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老字号的餐饮名店“聚福楼”,可在“青岛档案信息网”查到几份资料。1938年6月,已占领青岛五个月的日本海军特务部经济部,专门制作了一份《青岛商人调查书》。经由青岛商会转至相关商号,要求各家及时填报。聚福楼的信息,便在此列。
“青岛档案信息网”截图
调查表显示,聚福楼的营业地点为即墨路12号、经理人是山东福山的吴滋玉、资本金3000元、使用人数34名。另据1937年版《青岛概览》记载,聚福楼的地址在即墨路44号。前后一年,门牌的变化到底与实际经营地址存在多大差异,或是街道重新编号、或是记载可能有误,尚不得而知。不过1939年的《青岛指南》,聚福楼明确是在即墨路12号,且显示的“四〇九二”的电话与两年前的号码一致。
日本SINSEISHA的火柴商标
《青岛商人调查书》是从日语文件翻译而来,其中却保留“イロハ”的片假名。イロハ又叫伊吕波,是日本以平假名的い、ろ、は为开头的儿歌,包含五十音图的全部假名,也被称为日语的字母表歌。与此同时,其对应的片假名イ、ロ、ハ又是日语特有的计数方式之一,类似英文的ABC或中文的甲乙丙。
早期日本的老火花,いろは的图案是火柴商标的选题之一。标贴上的两名幼童,一人站在凳子上、手提一幅卷轴书画纸。另一人手持毛笔,写下大大的いろは至は的收笔之处。平假名的いろは,表达儿歌的意思。片假名的イロハ用之调查表的事项序列号,或多或少隐藏着殖民文化渗透的意味。
据悉,1943年即墨路的聚福楼因烟头引发大火,之后在台东开设新店,称“聚福楼东记”。火灾后的即墨路12号何时重新开业不甚明了,但1946年4月的档案中,“青岛市银钱商业同业公会”和“青岛市化学工业药品颜料商业同业公会”先后在即墨路12号的聚福楼开会选举。下午二时开始,选举完成差不多就到了晚餐的时间。选定聚福楼的处所,绝非会后众人各奔西东。公会新老人员和同业之间相聚,在会餐的气氛中达到互致问候,恐怕是再平常不过的了。聚福楼,实乃聚会、畅谈、豪饮的绝佳场所。
“青岛档案信息网”截图
再看1948年《青岛市餐馆商业同业公会第一届改选会员名册》,排在首位的是河南路60号的亚东饭店,其次是聚福楼东记和聚福楼。东记是台东西二路30号的聚福楼东记、资本额1500万元、人数13名。聚福楼,即为即墨路12号的聚福楼,后来特别标注为聚福楼西记。即墨路的聚福楼资本额3500万元、人数45名。东西两店的经理,皆为四十九岁的福山人杨清寰。
从1938年到1948年的十年间,虽说聚福楼经历过一场火灾,但经营规模依旧未减,且从业人员的总数还增长七成多。由此不难看出,解放前夕,聚福楼的生意正是合乎其创始之际的初衷——天下大福大贵、聚满东西两楼。
聚福楼西记的缴税凭证 刘铁明 供图
1949年后,根据编制和区划的安排,青岛市的税务机构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税务分局。至1952年8月,又按行政区划设市南、市北、台东、台西、四方、沧口税务分局。据岛城收藏家刘铁明先生提供的“山东省人民政府税务局特种消费行为税完税证”,票面是“筵席税”的“壹万伍仟捌佰元”。征收机关“山东省青岛市税务局第二分局”、代征商号“青岛聚福楼西记”、经理“杨清寰”。从1951年6月25日的缴税时间看,第二分局就是之后的市北分局,而杨经理还是新旧体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聚福楼东记的缴税凭证 刘铁明 供图
1951年9月12日的另一份“筵席税”票据,来自“聚福楼东记”。征收机关为“第三分局”,即后来的台东分局。不过此时东记的印章,已改作姜姓的经理。即墨路的聚福楼西记,据说后来改作了民居。东记的聚福楼也在经历公私合营等一系列的所有制和经营权的变化中,成了更接东镇地气的“台东饭店”。
2022.6.13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