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庆丨零星的感想(1) - 世说文丛

王起庆丨零星的感想(1)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弗洛伊德.png

·梦很严重


梦不是潜意识,而是潜意识的符号;同样,梦也是显意识的符号。我们应该把梦看作这样一种汇聚地——隐藏之物与显之在物都在这里显现,以扭曲的方式显现。因此,梦叫人害怕,因为它是一个真正的偷袭者、揭短者。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把潜意识描述为一个独立的区域,它隐蔽、不可知、而且具有巨大的负能量(暴力和性)。就我的体会,即使有这样一个潜在的领域,它也不是绝对隐蔽、隔绝和不可觉察的。试想一下:梦工厂的原材料是从哪里来的?恐怕不只是潜意识,人们的显意识、现实生活经验等都给梦工厂提供原材料。
无论潜藏或显露、或明或暗,人类经验是整体性的、交融状的。因此,“潜意识”的划分法有时会成为一个认识上的障碍,总以为有一个神秘的操控者在牵引着我们的行动,而我们又拿它毫无办法。其实,操控人们的东西岂止一个潜意识,自然规律、生活习惯、既成观念、文化基因、伤痕记忆等等,都发生作用。而被人们说道颇多的那个“潜意识”,则越来越成为一个“疾患”的代名词了。它是一种精神疾患,是正常的、理性的、美好的人类精神所发生的病变。它不独在潜意识里、梦里才会有,而是到处都有,光天化日之下照样有。它的名字应该叫“妖幻现实”。妖幻现实并不是独立生成、自行隐藏的东西,而是它的制造者——人努力想要回避而又回避不了的东西。我们不要被普遍而强大的非理性现实所窒息。没有上帝,人类不过是一批批死囚;没有理性,人类不过是一群群小妖。

·能量法则

有个视频,谈的是宏观宇宙的事情,比拟的却是人及社会问题。因为现代科学的假设多把宇宙终极视为能量的存在,那么小宇宙的人也是一个能量之源。它认为,吸引力法则之上还有一个终极法则,即能量法则。这使人想到,人们应该有意于真实的自我能量,而抛弃那些用于装饰自我的虚假之物。

·中道和态度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或说中庸怎样才能成为一种处世和处事的方法?我看,根本就没有什么单纯的方法,因为方法是不含能量的。能量才是真正起作用的东西。既然王阳明这家伙说了,“只是态度,就定了是非”,那么就要从明确态度开始。可能的情形是:态度非常情绪化,并游弋于两个极端——明察邪恶之根,宽宥人性之惑。这样,中道的表层之下就有了一种坚定:不为所动,动则有据无疑。

·原谅和宽恕

鲁迅说出“决不宽恕”这句话,与二战后犹太人对纳粹德国的态度相近:“原谅,但没有宽恕。”是的,宽恕是神的态度和境界;原谅是人的无奈和理性。

·自我感觉

自我感觉是人自己的存在方式,甚至是最根本的存在方式。但在他人眼里,这种“自我感觉”只是错觉而已。真实的情况是,自我感觉和他人视角都不足为凭,人绝对需要的是神的察觉。

·真流浪者

真流浪者唱《流浪者之歌》会哭的。阿巴拉姆,呜呜~,本来就是哭声。真流浪者是被双重不公所遗弃的人,自然的和社会的双重不公都弃绝了他。只有再加上一个弃绝——自我弃绝,以达到三重弃绝的时候,这种人才能得救,神救他。

·人是复合的

就个人情况而言,平生做对了的事几乎等于零,而做错了的事几乎是百分之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个错误的性格。一部分错误是出于自私的本性;一部分错误却是处于好的动机(真心为他人着想),而结局却完全反了。看来,还是神最厉害,撒旦第二,人最差。只说撒旦吧,我猜他不会犯错,因为他既不会出于自私而行动,也不会出于好心而行动,他就是单纯的发坏。神不后悔,撒旦不后悔,只有人会后悔,因为只有人是复合的。

·阅读强度

读一种理论书籍,当时觉得理解了,或至少浅显地、部分地理解了,但过后又好像什么也没有留下。或许,会有某种说不出来的叫做潜移默化的东西,但这毕竟是说不准的事。大量遗忘,或干脆记忆归零,这使阅读成为一种荒诞。原因究竟是什么?想来,这让记忆力平平、包括具有正常记忆力的人感到不知所从。
我看到了这一点,但不知该如何去做。这里只想到一个阅读强度问题,因为我猜测强度作用力可能会产生强度效果。当然,是有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阅读。不阅读的遗忘率是零,百分之百阅读的遗忘率是百分之百,或99.9%。
这里说说强度,即完全到位的阅读状态。一是要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是知性的精髓。如果提不起兴趣来,读得就会马马虎虎。二是要有高度注意力,不走神地关注目标,狩猎者就是这样的。三是要有活跃的联想,要进行跨文本或文本外的信息联系和对比,这样可以更好地关注文本目标。四是要有即时记忆,所谓即时记忆就是刚读完就要回顾,至少要在读完后不久就回顾所读。

·一种自我扩张模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扩张模式。而实际上,中国文人在朝为官,在皇帝脚下的苟延之状,实在可鄙。在现实生活中,那种过度自我中心者,也都是自我扩张者。那种不遗余力的自我放射频频让他人感到不适,避之唯恐不及。

·永劫回归

欲望把人生预设为某种幸福计划,这是走进灾难的根本性原因。再加上某些先天性剥夺,劣势和优势相结合的灾难性性格组合,几至让人万劫不复。
尼采的“永劫回归”的意思是:人不止一次地、无穷反复地经历痛苦。由此深深肯定生存的可能性。克尔凯郭尔也认为:人在绝望中要抓住可能性,“只有可能性才是唯一的救赎”。他们的话对人有所安慰。

·现在能做什么

我们可以把现在写成过去,即未来的过去;却无力把现在写成未来,即现在所预期的未来。



王起庆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起庆丨零星的感想(1)》 发布于2022-9-26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