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高丨也来聊聊文章——对《文章就像一朵花》的跟帖 - 世说文丛

赵守高丨也来聊聊文章——对《文章就像一朵花》的跟帖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闲聊几句:

1.记得有个诗人说过:“我手写我口”,或者说:“我口表我心。”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不粉饰,不做作,不谄媚,不蒙人;

2.文章需要洁净,稍事打扮亦无不可,然粉黛太厚,遮住生活的本色,就是伪装了;

3.文章有时像一个人,小时候喜欢穿花裙子,打蝴蝶结;到老了,返璞归真,素面朝天。语言愈加平实,内容愈加厚重,思想愈加深邃;

4.说到文章的语言,我觉得也要“大道至简”。愈朴素,平实,简约,白话,愈好。当然,能生动,深刻,犀利,幽默,就更好了。

所以,近些年来,我方明白巴金、杨绛等老作家晚年的文字,为何那样平实。甚至马未都的博客,寥寥数百字,耐人咀嚼。我明白文章魅力之所在了。

5.文章有时直抒胸臆,引吭高歌;有时吞吞吐吐,欲言还休;有时王顾左右而言他。所以,读文章有时如饮水,有时若品茗,有时打哑谜;

6.文章有时像朵花,但再美的花也会凋谢;真正好的文章像野草,像大树,像泥土,像激流;有底蕴,有生命力,有激情;

7.归根结底,文章就是文章,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个物件,平凡而又卑微;她永远与贵族无缘。

(另,关于“的、地、得”的用法,出版部门对此几次变化,现在基本统一,规定在教学及出版物中,严格区分用法。我觉得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这样区别:
“的”:定语的标志,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前面;
“地”:状语的标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
“得”:补语的标志,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
这样记比较简单。囿于篇幅,恕不举例了。仅供参考)

flower.gif


附:《文章就像一朵花》
作者:帆都魅影

在论坛里,高手云集,在下本没有资格跑来班门弄斧、摇唇鼓舌地对如何写文章说三道四。写下这些文字,意在与朋友们交流,绝没有说教或卖弄的意思。

在我看来,文章其实就像一朵花,花香靠花蕊,花美靠花瓣。一篇文章的立意就是花蕊,围绕立意展开的内容就是花瓣,两者缺一不可。但,有了这些就够了吗?远远不够,还要有阳光雨露。在论坛里,朋友们的点击就是阳光,跟帖和评论就是雨露。有了读者朋友,我们的文章才有生命,有价值。版主的加“精”是什么呢?在我的心目中,那是一缕和煦的风,使我们的文章之花在随风摇曳中具备了更多的招凤引蝶的资本。

现在电脑普及了,更多的文字是敲出来的。如果手写文章,文字分为三大类:正字、错字、别字。正字是使用正确的字,数量最大;错字是笔划写多了或者写少了的字;别字是文章中使用的同音不同义表错了义的字。另外还有“白字”,就是错发音的字。用电脑敲字,错字绝迹了,别字却增多了,这种现象也是一种现代病,多是由手误造成的。但这种现象在文章中出现的多了,就好像花朵的花瓣多了不该有的色点,也会使文章逊色。

目前有一种普遍现象,“的、地、得”的用法非常混乱,大到中央电视台的字幕、人民日报的文章,小到我们随便写的便条,都存在使用不准确的地方。其实稍加用心,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名词、代词后面用“的”,如:我的、祖国的;动词后面用“得”,如:吃得快、跳得高、打得好;形容词后面用“地”,如:兴高采烈地、欢天喜地地。当然还有些特例,但主要是这些用法。三“de”的用法用错了虽无大碍,可终归是不妥,还是稍加注意好。这就好像一棵美丽的花,生了一片枯萎的叶子,虽不影响花的美丽,可也绝不会给花增色。

嗨!拉七拉八罗嗦不少了,就此打住吧。

祝朋友们的文章都像花儿一样美丽动人。



赵守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赵守高丨也来聊聊文章——对《文章就像一朵花》的跟帖》 发布于2022-7-2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