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方丨高盛义,翻砂车间走出来的摄影家 - 世说文丛

周晓方丨高盛义,翻砂车间走出来的摄影家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最近接到一位老团干发来的微信链接,那是一个介绍青岛文化名人的栏目,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高盛义。

认识高盛义,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我在共青团青岛市委负责机关刊物《青岛团讯》(月刊),这份期刊主要围绕团的中心工作,为各级团组织及其所组织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服务。稿子的来源,除了机关本身,更多的是来自各级团组织。来稿以文字为主,那时还没有电脑,都是手写稿和油印简报。此外,还有很多美术、摄影和漫画稿件。

当时改革开放不久,团干部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来稿水平参差不齐。为提高团的业务水平和稿件质量,部门领导决定在市委党校办几期团干部培训班,其中有一期由我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学员基本是各级专兼职团干部,也有例外,高盛义就是一位。

高盛义2.jpg
高盛义

我在学员花名册上意外地看到,有一位叫高盛义的人,他是一名工人,并非团干部,甚至连兼职也不是。对我的质疑,市纺织局团委的答复是,这位青工爱好摄影,愿意为团的工作服务。

这期团训班有四十多号人,都是各行各业的青年才俊。在一帮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里,高盛义显得比较突出,他个子不高,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很厚,很瘦,偏黑,话很少,说起话来声音浑厚,似乎是一位淳朴的老工人。其实他比大家的年龄也就大几岁,而我的年龄跟多数学员也不相上下。

团训班的时间通常有一个月到两三个月不等,高盛义这期只有一个多月。其间,除了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就是我给他们上语文课,也组织一些课外活动,都是年轻人,很快,来自各单位各行业的年轻人就熟了,还有两对团干部学习结束后结成伉俪,传为佳话。

gsy1.jpg
高盛义作品选

作为团干部的训练班,并非团干部的高盛义,他除了参加正常的团的业务课,主要是利用手中的相机给大家服务,我讲课的情景,课外我带领学员去爬浮山,到石老人海滩、第三海水浴场、八大关等处,歌舞、登山、打球、篝火晚会等各项活动的场景,都定格于他的镜头之中。这么多年来,每次看到那些难忘的青春瞬间,就会想起高盛义。

随着接触的增多,与高盛义的交往也多了起来,更不限于课间课外。团训班结束后,他给机关刊物频繁发来很多有创意的摄影作品,虽然用后来的眼光看稍显粗糙,但当时确实是不多见的好作品。

有一次,我接到一首有关珍惜时间的诗作,就想配一张有意义的摄影作品做插图,于是找到高盛义,问他有没有办法,把时钟和少女的头像叠加在一起构成一幅图,他爽快地答应了。不几天,他就送来了作品:一双大大的眼睛,叠加在一个表盘上,虽然只看到一双眼睛,却明显感受到那是一个青春勃发少女的形象,表盘上有时针,似乎正在走动,寓示着珍贵的时光,提示着年轻人要珍惜青春时光。想必创作这幅作品,高盛义费了很大的事吧。因为按照当时他的经济条件,应该不允许他有更好的摄影配置。可想这幅有创意的作品背后,凝结着他多大的心血。那幅作品配发诗作发表在团刊上,收到很好的效果。有人不相信这是一幅摄影作品,以为是画出来的。后来得知,这幅作品是经过高盛义构思,然后再拍照,又经过暗室技术加工而成的,因此作品很有艺术效果和视觉冲击力。

gsy2.jpg
高盛义作品选

我跟这些学员,其实也是同龄人,很快打消了师生、上下级的隔阂,逐渐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在几十年的交往中,彼此观照,彼此关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去过高盛义工作的地方,就是曾经很有名的青纺机械厂。那是一个隆冬时节,他工作的翻砂车间里却热气腾腾,他只穿很单薄的工作服,空间里弥漫着呛人的气息,还有肉眼可见的粉尘,无法想象,这位拍摄出那么多精美作品的摄影师每天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工作。

我应邀去过他的家,位于市北老城区,一幢多层的建筑,那种钢筋水泥楼房,毫无特色,几十户人家相聚于一楼。他的家里很简单,视线可及没有像样的家具,书架上有一些有关摄影知识的书籍,看得出他很勤奋,也参观了他简陋的洗片工作室。

高盛义说,自己走上摄影之路是受二哥影响。当时二哥买了一本国际摄影杂志,他爱不释手,看了又看,最后竟几乎能把那本杂志背过,并深受感染。他认识到,摄影不单纯是简单的拍照,还是一门艺术和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和想象力,创作出高品位的作品。他想自己攒钱买一台相机,但那时相机属紧俏商品,有钱也买不到。于是他想,还不如先学暗室和后期制作技术。有了目标,他抽空就往岛上知名的天真照相馆跑,他目测橱窗里摆的一台放大机样品,便默默地画下样式、结构和尺寸,自己能做的全部手工造。在他看来,其实一台放大机就像一台照相机,虽然结构比较复杂,但原理差不多。好在他做过几年钳工,又学过机械制图,又有相当的悟性,有一定的基础和动手能力,做起来还算得心应手,做起来也没费多大的事。后来,他花了当时算是一笔很大数目的439元买了一架日产理光5单反相机。有了这架相机,他如获至宝,几乎形影不离,从此走上了业余摄影创作的路,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被他摄入镜头。他揣摩,他思考,他比较,他摄取,他顿悟……

gsy3.jpg
高盛义作品选

那一年,青岛举办了第一届青年摄影比赛,高盛义有三幅作品入选,其中两幅有创意的作品被评为“优秀奖”,其中就有上述那幅叠加时钟表盘和少女眼睛的作品。第一次参加摄影比赛,第一次获奖……许许多多个第一次,终于,高盛义在摄影这条路上一发不可收。通过这次比赛,还认识了岛城知名摄影家任锡海等人,从此成为他的良师益友,对他走上摄影创作之路帮助很大。

高盛义除了摄影,也逐渐掌握了摄像技术,所在企业的各项活动,社会上一些庆典,小伙伴们的婚礼等人生大事,总少不了他忙前忙后的身影,他用镜头为人们留下了难忘的人生瞬间和珍贵记忆。

高凡2.jpg
高凡作品选

包括高盛义在内,我们这代人正在老去,但他不曾停下努力的脚步,摄影已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岛城的街巷、景点,生活的诸多场景,仍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摄影使他的生活丰富多彩,让他结交了好多朋友;摄影让他看了好多的书,增长了不少知识;摄影使他对事物和景色有了新的认识,使他学会冷静沉思;摄影还留住了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摄影也让他的性格更坚强,不畏困难,勇往直前。高盛义的爱好也影响到了上大一的女儿高凡,她从小喜欢画画,也喜爱拍照,对摄影感兴趣。我看了高凡拍摄的几幅照片,画面澄澈、隽永,很有灵气,相信她会比她父亲拍得更好。

高盛义曾任青岛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士、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等职务,其摄影作品曾入选过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多次展览和比赛,发表在各类书籍和报刊上。

点赞高盛义,一位从生活和实践中走来的摄影艺术家。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副刊
2022.8.10  A版
组稿编辑:周晓方


周晓方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周晓方丨高盛义,翻砂车间走出来的摄影家》 发布于2022-8-1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