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香丨吃文化的“巴人” - 世说文丛

胡香丨吃文化的“巴人”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电视剧《白鹤梁》的原型

5月1日,从重庆坐长途汽车到涪陵。原本担心五一正是休假的时间,事先既不认识刘英,也没有预约采访,仅凭朋友给的一个电话号码,恐怕找她会很不容易,或者,不愿被人打扰休息时间而推托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见到她时,才知道担心是多余的,一则《重庆商报》的朋友已经打电话告诉她说我们要来,二则她的公司并没有放假,正常上班,而且,正在忙着搬迁,不过不是移民搬迁,而是公司新成立了一个分管全国加盟的部门,这一天,刚刚将桂林苑楼上一家茶楼盘接过来,改作新部门办公和商务洽谈的地方。
采访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因为正在搬东西,我们不停地换座位,还因为她正在指挥员工搬东西,我们的谈话就说说停停。这时,有人搬进来好几只大纸箱子,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拿出用包装纸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的东西。我动了好奇心,想看看里面是什么。
第一个纸箱子里的东西一眼就看出来是大大小小各种奖杯,作为公司的荣誉,自然是要小心爱护的,但是另外两只纸箱子里的东西,直到整整齐齐排放在架子上的时候,我才看明白,是从民间和古董商那里搜集来的各朝各代各式各样的火锅。原本是知道火锅源自巴国的,却不知道会有那么久远的历史和那么多种样子。开眼界的同时便觉得刘英真的是一个很细心也很有些文化底蕴的的女人,否则,怎么可能在十年的时间里,将一个小到只有三千元投资的火锅店,发展成今天资产远远超过三千万的餐饮公司。听涪陵市博物馆黄馆长讲,北京一家影视公司正在筹拍一部叫《白鹤梁》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原本决定五一在涪陵开机,因为“非典”的缘故推迟了。那部剧中女主角的原型就是刘英。向刘英求证时,她很开朗地笑着说:“我看过剧本,里面大部分情节说是取自我的经历也无不可,但毕竟是文艺创作,也有许多虚构,比如里面的感情戏就跟我毫无关系,所以,我不能承认原型说。”

财务科长成了“火锅西施”

1991年6月,当时在涪陵市政府机关劳动服务公司财务科任科长的刘英,面临一个对她来说很重大的人生选择。在此之前,从学校毕业后一直一帆风顺的刘英,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家境不错,人又很漂亮,走到哪里,都是众星捧月的那个月亮公主。
但是,这一年公司效益不好,一笔生意赔进去,职工几个月工资都发不下来,前途很黯淡,刘英不是那种甘于混日子的人,想着这样耗下去,勉强维持一个基本生活虽然轻松,但是,大把的青春和美丽年华却被搭了进去,一去不返了,不合算的。因此,她主动下岗,离开已经工作了十年的财务岗位,这意味着积累了十年的工龄、养老统筹等等作为个人资本和依靠的所有东西都一起放弃了,而那时,她并不知道自己不上班以后要做什么。
涪陵毕竟不是一个很大的城市,人的观念也比较保守,所以,刘英没有想过要去大公司应聘的事情。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以后,感觉闲得心慌,就在街面上花3000元租了一间很小的门面,开了一个取名叫“银座”的火锅城,说是火锅城,其实只有三张半桌子,每天晚上夜市时才开。她说那时开店,投资不大,就算赔了也不怕。
但是,她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生意却非常好。
涪陵有许多家大大小小的火锅店,但是像银座这么小却这么红火的却并不多,来的大多是常客,人们已经习惯了她这里虽小却干净温馨的环境,加之她那时在涪陵是数得上拔尖的美人,认识她的人很多,慕名而来的也不少。
这样做了一年,于里积累了一点资金,她就因地制宜,花了一万元,在里面装了一间很小的雅间,因为有客人喜欢跟朋友们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不愿环境太吵闹。
结果又一年下来,她竟然意外地发现,雅间一张桌子的营业收入顶得过外面三张桌子的五倍。从中感觉到涪陵人的消费水平在提高,对于就餐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而当时的涪陵还没有很高档的餐厅。她便想尝试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火锅城,到少在当地是最有名、最特别的,也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一定会走红的。

一波三折的1995年

1993年3月的一天,刘英找到原本就熟悉的涪陵文化馆黄馆长,说她看上了文化馆空着的那个大厅,想租下来。
400平米的展厅,闲着也是闲着,租出去,还能给馆里增加一些收入,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不仅黄馆长没有想到,当时的涪陵人都没有想到,刘英租下这个展厅,竟然花了32万元来装修。装完以后,门头上挂了一块名家题写的匾额:“巴人火锅城”。
问及店名的由来,刘英兴致勃勃。涪陵曾是古代巴国的故都,巴国后裔流淌着祖先的血脉和自强不息的拼搏传统,我们的祖先巴人是一个精明强干,能征善战,永不言败的民族。他们的行为体现的是一种勤劳、诚信、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魄。我既然下了海,就像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样,巴人的精神和传统也正是我当时的一种心境。
火锅城开业的时候,去的人很多,有被邀请的,也有去瞧热闹和新鲜的,但是对火锅城的经营前景抱乐观态度的不多。因为当时的餐饮业并不很最气,不少酒楼、餐厅都改做服装了,而她却选了一个并不繁华的地段开店,还花这么多钱装修。有人当场就直摇头,预言刘英非赔进去不可。
刘英自己心里有数。她要的就是这种轰动效应,而且在终于决定给火锅城改名叫“巴人”的时候,她就动了心思一定要把这个名号培养成自己将来要经营一生的一个品牌形象。
因为是涪陵第一家装修豪华、且有歌舞伴餐的就餐场所,火锅城的生意果然跟她预料的一样好,甚至更好,来就餐的客人每天要提前预约定座才可以,不然,来了会等不到座位。
仅有16张台位的火锅城生意最好时日营业额达到10万元左右。
正当她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事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那是在她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时候,黄馆长来找她,很为难地告诉她,展厅不能继续租给她了,她必须很快从这里搬走。
她当然不愿意,合同没有到期,她也没有任何违约违规的地方,按期交着租金,照章纳着税金,何况投资还没有收回,凭什么说让她搬走她就要搬走,但是,是政府下了通知让搬走的,因为当时湖北一家舞厅失火事件在全国影响很大,到处都在检查餐饮娱乐行业的安全问题。涪陵市政府检查到文化馆时,发现“巴人火锅城”楼上就是博物馆,万一起火,楼上文物受损失,责任重大,谁也担不起。
这样的理由刘英无话可说,只能无条件接受。
但是,对她来说,迁址毕竟是伤筋动骨的一件大事,而且事先毫无准备,还不知道要迁到哪里去,无论到哪里,必须重新投入。
她觉得这一年真的好倒霉,为什么两年前大家都没想到这一点呢?为什么非要让她在刚刚做出一些眉目,羽翼尚未丰满时,却要半道折腾这一回呢?
尽管刘英是一个天性开朗又刚强倔强的女人,毕竟这件事有点雪上加霜的味道。

从“巴人”到“桂林苑”:沿着文化攀升

1995年秋,刘英很快将自己从受挫而低落的情绪中调整过来,振作一下精神,将“巴人火锅城”迁到了现在的地方。
这一次,她不是租赁门面,而是直接把一个700多平米店面买了下来,装修得更加豪华和气派,而且是第一家装中央空调和有歌舞伴餐的地方。迁址并没有影响她的生意,反而比过去更好。
这样,她在接下来的三四年里,又接连开了“巴人川菜馆”“巴人贵宾厅”“桂林苑风味庄”,并于1999年成立了“巴人餐饮有限公司”,公司总资产达到近四千万元。
这期间,刘英不断将传统文化色彩渗入到企业的各个层次中,从各店的统一风格装修,到企业整体的VI设计,她都要求融入有很强地方特色和历史意味的文化内容,比如2600平米营业面积的桂林苑中,除大厅以外的30多个豪华包间,每一间都用诗、画、老照片等多种形式讲述着一段在当地源远流长却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而桌面上赠送给客人的一套精美素朴的卡片,像是一套袖珍涪陵地方志,也是雅间装饰更进一步的注解。其中的一张这样写道:“平西坝:以川江中最大的水上绿岛命名。在涪陵南沱镇。唐代以来,历为淘金之地,生产桂圆。岛上陆地有三平方公里,绿野平畴,因此得名。三峡水库蓄水将其淹没,挂原貌照片以供回味。”
这样的一套小卡片带回家,可以收藏,可以当书签,怎么可能轻易忘记你一边吃饭一边长知识、观名胜的那个地方?而桂林苑,原本是始创于清光绪年间的老字号名店,沿至民国,转让于唐桂林经营,迁至现在的龙舌街,菜品以八大碗为主。1926年,时任国民党第九混成旅旅长的贺龙驻守涪陵,曾以桂林苑烧烤席答谢地方各界代表。后来,餐馆因故歇业,直至巴人餐饮有限公司再度注册这一品牌,又将这一老店号延续起来。
也难怪黄馆长在采访时半开玩笑说:刘总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人,她对涪陵地方文化、民风民俗和史志名胜的了解程度足可以称得上专家了。而且,黄馆长对刘英在对争取白鹤梁保护项目中所做的种种努力一直非常感激。

一桌既保护文化遗产又一鸣惊人的宴席

那是2001年的事情。7月,重庆市下发通知,让各地上报8月份举办的“市第一美食文化节”参展单位,涪陵市报了“巴入”。
无论“巴人”在涪陵市有多大影响,在整个重庆市那么多参展单位中,毕竟还有些名不见经传,所以,刘英有一点担心,再确定参展主题时,她邀请了市里的文化界名流一起出谋划策。
当时,对于涪陵文化、文物单位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申请白鹤梁的文物保护工程。作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上面有唐、宋、元、明、清历代题刻的165段三万余字,石鱼78尾,观音两尊,白鹤一只,作为重要水文标志的“双鲤”,始刻于唐广德元年,记录了长江1200年间的枯水水位,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素有“水下碑林”之誉。

从三峡工程动工以来,以涪陵市博物馆馆长黄德建为主的保护派,就一直在为保护这一绝无仅有而弥足珍贵的人文景观而奔走呼吁,希望能引起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部门的重视,修建水下和水上保护工程。但是,直至这时,保护方案仍没有明确批下来。
刘英同样不希望白鹤梁就这样永沉水底,她想,“美食文化节”参展和参观的单位与各界人士很多,如果能让涪陵人保护白鹤梁的愿望在这样的场合,以特殊的方式讲述出来,应该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她跟请来的朋友们商量做一道讲述白鹤梁故事的宴席去参展,得不得奖都在其次,只要能让人们都知道保护白鹤梁的重要性就算成功。
这样的想法当然是一拍即合,涪陵市餐饮界、文化界、美术界的朋友都来帮她做这道宴席。他们给宴席取了很好听的名字,叫“鹤风鱼韵宴”。这是一道百分百的“鱼宴”,总共十道菜,每一道菜都在讲一个跟白鹤梁有关的故事,比如“石鱼过水”,取自白鹤梁石刻“白鹤绕梁留胜迹,石鱼出水兆丰年”;比如“九韶观鱼”,取自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曾足踏白鹤梁鉴湖古道,于秋月桂楼,把酒临风,赏湖光山色,观鱼翔浅底……十道菜做工考究之外,更兼诗情画意,而且配有十只纯白木雕,神态姿势各异、活灵活现的白鹤。
紧紧张张、加班加点地研制了两个月,一切齐备,就等亮相时,谁知临到跟前又接到通知,说是参展单位太多,已经没有展位了,“巴人”不用去参展了,等下届吧。
刘英一下懵了,如果是参展了,却没有胜出,那她认输,也可以见识一下山外青山楼外楼,对于自己以后的提高与改进都会有帮助,但是,准备了半天,却不能展出,她不服气。何况,这不仅是她一个人和“巴人”公司的事情,这道宴席寄托了太多人的希望和心愿,其中也包括自己很深的白鹤梁情结,她不愿普罢甘休。
她打电话找组委会,解释了一大箩筐的理由都没有用,最后她说,先不急着下结论好不好?我把我们的设计方案发给你们,看完之后,仍然认为我们没必要去参展的话,我不再多说一句话。
对方很勉强地答应看一下方案,她很快用传真将方案发到重庆去。没过多久,对方很明白地答复她:我们想办法给你腾展位,你们可以来参展。
展出时,“鹤风鱼韵文化主题宴”自是出尽了风头,获得了本届美食文化节的最佳金厨奖和最佳策划奖,以及各种单项奖总非十四项,是参展单位中涉及面最广,获奖最多的饭店餐饮企业。刘英也因此而一鸣惊人,各媒体纷纷采访报道她,白鹤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所以,刘英可以说“一宴数得”。目前这道宴席标价3000元。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不久之后,白鹤梁的文物保护方案正式批复下来,开始动工修建白鹤梁水上博物馆。
2003年是“巴人”急剧扩张的一年,见到刘英时,她正千头万绪,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巴人火锅城的改建与装修,她搜集了一大摞涪陵的史志资料,成立全国连锁加盟中心,将“巴人餐饮”做成全国知名品牌,从今年始,预计每年发展加盟分店20家,五年内达到100家;建立直营中心,每年新增具有相当经营规模的直营店1-2家。目前正在筹建的涪陵四环路直营店营业面积3000平米、易家坝直营店营业面积1500平米,重庆市直营店营业面积3000平米……与此同时,“巴人”还和上海一家新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制和开发出专利产品RCL-200型残留农药测定仪,市场潜力非常大,预计今年该产品销售收入可以达到1000万,到2007年销售收入预计1亿元。而且,公司正在改制,成立由巴人餐饮有限公司、巴人连锁加盟公司和巴人科技公司等组成的巴人集团。
我有点担心地问她,这样扩张会不会太快?她说,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有一个这样急剧提升的过程,但是并不盲目,而且作为涪陵市重点民营企业和利税大户之一,即便企业不要求,政府也会这样要求你的。

刘英.jpg
阿兴记食品董事长  刘英(原巴人食品集团董事长)

原载《新西部》2003.6



胡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胡香丨吃文化的“巴人”》 发布于2022-8-3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