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观影记——这些年看过的电影(27) - 世说文丛

学周丨观影记——这些年看过的电影(27)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信笺故事》是一部关于少女被性侵的往事追忆,这样的电影很难得,只有真正的反思才会避免罪重复作恶。《空白十三年》是一部典型的日本风格的电影,父与子的关系让人唏嘘。《关于阿斯特里德》是儿童作家阿斯特里德的传记片。《最后的音符》是一部希腊电影,看罢让人更加痛恨战争。《盖文斯通的复活》形式轻松却内涵深刻,它告诉人们,真的“复活”一定是灵魂的复活。

微信图片_202206250901594.png

《信笺故事》

电影开始就宣示:“该片改编自詹妮·福克斯的个人经历,内含敏感题材。敬告观众,谨慎观看。你即将看到的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信笺故事》 (The Tale)是美国纪录片导演詹妮·福克斯自编自导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她将自己童年时的亲身经历,13岁未成年少女被成年人诱惑性侵的尘封往事搬上银幕。这部电影关注的重点,不止性侵。导演勇敢的还原了自己曾经不幸的遭遇。把一个容易表面化、情绪化的题材,拍出思考的深度和平等的姿态。
故事讲述48岁的詹妮·福克斯是一个成功的纪录片导演,同时也是大学教授,有一个订婚3年的关系稳定的男友,生活独立、充实而丰富多彩,而这一切被她妈妈的一个电话打乱了。妈妈在家里无意中发现了她初中时的一些日记以及信笺,越看越不对劲,不断给她打电话询问真相。那些日记和信笺撕开了詹妮尘封的记忆,那些可能是她处于自我保护的潜意识而有意在大脑中封存起来的记忆。整个电影像剥洋葱一样,随着詹妮弗一步一步阅读自己曾经写的那些文字,以及采访当年的当事人和见证者,慢慢探索当年的真相。詹妮13岁那年的暑假里,参加了一个马术训练营,认识了美女马术教练Mrs.G 和田径教练比尔,两人向小詹妮透露他们是婚外恋的关系,获取了詹妮的信任,很快两个人成为了她最好的朋友。假期结束后,詹妮一直和他们保持通信,在信中,两个人不断地鼓励詹妮自信自强。在一次遭母亲粗暴地拒绝后,詹妮觉得在家里,没有人关心自己,从此,她一直想逃离。后来每个周五放学后,Mrs.G 都会来接詹妮到自己的农场过周末,在那里詹妮找到了家的感觉。更甚的是,有一次比尔到詹妮的家里来接她,还给詹妮的父母都送了小礼物。詹妮的母亲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陌生男人带走自己的女儿,丝毫没有怀疑有什么不妥。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13岁女孩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落入比尔编织的所谓爱的圈套,性侵就这样发生了。对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詹妮已经记忆模糊了。但这些信还是让她忍不住想要去验证,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13岁的自己,为什么会和一个40来岁的男人上床?是被强奸么?她不相信……因为信笺里记录的,分明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40年,詹妮不断地拜访昔日的亲历者,从他们的只言片语里拼凑真相。记忆和真相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原来当年的真爱,真的只是一段恶心的性侵。影片制造悬念的方法非常聪明,始终贯穿着现实和回忆两条线,两条线平行叙事,交叉推进。一是,成年詹妮对过去记忆的偏差,以及受伤后防御心理的回避; 二是,少女詹妮对爱情的憧憬和对性的懵懂,在信笺的内容上作出的极大的改编、美化。两段叙事互相缠绕,彼此借力,最终还原了整个事件。
性侵者可以是道貌岸然的,跟少女讲独立与爱,更在性爱上装饰出很多美好的词汇来,在信笺故事里,詹妮形容“比尔”是她的爱人,但其实每次被性侵之后,她都会生理性地呕吐。尽管成年后的詹妮从不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但她每次亲热时都会有不适感,甚至看到马也会抵触。 记忆会骗人,但潜意识却不会。 人们在面对伤害时,心理就是这样的复杂。而这些复杂,才是受害者最真实的心灵世界。
这个电影最可贵的一部分是,作为一个受害者,詹妮能够真诚地面对自己,去认真思考,当年的自己为什么会一步一步地走进两个成年人精心设计的圈套,当初的自己为什么会毫无反抗,为什么会自愿地脱下衣服,为什么会认为对方是真心爱自己的。而她的母亲也在整个过程中才赫然发现自己当年的失职,并为此追悔莫及。

微信图片_202206250901595.png

《空白十三年》

好赌的父亲欠下一屁股债说买烟一去就是13年,13年后父亲现身,“我”却被哥哥告知父亲得了癌症,余命3个月。父亲的告别仪式上,从前来祭拜父亲的人们口中了解了真实的父亲,填补了13年的空白。这是一部典型的日本风格的电影,小人物的可爱和可恨,在一场葬礼中用一种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影片镜头很节制也很单调,几乎没有故事情节的推进,充其量就是两三个生活场景的描述,七十分钟的影片,十三年的留白,就像一幅画,其中有细笔绘描,有淡笔写意。看完了有点沉重……

微信图片_202206250901596.png

《关于阿斯特里德》

这是一部传记电影,片头和片尾很温馨,过程却充满着波折,就像传主的人生一样。阿斯特里德.林格伦 Astrid Lindgren (1907~2002)瑞典著名女性儿童文学作家,从小生活在一个信仰虔诚的家庭中却处处与信仰格格不入,富有文学天赋的她,早熟、叛逆、对爱情有着超越现实的期待,冒着风险生下非婚生儿子(真实的是女儿),她的苦难由此开始,但她却没有屈服,当她终于不得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时,面对生病和陌生的小孩子,她天生的母性光辉和文学才华互相激荡,一部儿童文学经典《长袜子皮皮》由此诞生。电影一组火车上不同场景和护照上的钢印穿插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牵挂不言自明,母与子,这是天底下最难割舍的牵挂,它的力量能融化一切坚冰……

微信图片_20220625090200.png

《最后的音符》

电影讲述的是1936年,34岁的拿破仑·苏卡兹迪斯因为参加希腊抵抗运动,被德国纳粹收押入狱。在拉科尼亚,希腊抵抗力量袭击纳粹,导致纳粹将军和三名护卫死亡。纳粹为了实行报复,决定用50个希腊囚犯的生命来换1个德国人的性命,拿破仑和其余199个囚犯就此走上了命运的陌路。在受刑当天,集中营指挥官费舍尔希望拿破仑继续留在营中做翻译,给了他免除死刑的机会,但他要找另一个囚犯代替受刑,他选择了死亡……

微信图片_202206250902001.png

《盖文斯通的复活》

这是一部意义深刻的轻喜剧,它让我重新思索托尔斯泰名著《复活》的内在意义。电影讲的是,童星盖文斯通长大后沾染各种恶习,最终被罚在社区教堂服务200小时,为逃避劳动,选择自己的长项参演教会排演的舞台剧,并获得出演耶稣的角色,从此开始了“复活”。这部戏拍得轻松,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却让人回味。“复活”是一个重要概念,它回答了何谓复活?如何复活?在哪里复活?当然穿插的爱情故事是剧情不可或缺的佐料。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观影记——这些年看过的电影(27)》 发布于2022-6-2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