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鸿丨传奇司马相如(二七 孝文园令    二八  茂陵情缘) - 世说文丛

何美鸿丨传奇司马相如(二七 孝文园令 二八 茂陵情缘)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二七  孝文园令

司马相如热衷为文,除编写了早期的启蒙读物,还作为主编陆续为汉武帝写了一组《郊祀歌》。郊祀,顾名思义,是到郊外祭祀天地,一般都是比较大场面的祭祀。选定重要的吉日后,天子率领三公九卿等重要大臣至南郊燔柴以祭天,至北郊瘗埋以祭地——用这种“绝地天通”的仪式,为苍生生活与健康祈福,也以此获得沟通神灵世界与凡俗人间的独占权,以之作为皇权合法性的基础和终极来源。
《郊祀歌》共十九章,是汉代郊庙歌辞的典范。司马相如编写了其中大部分章节,因为精通音律,还为其中几首谱制成曲。后来身为协律都尉的李延年将曲调翻新。此后历朝天子的这类大型祭祀都沿袭西汉采用此歌词。
文学的话题往往触及思想与灵魂,君臣两人的交流更容易倾向内心。司马相如视汉武帝于朝廷唯一知己,因而无论为文还是进言常常会投汉武帝所好。独自在汉武帝面前时,司马相如也没有了拘谨,甚至连口吃毛病都似乎完全消失了,他常常用插科打诨的幽默话语惹得汉武帝哈哈大笑。但皇上有太多的奏章需要批阅,太多的国事需要处理,经常案牍劳形,纵使司马相如在朝廷的大部分时间都愿只付与君,君却只能偶匀出一点时间予以臣。大部分时候,在朝廷之中的司马相如是寂寥的。尽管也有朝臣歆羡他的文采,但真正没有多少人把为文作赋当正事。而当朝中大臣议论起前方战事的时候,未能建言献策区区郎官身份的司马相如大部分时候只是缄默着聆听。元朔年间,北击匈奴的战事常常成为朝臣议论的中心。司马相如极少参与其间,他也渐渐明白,朝廷之中人才济济,汉武帝并不需要自己为政治大事出谋划策。当今天子与当年的梁武王对待他的态度并无二致——对于文采出众的司马相如,只需负责舞文弄墨就够了。到头来,司马相如仍摆脱不了一介弄臣的身份。
司马相如内心渐渐萌生起辞官的念头,却一直犹豫着未敢向汉武帝提及。
设立太学那年的春季,身为车骑将军的卫青率领骑兵出兵匈奴,其他隶属车骑将军的其他各路将军所率兵马全部合力进攻匈奴,俘获敌阵军民万余人,牲畜千百万头。卫青在军中就被汉武帝派遣使者前来封其为大将军。凯旋而归后的当晚,汉武帝在皇宫中大摆酒席犒赏三军,朝中各大臣元老都到场赴宴。
司马相如也参加了此次宴席。他不胜酒力,喝得酩酊大醉。宴席散后他立起身,感到膀胱有点憋不住,于是头脑晕晕乎乎地去找地方小解。他想起当年为武骑常侍在皇宫更直宿卫时常因内急而一直憋着的情景。尿频量多是痼疾带给他的长期困扰。可此刻司马相如不记得皇宫大院哪里还有小解的地方,本来他就因不胜酒力而有些头晕脑胀。他双眼朦胧地感觉人都陆陆续续走散了,他也感觉自己快憋不住了,于是绕到一根巨大的柱子旁,看看周围没人,便赶紧放闸一泻汪洋。释放的过程令他身心舒泰。小解完,司马相如才颤颤悠悠地回自己住所。
次日清晨一早醒来,司马相如才恍然明白昨晚自己做了什么事了——他在皇宫柱子边撒了一泡尿。他奇怪自己内心并不恐惧,在去早朝的路上,他心下想着,皇上若要怪罪就怪罪吧,大不了再次被免职回家。
果不其然,在众大臣上殿朝觐皇上,汉武帝身边太监拖长音调道出“有事请奏”的时候,立马就有一位大臣站出来,指责司马相如竟胆敢在皇宫内撒尿。为了能让司马相如成为众矢之的,这位大臣不惜添油加醋绘型绘色司马相如是如何欺君罔上,张狂而不可一世。
汉武帝听了,却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哈哈大笑,对众臣道:“长卿这是不拘小节的真性情流露!”一句话就替司马相如轻轻遮掩过去了。那上奏的大臣于是只好气鼓鼓地瞪了司马相如一眼。
司马相如内心里明白,皇上对自己这样的文人多是以优伶待之,才不会计较这些。他感恩皇上的包容,对仕途的进退之心却日益矛盾。
汉武帝也渐渐看出司马相如已无意在朝廷,但内心里也还是不愿意让他辞官回蜀郡老家。在文辞方面,皇上是这位臣子的忠实信徒。汉武帝希望司马相如就在近旁,能随时读到他新写的美文而不必只能通过遥远的蜀郡传来;尤其,在国事倥偬的间隙,汉武帝希望有司马相如这位才子在身旁,能偶尔聊着有关文学的调剂身心的话题。
汉武帝采取了个折中的方式,年末的时候,授予司马相如孝文园令,掌案行扫除。孝文园令属太常,铜印黑绶,秩俸与为郎官一样也是六百石。另有佐官丞、校长各一人——丞助令守园,校长主管兵戎盗贼事,秩俸均为四百石。
孝文园,即汉文帝陵园,地处长安东郊,现白鹿原东北角。因处灞河西岸,地无封土,就其水名以为陵号曰灞陵。当年汉文帝为节俭要求薄葬,也为着考虑陵墓的安全,还为着遵循传统宗庙排列次序的“昭穆制度”,便令人在白鹿原原头断崖上凿洞以石砌筑为玄宫。陵墓周围三百余丈,上面种满稠密的翠柏,外形酷似凤凰嘴,在后来参观的外国人眼里又酷似埃及金字塔。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山为陵的帝陵。
不几年就将知天命的司马相如早已看淡名利,实在地说对这孝文园令官职谈不上什么喜欢,但也没有多少排斥。既是皇帝的谕旨,便只有谢过天子前往赴任。孝文园环境清幽静谧,翠柏蓊郁森然。这里没有朝廷的党派纷争,也没有市井的扰攘喧嚣。大白天走在园内,除偶见几个洒扫的仆从,放眼四望的都是葱茏苍翠的植被。耳朵里除了偶尔沙沙的洒扫声,几声清脆的鸟鸣,他只听得见自己园内蹀躞的脚步声,还有偶尔不知从哪个方向吹来的风声。
一种无与伦比的寂寥落寞之感常常便袭上司马相如的心头。——是的,司马相如在朝廷之上也是寂寥落寞的,只是在这清幽的孝文园,他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感觉。而其实,除却两度出使西南夷被拜为中郎将的那段短暂风光生涯,司马相如的大部分光阴都是在寂寥落寞中度过的。他因文辞屡生着寂寥落寞,又用文辞消遣着寂寥落寞。而孝文园这样清净的环境正宜于司马相如凝神静心来读书写作——这其实也是汉武帝授予他孝文园令的原因之一。
不经意的某天,皇上带人打猎时途经了这里。君臣相见,实则又是知己相见,彼此都有些挂念。汉武帝问司马相如,最近可写有新作?
其时,汉武帝一边派人在长安西郊茂陵地区修筑陵寝,一边又专注于求仙问药以期长生不老。渴望长生不老是历朝天子都梦寐以求的梦想,英明睿智如汉武帝也耽溺其间不可自拔。让汉武帝着魔般迷上求仙问药的,是一个自称能让人返老还童的名叫李少君的方士。没人知道李少君来自何方,真实年龄多少,他最早以一副中年人的面孔在众生面前隆重出场,却自称见过在场一位耄耋老人的祖父,甚至声称去过蓬莱仙岛,遇上仙人向他传授了长生不老药。
无人对李少君的话表示怀疑,而主要的是汉武帝深信不疑。自此,汉武帝一面请李少君襄助炼丹,一面不断派人去海外寻找仙人仙药。司马相如见皇上如此好仙道,便准备投其所好,写篇《大人赋》呈给汉武帝。司马相如为文一向较缓慢,而这篇辞赋在他被授予孝文园令之前就开始构思,而至汉武帝这次来时才完成了一半。
汉武帝听到司马相如为自己写文章就格外高兴。对于平日里品尝惯了美味珍馐、下榻惯了贝阙珠宫、赏玩惯了稀世珍宝的天子来说,只有精致的好文不可多得。而况司马相如作出的文章每每让他惊叹。
司马相如承诺再有半个月即可完成。半个月之后,念念不忘的汉武帝如约派人过来取文章。这篇《大人赋》在首尾依仿袭用数句屈原的《远游》,中间秉承司马相如辞赋侈丽闳衍的一贯风格,极尽想象描绘大人乘龙邀游东南西北四方的盛况。司马相如这篇辞赋在文末暗讽了求仙问道的虚无,也流露出自己想要逃离这迫隘人间的归隐心境。
汉武帝收到司马相如的文章大为高兴。当欣赏沉醉于司马相如这篇辞赋中时,痴迷于求仙问药的汉武帝恍若自己就是文中的“大人”,似有了凌驾宇宙万物的气概与飘飘欲仙乘着神龙在天地之间遨游的快意。甚至在当晚,天子整晚的梦中俱是司马相如《大人赋》中所描绘的场景。
而那位方士李少君,在为汉武帝炼丹半年之后即逝世。直到那时,汉武帝仍未醒悟,认为李少君已经羽化登仙,升入了蓬莱仙境,只不过肉身与精神分离了而已。在李少君之后,齐燕等地沿海地区的方士闻风而动涌入长安,浩大的炼丹工程直至汉武帝去世前都未间断。

二八  茂陵情缘

孝文园令的工作是清闲的,同样也是寂寥的,好在还有文字聊遣有涯之生。生命慢慢静下来,司马相如便开始慢慢回忆起往昔将之点检成篇。他想起早年曾跟着父母去距离蜀郡成都百里外的梓潼县亲友家做客,曾在梓潼山登高游览读书作赋的情景。梓潼县是个“五谷皆宜之乡,林蚕丰茂之里”。巍峨秀丽的梓潼山脉迤逦绵延,给年少的司马相如烙下了很深的印记。梓潼山相传是当年大禹治水时疏浚河道堆积泥土之处,因山有梓木伐而不倒,化为童子;又蛇水绕山,以水为表,故谐音潼而得名梓潼。
司马相如准备再写篇《梓潼山赋》进献给皇上,推介下自己故乡周遭的风土人情。在司马相如眼里,似乎为文作赋已是他与百里外的天子现在沟通的唯一方式了。
可是这《梓潼山赋》写到半途,司马相如的消渴疾又开始发作。这次的痼疾使在仕途摇摆中的他彻底动了辞官的念头。司马相如本打算先搁笔待辞官后来完成,想想还是咬咬牙在病中坚持着完成。
元朔六年暮秋,司马相如终以消渴疾为由,进宫向天子辞官。汉武帝纵十分不舍,鉴于司马相如的病情,也只好答应。于是那篇《梓潼山赋》成了司马相如在京师为官时的最后一篇辞赋。唐末至五代间著名文学家徐寅曾有诗云:“梓潼赋罢相如隐,谁为君前永夜吟。”——这正道出了汉武帝当年内心的感怀,谁还能代替司马相如写出好的辞赋献给自己呢?
而写作出了《梓潼山赋》的司马相如未曾想到,自己年少时曾涉足过的梓潼山的其中一座山峰,被几百年以后大唐王朝的另一位著名天子唐明皇,以司马相如的字赐名为了“长卿山”。唐李商隐有诗《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曾云:“梓潼不见马相如,更欲南行问酒垆。”司马相如又何曾想到,两千多年后,当地的民众一直保留着每年正月初八上长卿山登高祈福的习俗。而长卿山登高由此成为了梓潼县第一个地方性法定节日。
但是辞官后的司马相如并未能返回蜀郡成都。在家僮替司马相如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待他身体状况好些择日启程的时候,汉武帝的谕旨过来,令司马相如定居茂陵邑。而且,汉武帝已派人为司马相如在茂陵安置了一座住宅。
茂陵邑在京师长安西郊,汉武帝正在派人修建的陵寝附近。茂陵邑是个繁华之地,汉武帝曾三次迁徙郡国的豪杰名流及家产三百万以上的巨商富贾安置于茂陵。汉代卜择吉地的堪舆之风盛行,傍陵而居渐渐演变成一大习俗。建陵设邑、徙民实邑最早发生在汉高祖期。汉朝建国之初,政局板荡,百业凋敝,危机重重。汉高祖刘邦于是将关东移民大部分人口中的官吏、豪杰、外戚、富商等一并迁移安置于他所在陵寝长陵的周边。长陵邑的安置,在政治上强干弱枝以拱卫京师、防卫匈奴,亦可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在经济文化上可提高农业技术,促进商业贸易,发展文化教育。陵邑的迁徙对朝廷内忧外患的解决不无裨益。
自长陵邑之后,徙民陵邑便在西汉历朝相沿成例,当作一种制度被固定下来。之后的惠帝安陵、文帝灞陵、景帝阳陵……都在选址动工的同时在陵寝附近设置了陵邑——至此时汉武帝尚在建造茂陵,尚在不断充实豪杰名流巨商富贾于茂陵邑。
皇上的谕旨只有遵照执行,司马相如权且住下来。但对于将家安置在茂陵,他的内心并没有特别欢喜。司马相如年事渐高,真正只想在成都老家安度晚年,而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家大业大,要将那么多的财物与奴仆从遥远的蜀郡千里迢迢迁徙到茂陵来,可是个不小的工程。他也暂时没有书信告知卓文君此事。
司马相如在茂陵邑定居下来的消息却很快传到居住在茂陵邑的那些达官显贵的耳朵里。因为司马相如是天子身边的红人、赫赫有名的辞赋大家,当入住没几天,许多人纷纷慕名而来一睹司马相如的风采。起初司马相如还勉强挣扎着从病榻起身接待,与来人小叙一会,后来他发觉来人之中好奇者居多,并没有多少真正是因喜欢他的辞赋而来拜访的,便感觉有些不胜其扰,于是干脆闭门不出,令家僮直接打发走了事。
可是紧接着茂陵当地有位名医却主动上门,说是受人所托为他治疗顽疾。司马相如感到诧异,令家僮将门打开时,发现除了医师,还有位仆从模样的人,说是受家里老爷所托这段时间来照顾他起居。
司马相如问医师与那仆从,受谁所托,那仆从道:“是我们老爷,一位仰慕您文采的人。您所作的每篇文章,他只要读到就如获至宝。”
“你们老爷为何不亲自来?”
“我们老爷说您这段时间身体不舒服,等您身体好了,就来拜访您。”
司马相如感到有些好奇。医师给他把脉看病,给开了些药,这位仆从就帮去抓药,然后在司马相如一再追问下,相告说:“我们老爷姓袁名启文,字德宏,这茂陵有好几家药店是老爷开的,老爷吩咐了,这些药材费用都不用您出。”
仆从给司马相如抓药回来,然后又出门,在用膳时又给司马相如端了碗乳鸽汤过来:“这是我们老爷令厨子专门为您做的。他说为您调制了这些天的食谱。”
司马相如觉得恭敬不如从命,就把那乳鸽汤一口气喝了。之后每至正餐,都由那位仆从去给他送来可口的饭菜。
那位仆从也是话痨,司马相如就餐时,他主动告诉司马相如说:“非但我们家老爷是您文章的仰慕者,我们家小姐也是您文章的追随者呢。我们就亲见过他父女俩议论您的文章。”
司马相如对这位袁老爷愈发感到好奇了。
过了些日子,司马相如感觉身体好些了,便嘱咐那仆从不用再来,说改天准备登门拜访袁老爷向他道谢。
那仆从便回去了,谁想当天午后袁老爷亲自登门拜访司马相如来了。
“早听人说司马长卿一表人才,今日得见,果真气度不凡啊。”
原来,这位袁老爷袁德宏是土生土长的的茂陵人,他的曾祖袁广汉是汉初赫赫有名的茂陵首富,家中藏钱巨万,僮仆八九百人。据说当年在北邙山建筑了一个林园——那也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私家园林,规模甚至超过了皇家园囿。可惜树大招风,袁广汉财富太过外露招致了贵族的嫉妒,后来由此招祸,因罪获诛,他的私家园林也最终被移到了上林苑。到袁德宏这代,家无巨藏,僮仆不满百,对于俱是富豪的茂陵来说,只算中等人家。但袁德宏认为小富即安,平常除了喜欢研究药材,也喜欢研读辞赋,他几乎通读了司马相如所有作品,甚至包括不久前写就的《大人赋》,品评起文章来也非常中肯又不失独到之处。因久慕司马相如大名,又听说正逢痼疾发作,袁德宏便延请医师过来诊治。他与小女袁媚娘都是司马相如文章的拥趸者。
“我那小女心高气傲,至今已二十有三,尚待字闺中,说非要找司马长卿这般才识的才肯出嫁。唉,都怪她母亲去世早,被我给娇惯坏了。”
司马相如与这位长自己十岁的袁德宏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袁德宏临别前,再三恳请司马相如去他家做客,直到司马相如点头答应才欢喜地离开。
司马相如如约去袁德宏家做客。为了迎接这位贵宾,袁德宏令人提前就做好了准备,炰凤烹龙,雕钳镂蛤,琳琅满桌。袁德宏还特意邀来茂陵热爱辞赋的友人前来捧场。司马相如抵达袁府的时候,满座的宾客目光皆停留在他身上。尽管司马相如已青春不再,但并不影响他仍能收受到众皆夸赞好风采好品貌的溢美之词。
司马相如落座后不久,忽然发觉客厅西侧的屏风后似有人望向了这里。司马相如不禁抬头,却见一琼花玉貌的年轻女子痴痴地凝望了他好一会才撇过头,复又躲在了屏风后面。司马相如猜想她必是袁德宏小女无疑了。
宴席之上,大家都围绕司马相如的作品展开话题。当然,他们聊得更多的是《子虚赋》与《上林赋》——那是这些文人几乎都阅览过的文章。酒至微醺,司马相如的内心漾着一种极大的喜悦与满足。他在为孝文园令时的寂寥与落寞仿佛在此刻一扫而光。
宴席将尽,宾客渐散。司马相如最后也起身作别。忽然,身后一声娇脆的声音喊住了他。他回过头,正是从屏风后面走出来的袁德宏小女袁媚娘。那端丽冠绝的娇美面容,含情凝睇的楚楚目光令司马相如心不禁怔了一下。
“长卿君,以后有空欢迎常来!”袁媚娘柔和的语调对司马相如道。
司马相如拱手作揖承诺有空再来。刚送完一批客人的袁德宏赶紧迎过来,然后差人备好车马送他回住处。
这之后的数月,司马相如的确成了袁府的常客,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墨客就在袁德宏家里品诗评赋,诗酒人生,好不逍遥。而袁媚娘就常常躲于屏风后偷听他们谈论。司马相如时不时就收受到她递送过来的深情目光。他只好装作不知。
时令已是初春,这一天午后,袁府的仆从又备了车马来请司马相如过去。司马相如到袁府时,发现袁德宏并不在,其他宾客也不见来。其时袁德宏已去外地出差,还要好几天才归。司马相如正纳闷间,袁德宏的小女袁媚娘出来了。
袁媚娘身着一袭素洁绫罗裙,举步轻摇,若仙子从碧霄降临凡间。明眸皓齿,笑靥盈盈里略含几分羞涩。她手执一卷自己所作辞赋过来向司马相如讨教。
司马相如给袁媚娘略指点了一二,觉不便久留,于是起身拱手告辞,称改日再来。袁媚娘也没再刻意挽留。司马相如只感觉一双含情的目光直凝望着自己的背影离开。他竟头一次为自己行将衰老的身躯在那样玉软花柔的女子面前感到了莫名的自卑与胆怯。回到居所,他开始努力平复内心,捋顺自己的情绪。(待续)



何美鸿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何美鸿丨传奇司马相如(二七 孝文园令 二八 茂陵情缘)》 发布于2022-8-1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