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高丨在超银,有一个女孩(小报告文学)——一个老教师的札记 - 世说文丛

赵守高丨在超银,有一个女孩(小报告文学)——一个老教师的札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写在前面 

这是一篇旧作,放在箱底已好多年头了。之所以又翻出它来,是因为不久前,我在一个超市里又见到了文中的主人公。她胖了,白了,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不知这笑是发自她的心底,是超市职业的要求,还是她性格的改变。我为她的变化感到高兴。见面后,她谈话不多,只是简单谈了自己毕业后的一些情况,她因为只是中专毕业,没能进入司法部门工作,先后换过几个工作,现在超市卖货。不过,她很满足,她已结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儿。丈夫对她很体贴。
  

8月22日(星期二) 

今天,骄阳似火。坐落在海滨风景区的超银职高学校的一个教室里,我和新接班的学生见面了。 

一色的校服,一个个年轻而陌生的面孔,脸上那不加掩饰的好奇、猜测的神情,还有一些“活宝”们旁若无人地大声说笑,都洋溢着一种青春、朝气、欢乐的气息。“少年不识愁滋味”,像他们这些处在花季雨季的孩子们,除了欢乐,还能有什么呢?
我环顾了一下四周,清了清嗓子说:“好,同学们坐好了。这学期由我担任大家的班主任……”孩子们是灵怪的,话音未落,刚才的喧闹声一下子静了下来,四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转向了我,那双双明亮的眸子在透视我这位新老师的招数,在静候我的就职演说。
就在这时,有人敲门,教务主任把我叫到外面,低声说:“您班有个学生叫周小兰,她的情况有些特殊,学费就先不收了。”说完匆匆离去了。
当我重新回到教室,再向同学进行期初教育时,脑子里不时闪出“周小兰”的名字,脑子里时常在“特殊”两个字上打转: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午放学后留下干部开会,我第一件事就是问哪一个同学叫周小兰。“就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角上的那个女同学,她总是一个人一位的。”干部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哦,记起来了,是那个孤零零地坐在后面的大个女同学,眼睛不大,相貌平平,身体瘦瘦的,脸上毫无表情,一上午像个木偶似的一动不动,连下课也没见她离开座位。是她?我还以为是刚转学来的新生呢!她为何不说话、不合群呢?又有什么特殊情况呢?从干部七嘴八舌的介绍中,我知道她父母常年有病,没工作,家里还有个上学的妹妹,一家四张嘴全靠政府救济。哦,她家经济情况是够特殊的了,可如此困难的生活,她为何选择了这所收费高的私立学校呢? 

接班的第一天在繁忙杂乱中度过了,可周小兰这个名字却沉甸地留在了我心中,还有那解不开的疑团…… 

8月23日(星期三) 

今天仍是烈日当空,可刚开学,学校又要从风景如画的东海路迁到公园似的香港中路新址了。在这次搬迁劳动中的10位同学中就有周小兰。同学的任务主要是从操场往二楼教室搬桌椅。要说同学的表现就可想而知了,这些平日在家连根草都不动的“小太阳”,干起活来那“自觉性”甭提了,两人抬张桌子像抬座大山似的,大半天也搬不了一趟,急得我这老头子也只好“君子动口又动手”了。不一会我就大汗淋淋。我站住擦了一把汗,回头一看,周小兰一个人在抬椅子,我忙叫住她:“你和同学一起抬吧!”她没吭声,摇摇头径直走了。我找王颖前去帮她,可王颖马上回来说:“她不用,她一个人干惯了。”我纳闷:她为何这样不合群呢? 

搬完桌椅,回教室清扫卫生,周小兰一人负责擦走廊墙裙子上的灰迹。她一米七的个子,弯腰几乎贴近地面擦,也够辛苦的了。好长一段墙面她足足干了一个小时,我忙完教室里的事后来到走廊,只见她一手按着后腰,一手拿抹布还在一下一下地擦着。我忙说:“你先歇歇吧,让别的同学干!” 

这次她开口了:“老师,快干完了,我能行。”这是一天劳动中我惟一听到她说的9个字。 

中午回家,碰巧我和她同坐125路车,在车上我问她:“累坏了吧!我不知活这么累,早换人才是!”可能是这句话打动了她的心,她开口了:“平时干这点活不算什么,昨晚我在厂里加班到十二点,今天真的有点累了,老师,下午我还要去厂里干活呢,再干三天,开学就不干了!”听到这里,我鼻子一酸,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早知她在外边打工,怎么也不该安排她到校劳动啊!谁家没有这么大的女孩子,晚上干了白天干,身体怎能吃得消?官僚,官僚,可恨的官僚,让周小兰吃苦了,我真后悔,可世上哪有卖后悔药的呢?后来又问她为何选择这所学校,她说:我喜欢司法这个专业。 

9月18日(星期一) 

开学初的几个周,我像卓别林似的忙得团团转。了解学生,整顿纪律,调整干部班子,问卷调查,整日里满脑子像个跑马场,万马奔腾都给踩乱了。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周小兰的事也就逐渐放到一边去了。反正她守纪律、爱劳动、认真完成作业,不就是不说话吗?不就是不合群吗?待以后找时间和她谈谈就是了,现在是顾不上她了,光那些调皮蛋也够我缠的。 

上午第三节,空堂,赶快抓紧时间批刚交上来的周记作业本。一打开周小兰的周记,我怔住了,我为自己开学初这些日子的忙乱粗心愧疚了,下面就是她周记的全文(我一字不改地照录): 

一个改不了的习惯 

在队伍的最后,在教室的角落里,在一个没有人的安静的地方……你总能找到她的身影。
她是一个内向、不好动的女孩。有着自己满意的个子,但没有人们所认可的漂亮的模样。可谁都知道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她信任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但有个笔友送给她这样一句话:“我想告诉你,以后你说的这些话,不要向别人讲好吗?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好人,一种坏人。”她不明白,世界上为什么还会有两种人,也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和别人说一些话,所以,她有话只好憋在心里,只好对自己讲,人们也就不知她心里想些什么了。 
其实,她和别的女孩一样,也希望和同学聊天,也喜欢经常和同学一起玩,更希望有好多的朋友:在她高兴的时候,有朋友陪她一起高兴,在她烦恼的时候,有朋友替她分忧。 
可就是这些不算高的要求,不算高的希望,在她童年时就被剥夺了。在她上小学时,就没有人愿意和她在一起。她不明白为什么。是因为她父母有病,家里穷,可谁愿意自己穷呢?是因为自己没有花裙子、蝴蝶结,可哪个小女孩不想要这些东西啊?她总是不明白。不久,同学们总给她起外号,什么“小哑巴”“木头”,总叫个不停。跳皮筋没她的份,她只能呆呆地站在旁边看小朋友像花蝴蝶一样翻上翻下;捉迷藏,更不带她,嫌她呆头呆脑碍事。记得有一次,那大概是小学三年级吧!一天下课后在小操场上,她正在专心看女同学唱着歌跳皮筋。自己不能上去,可听她们唱,看她们跳,不跟上去跳一样吗?谁知就在这时,十几个男同学跑来了,把她围在中央,一个个头最高的男孩喊了声:“一、二!”她还没明白过来,就被男同学们推来推去当靶子打。这个同学狠劲地把她推到一边,另一个同学不等她站稳,就又推了回去,就这样被推得头昏脑胀,晕晕乎乎。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跑去上课了,那个外号“金钢”的男孩一把把她推了出去,这时对面没有接应的了,她便倒在了地上,手被地上的一块石头磕破了,鲜血汩汩往外流,一个老师看见了,带她去卫生室。卫生老师没有认真消毒,只是搽了点药水就了事了,这之后手就化脓了,烂了好长时间,至今还留下一块疤。事后她去告老师,可没有一个老师能管得了那几个男生。她不怨恨老师:那么多学生,一个老师怎么管得过来呢?再说那些调皮的孩子老师也真管不了。所以她只好忍了,认命了,有苦往肚子里咽,有泪向心中流,有话谁也不说了,说了有什么用呢?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从此她就远离了同学,远离了老师,老师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顾不上她。 
现在上高中了,同学都长大了,没有人给她起外号了,也不再拿她当靶子打了,都开始帮她了。学校让买校服,她家里拿不出钱,是同学捐款给买的;学校领导也关心她了,好几学期的学费缓缴,好多同学开始接近她,帮她学习,帮她走出沉默,帮她改变自己。这一切她都明白,她也想走到同学中去,可这一切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在这二十年,她在同学的打骂中度过了十年(小学到初中毕业九年,中间休学一年),在沉默中度过了十二年(加上高中二年)。十二年,十二年对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子(不,该是女青年了),是一条多么漫长的路。在这漫长的路中,她养成了一个改不了的习惯——沉默。
 
我噙着泪水读完周小兰的周记,这周记解开了我多日来的困惑,周小兰的沉默、孤独原来有着如此痛苦的一段经历!可怎样帮她走出沉默,怎样帮她走出孤独呢?我为她的不幸感到难过,为她的遭遇痛心。周小兰你不该这样,家庭你不能选择,困难你不能逃避,但你和同学都应该是平等的,你也应该有自己的青春,有自己的阳光,有自己的欢乐,你不该沉默,你不该封闭自己、折磨自己!你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欢乐! 

为了帮助周小兰,我在她周记作业后写下如下一段批语: 

“周小兰同学: 
你是一个好学生,爱劳动,守纪律,心地善良,严以律己。家庭的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的。要想信“一年中还是晴朗的日子多”(英语谚语)。 
走出沉默吧!走出孤独吧!同学们不会另眼看你,同学们都是你的好朋友,老师也是你的朋友,相信吗?请你伸出手来,让我们做朋友吧!等待你。 

你的老师、同学 

2000.9.18 

9月19日(星期二) 

今天,我找周小兰,把我的周记批语给她看了,并就关心不够做了自我批评。末了,我再次希望她相信老师,相信同学,相信世界大多数人,劝她试一试,和同学多接触,多讲话。我提出三条意见: 

一、给你调位,调你上前边去,和班干部李茹一位,帮你学习; 
二、今后上课老师多提问你,你答错不要紧,但要大胆发言; 
三、我想把你的周记读给同学们听,让同学都关心你帮助你。 

没想到这三点周小兰都答应了,对第三条,我特意提道:如果牵扯到你的个人隐私,不念也可以。她爽快地同意了。不过我很纳闷,当我和她谈起这些伤心往事时,她竟一滴泪水也没掉,是什么原因?可能是泪水早已流干,童年、少年漫长的不幸历程,已使她心如枯井,没有泪水可流了。我真为她的不幸痛心。 

和周小兰谈完后,我又召开了班委会讲了这件事,研究了帮助她的措施。决定明天下午班会课读她的周记,发动同学们帮她走出阴影。


9月20日(星期三) 

下午班会课,我给周小兰调了位,并当众读了她的周记。读后我说:“周小兰,从今天起同学们再次向你伸出手,老师也向你伸出手,大家都是你的好朋友。你不需要孤独,也不会孤独,你是98班大家庭的一员,是永不分离的一员。其实你的赵老师在童年也曾像你一样孤独、内向,现在不是改变了吗?世界上有些东西不能变,但你的孤独,我相信会变的。全班同学和老师滚烫的心,会使任何坚冰融化的。今天我想把我童年的一段经历说给你听,也说给大家听,周小兰,你愿意听吗?”已经坐在前排的周小兰点了点头,眼睛里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我开始讲述童年生活中永远抹不掉的一段记忆:

小时候我家生活很困难,平日里很少讲话,总爱一个人呆在教室读呀写的,不跟同学合群。那时唯一值得骄傲的是学习还不错,作文经常被语文孙老师范读。但是有一次,我却惹她生气了。因为她布置了一篇家庭作文《我的朋友》,第二天我没交。当孙老师批评我为什么不写时,我吞吞吐吐地说出了原因:“我没有朋友。”说完我就趴在桌子上哭了。孙老师见我哭了,说了这样几句我终生难忘的话:“赵守高,你怎么会没朋友呢?同学们都很喜欢你,都是你的好朋友,老师也是你的朋友啊!我就是你的朋友!”没想到孙老师成了我一生中第一个朋友,而且还是一个老师朋友……以后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仿佛变了一个人,平日里愿和同学讲话了,操场上也有了我的身影。更没想到的是以后我还成了一名教师,成了一个被你们“讨厌”的“婆婆嘴”。所以,我终生感谢孙老师的“我也是你的朋友”这句话。她改变了我的性格。

说到这里,我看了看同学们,他们都在屏息听我讲话,有几个女同学在用纸巾拭眼睛,周小兰的眼里有泪花在闪耀。我想:她该明白老师的用心吧?她的性格今后会有转变的,她今后的生活也会灿烂起来。 


2001年3月9日(星期五) 

自上次我读了周小兰的周记及讲了我小时候的经历后,日子又过去了四五个月,周小兰开始和同学交谈了,课间有时也能听到她的笑声了,她的脸色也变得似乎红润起来,一个新的周小兰出现在我们班。压在我心头的一块石头渐渐落了地,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班里的其他事情上去了。周小兰的故事也该收尾了,不过有个好消息我得告诉大家:周小兰今天光荣地入团了,而且她是以全班最高票数通过的。作为老师,我打心底为她祝贺,我为她能获得一次新的政治生命而高兴,我为她能加入到共青团这所更大的学校而高兴,更为她有了更多团内的朋友而高兴。 


2001年4月10日(星期二) 

故事本该结束了,我也不该再饶舌了,但她至今还没毕业,还没安排工作,我似乎还有桩心事没有了却。不过我想,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特别是最近她性格的改变,她以后的路会宽广的,命运或许会对她青睐。 

最近她正在参加高考辅导班的学习,准备就业后晚上读夜大。 

周小兰,老师为你祝福,祝你心想事成,祝你一生平安! 




赵守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赵守高丨在超银,有一个女孩(小报告文学)——一个老教师的札记》 发布于2022-7-26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