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观影记——这些年看过的电影(35) - 世说文丛

学周丨观影记——这些年看过的电影(35)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中央车站》是关于爱与救赎题材的电影;《狗镇》直面人性的丑陋;《记住》让人想起一句俗话:不是不报,日子未到;《某处某人》展露了现代社会的人的病;《鸟瞰人生》强调了生活的凌乱本质。

35-1.png

《中央车站》

《中央车站》是一部1998年摄制的巴西电影。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与一个中年妇人一同寻找小男孩父親的故事。电影真挚感人,获得了金球奖和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最佳外语影片的奖并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故事的女主朵拉在里约热内卢最主要的火车站——中央车站为不识字的人写信。写一封信收一块钱,如果需要代寄,就再加一元。这一天,一位名叫安娜的女人带着她九岁的儿子约书亚来让她带笔写信,因为约书亚一直很想见他素未谋面的爸爸耶稣。朵拉和邻居艾琳以念白天写的信取乐,她们认为重要的信就寄,其他的信则统统扔掉,如果两人意见不同,就把信收进抽屉改天再决定,约书亚给父亲的信就在其中。第二天,安娜与约书亚又来到中央车站,口述了第二封信给约书亚的父亲,但一出车站,安娜就发生车祸身亡,母性的驱使下,朵拉答应带约书亚到东北部去找爸爸,沿途的风景越来越陌生,两人却变得越来越亲近……最后女主找到了约书亚同父异母的哥哥摩西和以赛亚,同时知道了耶稣也正在寻找安娜母子,女主离去的路上给约书亚写了信。约书亚的世界只有摩西和以赛亚,他没有找到父亲耶稣,但耶稣一定会回来。这是电影的主题。约书亚最后流下幸福的泪水,他知道耶稣在找他,一定会回来……

这部电影让我惊讶,原来一个简单的故事也能把人看哭。《中央車站》颇具隐喻意味,熙熙攘攘的车站象征着世界,无头苍蝇一样的人群是失散的群羊,約書亞尋父象征意味明显,過程很動人,朵拉的悲傷與寂寞是那种人世间无依无靠的悲伤与寂寞,而她與約書亞跨越年齡界限的信任與關愛则是源于人性良善的基础,其實电影的核心是朵拉找到“原諒生活、原諒父親、原諒自己”的心境變化的力量。

35-2.png

《狗镇》

这是一部2003年拍摄的丹麦电影,由拉斯·冯·提尔编剧及执导,妮可·基德曼、保罗·贝特尼、劳伦·白考尔、歌儿·史韦莉及詹姆斯·坚等主演,入围该年戛纳影展正式竞赛片。

在美国落基山脉中一个名叫“狗镇”的村落里,住有十五名居民,虽然各有缺点,但似乎都是好人。村庄的道德及精神领袖是他们唯一的医师汤姆。他的儿子小汤姆希望继承父亲在村中的地位,每星期号召居民开会,但总并不成功。

某天,小汤听到几声枪声,他去看发生什么事时,遇见被黑帮追捕的漂亮姑娘葛瑞丝(妮可·基德曼饰),小汤帮她躲藏起来。葛瑞丝希望小汤让她留下来。村民最初怕会惹上麻烦,而不肯收留葛瑞丝,经阿汤游说答应两个星期后票决是否让葛瑞丝留下来,葛瑞丝为了“拉票”而替村民作一些家务。

葛瑞丝给村民留下良好印象,大家决定让她留下,甚至付她微薄的工资。然而,不久警察找上门来,散发有关葛瑞丝的寻人传单,村民虽然表面上和葛瑞丝相处当初,但心里已是惴惴不安。当警察再次出现,把寻人传单换成通缉启示,大家开始害怕了。虽然他们明知道通缉中所说的案件绝无可能葛瑞丝所为,但他们开始加重葛瑞丝的家务负担。对此葛瑞丝全无怨言,这反而令到村民对她的态度愈来愈差……

一日警察又来,葛瑞丝正好在查克家中佣工,查克趁机性侵了她。尝到甜头的查克三番五次对其侵犯,他老婆甚至认为是葛瑞丝勾引其老公。此事散播开来,只要警员或黑道来村庄,村里的男性就会借机性侵葛瑞丝。村里的女性则对葛瑞丝越发怨恨。葛瑞丝无处求告,只得告诉小汤,但小汤责怪她不够勤奋。

葛瑞丝实在受不了,希望通过路经此地的货物员逃离,货物员将葛瑞丝藏进棚车内。货车发动后,货物员攀上棚架,告知有警员路过,要她不要出声,之后侵犯了她,货物员兜了一圈,又将她带回原处。逃跑不成,反招来新的惩罚,小汤将葛瑞丝带回,希望择日再审此事。小汤告诉葛瑞丝,自己是真心爱她,需要她,并且也是唯一不会伤害她的人。但葛瑞丝却说出阿汤需要她的原因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地位。

内心被看穿的小汤,要给葛瑞丝最后的惩罚,他召来村民,告诉他们要让大家摆脱烦恼,证明自身高尚和能力。三天后,黑帮分子来到村落,但这次没人藏匿葛瑞丝,黑帮们看见拴着狗链的葛瑞丝。黑帮卸去葛瑞丝身上的狗链,把她带回车上。

其实葛瑞丝不是什么逃犯,而是黑帮老大的女儿。由于父亲的行事风格太过强硬,一点小事就要致人于死,这与她的爱与包容的理念相违背。一次行刑后她与父亲争吵,父亲对空鸣枪泄愤,葛瑞丝逃跑。回到车上,她无力辩驳父亲的论点,爱与包容转为罪与罚,同意父亲将村民们折磨至死。小汤苦苦哀求,葛瑞丝无动于衷,亲手将其了结。全村只剩一条老狗还活着。

该片完全展现拉斯·冯·提尔的激进美学,他采用实验手法拍摄全片,所有画面都在同一个摄影棚里拍摄,几乎没有任何布景,只以白线在地上象征性地标示出墙壁和大门的位置,试图营造一种“反电影”的拍摄手法。如果不是这样一种形式而采取实景拍摄,这部题材的尺度能不能公映就是一个问题。

35-3.png

《记住》

影片由阿托姆·伊戈扬执导,克里斯托弗·普卢默、迪恩·诺里斯、马丁·兰道等联袂主演。

讲的是一位年近九十的失忆老人被一封书信指引寻仇的故事,看到结尾剧情陡起风波,让人唏嘘不已。

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人Zev Guttman,随着年龄增长,忘记的东西越来越多。然而二战时期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纳粹杀害家人之仇却在心中越来越强烈。他在妻子去世之后,开始在同一家老人院的朋友Max的帮助下追查当初奥斯维辛的一个叫Otto Wallisch的纳粹监狱官。而这个监狱官早就改名Rudy Kurlander,伪装成奥斯维辛的幸存者逃到加拿大。Zev按着名字寻找,找到第四个叫Rudy Kurlander的人时,突然记起他自己才是Otto Wallisch,这第四个Rudy Kurlander是他当初的战友。在战友的讲述下,Zev记起战争结束后为了逃脱惩罚两人相互纹身以此来逃脱惩罚,老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名字,也忘记了过去。整个环节的谋划者是一位真正的集中营受害者,他利用仇人杀仇人,一石二鸟。

影片结尾,老人杀死了战友,在自杀前他说道:“I Remember。”耄耋老人处决自己的行动似有神启,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决绝和冷峻。

35-4.png

《某处某人》

三十岁的雷米和米兰妮住在巴黎同一区。他们约见心理医生,目的是要认识“自我”。他们都是患有大城市孤独症的受害者,大家都以为在现今这以极速网络联系的世界中,交朋友会是很容易的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二人分别走两条指向同一方向的路,朝向一个爱情故事的路。这是一部典型的法国电影,将现代社会的人的病态展露无遗,现在联系方式不可谓不多,但却鸡犬之声相闻人都处于陌生,人都有自己隐秘的角落,只有走出黑暗和隐秘才能走向光明,电影最终的交集是一个光明的尾巴……

35-5.png

《鸟瞰人生》

巴黎戴高乐机场的意外滞留,让商人盖瑞(乔希·查尔斯饰)重新审视自己匆忙奔波的生活,顿生厌倦逃离之意。同样想挣脱现实樊笼的还有宾馆清洁女工奥黛丽(阿奈斯·德穆斯捷饰演),机械重复的乏味工作让她度日如年。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果真肋生两翼,幻化成自由的飞鸟……两个平行的故事,都有些无厘头。生活原本就是凌乱无序的,电影强调了这种凌乱,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在于呈现出来的凌乱无序。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观影记——这些年看过的电影(35)》 发布于2022-8-1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