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观影记——这些年看过的电影(28) - 世说文丛

学周丨观影记——这些年看过的电影(28)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杰出公民》是一部关于乡愁的黑色幽默剧,反思名人与故乡的关系,嘲弄与反讽里隐含着深刻的思考。《玛丽·雪莱》是一部人物传记片,看了电影才知道诗人雪莱原来很渣,艾丽.范宁的冷艳与演技值得一看。

微信图片_202206250902002.png

《杰出公民》

《杰出公民》是一部阿根廷剧情片,由阿根廷、西班牙联合制片,由加斯顿·杜普拉特、马里亚诺·寇恩联合执导,奥斯卡·马丁内兹、达迪·布理耶瓦、安德烈埃·弗里赫里奥、诺拉·纳瓦斯等主演,入选第73届威尼斯影展主竞赛片,男演员奥斯卡·马丁内兹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剧情大致如此:阿根廷作家丹尼尔·曼托瓦尼定居在巴塞罗那,他与成功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甚至被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成功给他带来了同时代的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财富,却让他担忧自己已经没有成名前那宝贵的棱角。获奖五年后,他依然炙手可热,不得不让助手礼貌地回绝一堆盛情邀请,直到收到了一封来自距离布宜诺斯艾利斯车程七小时的家乡小镇萨拉斯的信,决定授予他杰出公民奖,让助手感到意外的是,他接受了小镇的邀请,踏上了前往接受“杰出公民”奖的旅途。因为丹尼尔所有创作的灵感全部来自这片故土,但却已经四十年没有回乡——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从未离开家乡,但也从未回归。
不过,他这次返乡的前提是:谢绝媒体打扰。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他坐着一辆破车,经历好一番波折才最终来到小镇,镇长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活动,选美冠军作陪,还接受了电视台采访。根据安排,曼托瓦尼会在家乡展开巡回讲座,并担任一场绘画比赛的评委。而他少年时代的好友安东尼奥则沾沾自喜地告诉这位大人物,自己娶了当年被他抛弃的女孩艾琳。
名人归来,村民们欣喜若狂,然而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个年轻人自称他的父亲是曼托瓦尼书中角色的原型,一个镇民逼着曼托瓦尼给他残疾的儿子捐献了一款近一万美元的轮椅,一位年轻迷妹胡丽亚主动向其投怀送抱。曼托瓦尼由于参加艺术品评审活动得罪了罗梅罗,后者的作品被曼托瓦尼淘汰。罗梅罗称他是个以丑化自己家乡来讨好欧洲人的叛徒,到其讲座上闹事……
在曼托瓦尼与安东尼奥去了夜总会,玩得尽兴之后,情况急转直下,他在艺术品颁奖会上被罗梅罗袭击,镇上为他所立的雕像也被破坏。临走时,他受安东尼奥要求去狩猎,结果被胡丽亚的男友罗克用枪打伤。回到欧洲后,5年来未曾动笔的曼托瓦尼写出了自传体的新书《杰出公民》。
故事用诺贝尔奖事件引入人物后,展开了对于主角的介绍。影片开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池塘中有死掉的火烈鸟,作家静静的站在池塘边,两者相互映照,这早早埋下的伏笔,为电影投设下抽象与虚幻的基调。这里与故事结尾的新书发布会相互呼应,新书的封面,同样是池塘里死亡的火烈鸟。
一封来自家乡的邀请信,让作家道出自己与故乡之间的矛盾,他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这辈子最成功的事,就是逃离了那个地方。我小说里主人公永远也离不开,而现实中的我永远也回不去。”。这个矛盾即典型又普遍,让观众多了一份同情与好奇,希望看到他是如何解开故乡情结。
影片把人物从虚幻的成名作家,拉回现实的小镇名人,通过他和镇长和旧友之间互动,不断的引出矛盾冲突,层层递进。新鲜感过去之后,盲目的英雄崇拜褪色,小城居民态度也开始转变,曼托瓦尼的宣传页被烧毁,塑像被泼染料。因为拒绝活在虚假的游戏里充当棋子,拒绝成为维持虚幻想象与虚荣利益的一份子,回到家乡后,短暂的几天里,著名作家就从“杰出公民”变成了“全镇公敌”。因为利益冲突而与地方势力反目,因为旧情人而与朋友反目,因为拒绝迎合而与失望的读者反目,因为道出真相而与镇长反目……最终曼托瓦尼对一切的虚伪彻底失望,在画展颁奖典礼上给自我感觉良好的市长和市民们清晰的一巴掌。这一巴掌并没有带来清醒,而是引发了愤怒。
在影片矛盾激化的一段争吵中,我们看到一个作家的作品,有多容易被用来对抗大众,被曲解,被质疑,被用来针对作者本身。现实很容易击败虚构,文化的力量,究竟在哪里?作者的贡献到底是什么?在剧情到达高潮的最后20分钟时,曼托瓦尼站在麦克风前,说出了自己对于文化的看法、对于故乡的感言:“人们总是把文化视为脆弱的,需要保护的、需要资助的,然而文化其实是固有的存在,是坚不可摧的,即便在最困难的环境里,也是可以幸存的,而最好的文化政策,就是没有政策。”
影片让人折服的是极为高级的幽默,令人叫绝的片段数不胜数。曼托瓦尼接受电视节目访谈,电视台敷衍的采访,漫不经心的准备工作,到最后突然强势插入的饮料广告,讽刺幽默突如其来,又痒又痛。但你会发现,从轻浮的配乐选择上,导演已经在做伏笔了。文本幽默,剪辑制造幽默,连道具都自带蠢萌感,导演简直掌握了幽默的最高级表达。南美式的张扬热情,让人爆笑,细想却毛骨悚然的冷,藏着最深刻的悲观。
当他坐上安东尼奥的车准备离开萨拉斯时,迎接他的是市民们冷漠恨意的脸,和一颗致命的子弹,主人公曼托瓦尼与故乡的矛盾,最终通过“死亡”达成了和解,同样也呼应了他刚刚回到故乡,给司机讲述的故事:哥哥杀死了弟弟以获得了新的身份与新的生活,而他也通过让过去的自己死在了蛮荒的故乡,让现实的自己通过新作品而重生。他为什么知道危险,还要接受旧友的邀请去狩猎?其实在第三节课的结束语里他就说过,自己三十年逃离的结局,以及自己作为一个名人的唯一欠缺,就是自己的死亡。
影片的尾声是,曼托瓦尼的新书《杰出公民》面世,发布会上有记者质疑他丑化自己家乡,他露出肩上的伤疤,反问怎么知道这不是真的呢。妙就妙在,观众也并不知道真假,它完成了一个文本套文本的虚构。就是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让观众全然投入其中,感受到近在身边的真实。无论从文本上,还是从主题上,影片都赢了,让人笑着看完影片,坠入真实刻骨的悲观反思中 。
这部影片符号鲜明,剧情紧凑,亮点频出,立意高而不虚,大而不空,人物丰富又具有两面性。真相本身就是人们对于现实的虚构,这样的深刻主题,如何通过人物故事来表达,让人们看到了编剧的功力。拍摄手法呈现出的纪录片效果,更是小成本影片的又一个佳片案例。

微信图片_202206250902003.png

《玛丽·雪莱》

这是海法·曼苏尔执导的传记片,由艾丽·范宁、麦茜·威廉姆斯、琼安·弗洛加特、蓓尔·波利、道格拉斯·布斯等主演,影片讲述的是诗人雪莱和少女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之间充满激情的爱情故事。当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她生命中成熟岁月与她的继母之间关系陷入困境,由此充满了叛逆和抵抗,玛丽的生活被颠覆了,恰在此时她遇到了风流倜傥的流氓诗人珀西·雪莱,他勾引这个十几岁的女孩和她的妹妹克莱尔一起私奔。玛丽姊妹二人被雪莱和拜伦两位大诗人玩弄伤害,残酷的生活让玛丽创作了《弗兰肯斯特》。
范宁为这部电影带来了阴谋和魅力,即使它更加缓慢而节奏缓慢。她拥有那种神秘的火花,你会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失控,反叛和有远见的头脑必须在格鲁吉亚的英格兰。她的表现要比她的对话应得的表现更好,绝对可以将画面提升到比其中某些部分更令人感觉的东西。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观影记——这些年看过的电影(28)》 发布于2022-6-2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