‘污染’,在目前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应主要使用汉语拼音方案输入法作为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而对形码的选择应持特别慎重的态度。”

1995年初,国家教委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发出《关于推荐试用‘认知码’的通知》不久,“认知码”被家喻户晓的“小霸王”学习机选用。这引起了关注语文现代化事业的人士的特别关注。北京市语文现代化研究会理事刘泽先先生在《科技日报》1995年8月9日第五版“热点述评”栏发表题为《不宜在中小学推广形码》的文章。就此,该中心回答《科技日报》编辑的电话询问时称:“国家教委有关机构并没有在中小学推广任何形码。我们认为,只有全拼音汉字输入方案才能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所以只在中小学推广全拼音码。由于目前的全拼方案尚有缺陷,因而我们建议用某种形码作为补充,这样做并不是推广这种形码。”(出处同上)这个回答提醒大家,是“推荐”,不是“推广”。刘先生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半小时节目全文广播,《科技文萃》全文转载。在展望未来的发展时,该中心的研究人员多次说:“若仅从计算机汉字键盘输入来说,音码类输入将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为了加速国内汉字信息技术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维护用户利益,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指示,开展了面向社会的汉字输入法优选推荐工作。推荐工作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依靠专家,在选送的输入法中评出较好的输入法,供国内、外厂商和用户选用。1995年9月8日首批推荐的汉字输入法如下(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形码有表形码、字根编码输入法(郑码);音码有GWABC、天利码、新拼音、自然码。

从WINDOWS3.2到WIN95、WIN98,都预装了GWABC输入法,前二者称“标准输入法”,后者称“智能ABC输入法”。后来居上的AUTOWAY输入法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这都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拼音+智能”类型的键盘汉字录入法将会越来越受到最广大的用户群的真挚欢迎。

中小学生学习计算机汉字录入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一种最广泛、最普及的技能,引导他们及早进入信息社会,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兴趣。帮助学生识字仅是计算机汉字录入教学派生出的一项副产品。况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整体看汉字键盘输入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发展,汉字输入效率不仅仅取决于汉字编码的质量,而是越来越依赖于软件的人工智能处理设计。事实证明,以单字为主的输入方式正在被以词为主的输入方式所取代。所以,对中小学生来说,明智的选择应当是“拼音——汉字转换系统”或优秀音码,而不是任何形码。

四、“大赛风波”引发的思考

本人预测,如果按《特刊》的既定方针办大赛,大赛一定会流产。因为从内容到形式它都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汉字录入技术的进程。全息码实际上已是昨日黄花,只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而已。

由于种种原因,在汉字录入技术评测和推广方面至今未形成合理有效的(公开、公正、公平)“赛马”机制。特别是在中小学中应当如何规范计算机汉字录入技术的教学,有关方面至今也没有有力的指导和规范,似乎停留在一种软弱无力的放任自流的状态。加以个别人受利益驱动,于是寻找关系、暗渡陈仓等种种手段都施展出来。这样一来,就往往引发一些奇怪的现象,形成无序竞争。尽管未必能掀起大浪,也足够人们忙活一番。出了偏差,就要纠正。不如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未雨绸缪。说话轻巧,实践不易。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多多辛苦一番了。

假定和推理
——给“批复”把脉及其他

现在假定:“大赛”的始作俑者为杜码公司的高参;

同时假定:体卫司的“批复”只是原则同意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后由98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筹委会主办“全国电脑应用大赛”并且“批复”没有一丝一毫“全息码”和特刊《奔向新世纪》的踪影。

毫无疑问,在假定的基础上讨论问题,以未知为真的前提来推论,结论是不可靠的。然而,在有些真像目前仍不明朗的情况下,这种讨论可能不是没有意义的。

杜码公司高参们的动机很单纯也很清楚,不折不扣地体现在特刊《奔向新世纪》中:推广被肆意吹捧为“中国普及电脑技术的关键技术”的“全息码”。这是明眼人一看即知的,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杜码之间”也。

据说,按一般惯例,电脑大赛一类的活动应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组织,体卫司插手就好像大钟寺农贸市场的蔬菜摊点搞多种经营卖服装,违反市场管理条例,不伦不类,颇有越俎代庖之嫌。再说,如果体卫司的“批复”过于简略和原则,只字未提“全息码”和《特刊》,那么就如同交警大队交给来人一张未载有任何内容的空白交通许可证,可以任由证件持有者随意填写。显然,在没有相应约束机制的情况下,车型、路线就有出现潜伏危险因素的可能。一旦出事,责任由谁承担?(这使人不由得联想起不久前重庆綦江大桥塌陷事故中揭发出的玩忽职守的现象)。如果,通行证的签发者事先就就知道来人秘而不宣的车型和路线,那么问题就稍微严重了一点。至于其中有无暗箱操作,有无“猫腻”,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局外人就不容置喙了。

事实竟毫不留情地摆在人们面前,至今从未公布组成人员为何许先生们的所谓“全国组委会”一旦有了依据,便开始堂而皇之地打着“批复”的旗号运作起来。他们硬性规定,若要参加第二、第三阶段的比赛就必须购买并使用杜码公司经营的主导产品“全息码”(网络版4000元,单机版320元。不过还有“优惠”政策。为了保本,收取类似“报名费”的“资料费”1.50元,实际上仅是一张4开的小报)。加以不负责任的商业广告宣传的配合,确实迷惑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有的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电教馆起草文件,地方教委签发)就是有点“邪门”(原因尚不清楚,人们不能乱猜测),硬是要以“批复”为依据,按杜码公司的口径添枝加叶后以文件的形式将具有明显错误导向的非法出版物《特刊》作为“教材”向天真幼稚的中小学生推荐。名为“自愿”,往往实为“变相强迫”。于是开始出现行政介入、大赛引导、强行推广唯一形码的错误局面。这当然正是杜码公司高参们预想达到的目的。而对于“批复”的执笔者来说,却可能是他们所始料未及的。也就是说,列车终于“出轨”了。

理所当然,持“行车证”的人首先要受到怀疑和责问,开出空白行车证的人自然也难咎其责。打开窗户说亮话,教育部体卫司的“批复”起草者是否应当慎重反思自己的行政行为有无疏漏或偏差之处?

现在,国家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建设,各行业各部门都在强调规范化管理,想必堂堂国家教育部也不会例外。然而,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却演出这样一场有体卫司个别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导演的“闹剧”,实在令人诧异。

在党中央号召下,“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活动正蓬蓬勃勃开展,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讲正气、树正风的宝贵的契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正视行政行为中可能出现的的违规、违纪等不规范现象,实事求是地探讨其中的经验教训,完善政务操作规程,维护国家公务员的形象。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让我们一起把坏事变成好事。

青岛铁路一中张孝存1999.4.14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研究中心(北京部)主任
王本中同志发来的电子信函

张老师:

关于电脑大赛今天刚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王司长答复如下:
1.体卫司和吕福源部长确曾批示原则同意在国际中学生运动会后举行完全自愿参加的电脑赛;
2.根据99年基础司1号文,教育部不再举行任何全国的大赛的精神对已批示同意的电脑大赛增加一些限制;
①必须坚持完全自愿的原则
②不许收报名费
③不许借竞赛之机搭配销售任何软件、硬卡等。
上述精神体卫司不久会正式发通知,一切按正式通知办,特告。
谢谢。

王本中1999.4.9 23:18

应弄清“全国竞赛”的究竟

1999年3月22日,青岛市教育委员会、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岛市计算机学会、青岛全通达电讯有限公司联合发出青教通字[1999]79号文件《关于进行1999年青岛市中小学计算机课上机考核暨“全通达”杯计算机竞赛的通知》。其中提到,这个文件是根据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的通知》(青教通字[1996]174号)和《关于组织参加'98世界中运会电脑知识应用大奖赛的通知》(青教通字[1998]360号)制定的。

“全通达”杯计算机竞赛分三阶段:①计算机学科竞赛;②程序设计竞赛;③电脑上网赛。参赛的最高规格是“优秀者选拔参加暑假期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决赛。”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1999年发出的1号文件指出,教育部不再举行任何全国的大赛。根据这个精神,我们对“暑假期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决赛”提出以下疑问:

①这次“全国决赛”是由什么单位批准的?有人会回答,是1998年9月30日教育部“批复”同意的。

②青岛参赛的依据是什么?答曰,青岛市教委1998[360]号文件。但360号是一份有明显失误的文件。具体分析见另文《浅析360号文件的失误及教训》。

③比赛是章程是什么?有人会回答,见特刊小报《奔向新世纪》。

④《奔向新世纪》是由何部门审查准印的?无人能正面回答。其实,并未经过教育部的审查。而且,这是一份有明显错误的非法出版物。具体分析见另文《浅析特刊〈奔向新世纪〉的错误及原因》。

⑤请问,《奔向新世纪》是何人起草的?讳莫如深,无人回答。估计是杜码公司的高参。

⑥组委会的成员为何许人?答曰,只有所谓“专家指导委员会”。但按特刊上公布的专家名录去信请教,久无回音。不知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分析到此,当然对这次“全国决赛”疑窦丛生。

人们有必要弄清这次大赛的来龙去脉。79号文件的起草者有义务正面回答以上问题,以澄清真相(注:文件的四家签发者均有此义务)。

发问者:青岛铁路一中张孝存1999年4月29日

亿万富翁?

近接朋友来信。信中谈到,1999年3月初,昆明的一张报纸上有篇《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说的是杜冰蟾小姐经过几年奋斗,已成了亿万富翁,一洗过去耻辱,并能呼风唤雨,如鱼龙变,云云。此文摘自深圳出版的杂志《财富》。

这当然不由得使人想起另一个闻名全球的货真价实的亿万富翁——美国的比尔·盖茨。

杜小姐可能是亿万富翁,也可能不是亿万富翁。是与否,我国的税务机关该是最清楚的。如果她有上亿元的收入,应该是一个受到表彰的上千万款项的纳税人;反之,不是她逃税,就是她根本没赚到这么多钱。据杜小姐的宣传,曾经有外国人愿出上亿美元接受“全息码”的转让;而被她以国家利益为由加以拒绝,也不知这个外国人是何许人也。

我们推测杜小姐大概不是亿万富翁。根据是,她的拳头产品“全息码”尽管大规模宣传九年之久,至今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国家职能部门的技术鉴定,没有被一个计算机集团公司所采用。没有全息码的书出版,软件超市的柜台上也没有全息码正版软件。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本没有书号的非法印刷品《汉字全息码》(标价16元)。杜码公司目前正在一间从小学校租来的房间里惨淡经营,实在难以让人们联想起“亿万富翁”的影子。腰缠万贯的亿万富翁和一贫如洗的平头百姓都有堂堂正正的人格,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亵渎他们。让人们不解的是,为什么有人硬要冒充亿万富翁呢?

答案似乎很明白,虚张声势借以吓人罢了。这无非要吹嘘她的全息码已获得令人吃惊的经济效益,然后再谋取更辉煌的经济效益。至于有人打着行政部门的旗号硬要搞塞入“全息码”的“全国大赛”更是别出心裁了。

杜小姐至今才是20几岁的青年,前途正未有限量。我们真诚希望她好自为之。杜先生作为有知有识的长者,应当辅助晚辈走好人生旅途。我们虔诚的祝愿如果不被误解,那就阿弥陀佛了。


以下是教育部信息中心1999年5月12日发来的电子邮件

教育部将在近几日发一个关于制止全国性大赛评比等的通知,谢谢你的反映。

教育部信息中心:您好!
我用这个信箱反映问题合适否?如无不妥,就继续反映问题。如不妥,请告知。这封信是给教育部纪委的。请及时转去。谢谢。
教育部纪委:我多次向教育部反映问题,至今一次也未收到回音。我认为这恐怕是不正常的。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政务应公开。全国电脑大赛到底还举行否?如果举行,组委会为何许人?章程如何?是不是以《奔向新世纪》为教材?大赛组织经费由谁出?大赛同“杜码公司”到底是什么关系?如果弊大于利,那么,与其含含糊糊躲躲闪闪不如“壮士断腕”立即刹车!其中教训颇多,值得认真玩味。再说一次,我真诚希望听到反批评。多谢。听回音。

历史的回顾

沸沸扬扬的所谓“全国电脑大赛”的故事已经过去了,然而,其中的教训十分深刻。所以,现在再将有关材料综合在一起,希望我们能在回顾中共同吸取应有的启示。

1999年10月28日《中国教育报》第一版发表文章,题为《落实“三讲”教育整改要求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教育部明令规范司局发文》。这是对类似事件的认真总结。一切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行政领导干部,都应当从中受到应有的教育。

青岛铁路一中张孝存 2000.6.9

说明:1999年寒假期间,我在北京。春节初七刚上班,我就在北京师大电子物理系陈星火老师陪同下,去教育部反映问题。就此问题,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北京部主任王本中,上海部主任吕传新都与我通话联系过。

张孝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孝存丨一次流产的“全国电脑大赛”》 发布于2022-6-13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