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雅柯:青岛六中美术班求学琐记
1980年,我有幸进入青岛市第六中学首届美术职业班学习。班主任是我国著名版画家张白波先生。白驹过隙,时光己匆匆流过四十多年。时至今日,回忆起在青岛六中求学的两年时间里,仍然会在心中涌动出无尽的遐思。那是一段值得回味的美好时光。
青岛六中首届美术班毕业生许雅柯
至今还记得,张白波老师难得看到笑容,每天总是紧锁着眉头,快步穿行在校园路上的情形。张老师的衣着总是干净整洁,雪白的小站领也显得与众不同。与那个年代所谓艺术家流行的长发披散、不修边幅相比,更显得特立独行。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每天做课间操的时候,总能望见张白波老师随着我们一起做操之后会再悠几十下双杠。我们那时候光知道“调皮捣蛋”,做操就是应付,很不认真。张白波老师却从不懈怠。说实话,当时我们班还真没有几个人能达到张白波老师的双杠水平。因此在我心目中,张老师总是那么地令人敬畏!
张白波老师是青岛六中美术职业班的创建者。他的版画艺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在国内外艺坛佳作连连,成果斐然。“崂山组画”木刻系列小品,将崂山风情表现得淋漓酣畅;套色木刻“青岛街景”,挥洒得韵味十足;“渔家女”系列组面,充满形式美的解构创新,展现出令人神往的生命之光。
张白波老师在办班之初,似乎在内心就早已确定了办学模式。以教育工作者的严谨和艺术家的直觉,在注重对学生增长见识与认知自我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管理与引导。上午通常是文化课,下午进行专业课学习。张老师总是预先把几组静物或石膏像摆放好,然后大家各自归位进行写生。最后在课程单元结束后进行点评。张老师总是强调“实学”与“虚学”的关系,启发学生们学会独立思考、全方位发展自己的道理。记得那时,偶有出点画面效果的同学稍微露一点点洋洋自得之态时,张老师的告诫之语即至,如同泼一桶凉水般的令人汗颜。这使得同学们警醒过来,慢慢品悟单纯追求画面表象之害。还记得张老师专门就青年画家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主题、技法和思想表现的统一。张老师说道:“罗中立的这幅画,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罗中立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张老师坚持认为:艺术教育要摆脱单纯的功利思想,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强化见识。回想起来,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张老师总是不间断地邀请国内艺术名家和青岛众多的艺术家给学生们开小灶。从课堂示范到主题讲座,从不间断。吃“百家饭”式的培养模式,带给学生们的是全面的艺术理念的提升和全方位的艺术观念滋养。记得求学的两年中,来青岛六中现场示范和讲座及短期任教的国内著名艺术家有:鲁迅美院的许勇老师、北京画院的张立辰老师、解放军的钱志林老师、周永家老师、浙江美院的姜宝林老师。青岛本地高校的艺术家有:徐立忠老师、王进家老师、金石马老师、黄维礼老师、薛益寿老师、王庆平老师、王臣祥老师、赵祉平老师、尚友松老师等。
许勇老师在青岛四方文化馆现场写生我们班的一位女生。至今还记得许勇老师总是习惯于将调了墨的毛笔尖在自己的嘴角上理顺好再落笔勾画,完全不在乎嘴巴上的点点墨迹,令人忍俊不禁。张立辰老师在一整张宣纸上示范画竹,一路画下来,激情来了,竟然又接了一整张画过去。我们站了半天都站累了,张立辰老师却浑然不知,竟画就了一片竹林,兀自意犹末尽。钱志林老师示范石膏像写生,从削铅笔的方法到线条的排列,都一一示范。王庆平老师示范画水粉静物,一盘葡萄画出质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示范调颜色居然能调出“拉丝”的火候,今人啧啧称奇。金世马老师教我们画图案,从他那里,了解到了“点、线、面”的变化关系。金老师还多次带着我们去中山公园写生花卉,示范线描的画法,再回到课堂做写生变化的练习。徐立忠老师给我们讲的西方美术史印象深刻,徐老师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讲起来滔滔不绝,对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建筑柱头范式尤为稔熟,我不由得暗自感慨!这得花多少时间和功夫才能掌握的知识点啊!周永家老师是部队基层战士出身,他的语言特别接地气儿。“渔夫”系列国画人物小品,画面朦胧苍凉,个性十足,有鲜明的形式美感!赵祉平老师的水粉风景画更是色彩惊艳,个性鲜明。于家骧老师除了配合张白波老师做好大量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外,更是结合自己的雕塑专业特长为我们示范头像写生和动物小品创作。王臣祥老师在素描和水粉专业课上带我们时间最长。他总是温和地鼓励我们每一位同学,耐心细致地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使我们颇多受益。
1987年作者收藏的许雅柯烧制的挂盘
首届美术班师生们就这样愉快而充实地度过了两年短暂的高中学习时光,迎来了高考季节。那时的我们,其实对高考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家长也只是希望我们认真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将就毕业找个能发挥专业特长的好单位足矣。张白波老师却开始认真地为我们全班同学筹划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方向。坦率讲,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并不拔尖,但也跃跃欲试。记得张老师问起我的高考志愿时,我打算报考景德镇陶瓷学院,但是,陶瓷美术专业当时是个冷门,且远在江西省,正拿不定主意。张老师郑重地给我说道:“雅柯,陶瓷艺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能量,今天可能是冷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很可观。”鼓励我坚决报考,张老师这一句话的加持,为我后来的专业发展带来莫大的获益。上大学之后,每逢寒暑假,我们所有在外地读书的学生们都会相邀一起去看望张白波老师。记得张老师住在老市区即墨路下坡路段的一幢老房子里。家里的空间非常狭窄,靠墙一张床就占了大半空间。我们进门基本也就能挤着站下,张老师总是把每一位同学的情况都问一个遍。
我们全然没有了读高中时的拘束,欣然神聊。也是那年,我们听说张白波老师因独创石膏版拓彩技法荣获全国美展版画技法创新奖。大家都嚷着要欣赏奖杯,张老师从床底下把奖杯摸了出来,一脸的淡定!若在今天,这份殊荣得上热搜且爆炒,名利爆表!其实,在那个年代,以张白波老师版画系列作品的艺术造诣和影响力,早己享誉国内外。张老师却从不自夸,低调做人做事。我们这代人年龄和张老师相差了整整二十岁,师生情谊却保持至今。回想那些师生相聚的日子,也曾一起海水浴场沙滩踢球、一起下海游泳、一起把酒言欢。张老师全程参与,毫无倦意。记得那一天,白波老师在海情大洒店画廊举办小型作品个展,把我们能联系到的学生们都邀集一起,晚宴上发表致辞时我们才得知,那天是张老师六十四岁生日。席间,张老师感言良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恩师的心意。我们为祝福老师身体健康,恩师为我们的个人发展,频频举杯畅饮。
景德镇陶瓷大学本科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山东淄博美术陶瓷厂担任美术设计工作。张老师还总是写信鼓励我好好珍惜基层工作的锻炼机会,因此在工厂工作的两年里,我积累了大量的习作。这为我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年后,我考回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在青岛大学任教已整三十一年。正如当年张白波老师所言,在这个没有艺术陶瓷烧造历史的海滨城市,2001年我创建了青岛高校唯一的陶艺专业,2018年经山东省文物局批准,创办了青岛浮山窑陶瓷艺术博物馆。几十年来,经浮山窑培养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学生们大多分布在教育单位任教或在各地主持陶艺工作室。随着社会的发展,陶艺教育已经在中小学和高校得到了全面的普及。我作为陶艺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在专业创作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回顾我走过的路,可谓顺畅通达。这一切都不得不追溯到高中时代的求学经历,在青岛六中那两年,美术班的“特区”政策使我们成为幸运儿。我还时常能忆起那泛着松木清香的画架和画板、购置充足的静物和石膏像、张白波老师和于家骧老师潜心教学的身影,至今不能忘怀的是青岛六中文化课教师的音容笑貌。作为高中艺术教育的探索,(六中模式)无疑是成功的范例。青岛六中的求学经历,我们遇见了最开明的校领导和德艺双馨的张白波老师。这得是背后付出多少辛苦的操持和汗水,才能换来的口碑。多年之后,等我做了教师之后,才将这一切深切地体味到!
感恩母校,为我们的成长铺就的从艺之路。感怀时光,我们为青岛六中感到荣耀。
感谢恩师,您的严谨、自律、淡定、豁达和乐于分享的品质,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坐标。
许雅柯,2022年3月19日于青岛大学浮山窑
许雅柯陶艺作品《春风醉眼红绿乱》
许雅柯,1964年出生于青岛。1991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陶瓷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青岛市陶艺家协会主席,青岛浮山窑陶瓷艺术博物馆馆长。曾任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王伟业:回忆六中的学生时代
我初中毕业时正赶上六中招美术特长生,1980年8月,我顺利通过了专业考试,那时是全市招生,如果没记错的话,当年计划招收20名学生,主考官张白波先生,也是后来我们的专业老师和班主任。
青岛六中首届美术班毕业生王伟业
刚入校,我们被看作是另类,因为我们的文化课成绩不是很突出,比当年在校的文科班相比,就是近乎差生,所以教我们的文化课老师也都很不情愿来美术班授课。记得有一次老师讲古文,古人是怎样敲门,就形象地模仿,到门外准备拂袖叩门,结果被第一排靠门的张同学把门栓给插上了,可想而知老师会火冒三丈。当时,估计这个学生要有大麻烦,都为他提心吊胆,可没想到的是班主任老师没有大发雷霆,反而平静地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娓娓道来,让我们非常感动。
画室常常是我们最喜欢呆的地方,特别是画一些长期素描,往往是夜晚睡在画室,记得画室背阴,晚上被冻醒,就用画静物的聚光灯烤一烤,甚至把灯泡烤爆了,饿了就偷吃静物,第二天总是被批评。
上学时,我和另一名同学张玉清的家离校较远,是当时的沧口区,乘坐公交需要一个多小时,这也成为天天迟到的原因。那时,六中没有围墙,是在一个山窝里,我两人埋伏在草丛中,观察着教导处查迟到考勤老师的踪迹,当发现有迟到同学被查到时,我们就迅速地往南门跑去,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被发现。因是“惯犯”,名字都被记住了,所以课间操时间就站在台前,面对全校学生示众,时间长了也不觉得丢人了。
因为我们的专业课是多样化的,那时,疯狂的美术高考还没有侵入我们有序的专业教学中,应试教育还没有袭来。老师常说:艺术创作是多方面的修养集聚在一起,才能产生审美共鸣,要有磨铁成针的功力才能产生艺术的震慑力。在创作课上,张老师常把连环画创作的经典构图给我们列举,当然,如今连环画创作也已边缘化,但是在我的大学教学中,贺友直、何多苓等画家的连环画创作一直被奉为经典。那时,六中的师资大都是张老师从校外聘请,甚至还有一些非常有名气的艺术大师,如马龙青先生、张朋先生等,徐立忠先生给我们讲授中外美术史,讲得简而易懂,学生像是在听故事一样,兴趣很浓。基础绘画也聘请了许多优秀教师,如色彩课就有王庆平老师、赵培忠老师、黄维礼老师、赵祉平老师,一轻技校的于老师(名字已忘记),素描是于家骧老师、王臣祥老师等。图案是尚友松老师、金世马老师等。那时同学们都愿意模仿各位老师的方言和说话口音,让大家捧腹大笑。
课间总是恶作剧不断,人体骨骼是我们吓唬那些文科班同学的主要手段,听到教学楼里女同学被吓得吱哇乱叫,也是一种莫名的享受。但是,想想那时的张老师没少让校领导找去告诫,甚至有些老师都建议停招美术班,说这帮孩子太难管教了。现在回忆当年顶住压力最大的人莫过于这位张老师了,不知后来的学子们有何感想啊!
毕业前,我们的班主任换了一位非常强壮的老师,他随时可以像拎小鸡似的把我们这些瘦弱的小皮孩儿拎起来甩到很远。记得是位政治老师,非常严格,几乎没看他笑过,倒是教育同学很管用。
后来我如愿考上山东师范大学,学自己喜欢的油画专业。记得当年我们班一半学生考入了大学,在那时对一所高考几乎是青黄不接的学校,已是放卫星了,以至于后来薪火相传,从六中影响到全国,成为著名的美术高考生源基地。
毕业后,我们经常和张老师师生相聚,并称呼我们这个班为黄埔一期。
王伟业油画作品《靠港》
王伟业,1964年6月生于青岛,1982年青岛六中美术班首届毕业生。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绘画系副教授,青岛理工大学综合艺术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成员,九三学社青岛书画院副院长。青岛当代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青岛壁画家协会副主席,青岛综合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青岛市北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市南区书画名家联谊会常务理事。(待续)
张白波,1944年10月出生,1956—1962年初中、高中就读于青岛九中。曾执教于青岛六中,系青岛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历任山东版画家协会副主席,青岛版画研究会会长,青岛市美协副主席,青岛美学学会副会长,青岛画院副院长。青岛市首批拔尖人才、终身接受政府津贴的青岛市高级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评委。连任4届市政协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美展,并获金、银、铜、优秀等多种奖项。1999年荣获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
张白波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