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庆丨零星的感想(3) - 世说文丛

王起庆丨零星的感想(3)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差异哲学

差异哲学是与后结构主义相关一种学说。它“反对以任何形式引出的辩证思想的合题……必须始终强调差异,强调和所有事物的同普遍的辩证统一相对立的根本异质性”。想来,有关合题、统一、同一、融合、关系等理论致思,都有着很强的操作意味,是执意的思想操作(当然确有必要);而事物的异质性则是客观地摆在那儿的,操作不操作,它都那么异质地存在着。异质性在人身上的表现更为突出,因为人是最复杂的,也是最结构化的存在。前几年,我惊异于人的奇特的“性格组合”,看来,这个组合就是结构。最近,我从圣经《创世记》的叙事受到启发,提出了“生命的异质对立”的看法,应算是关于人的“差异哲学”吧。又刚从书中读到德里达所说的,根本不可能统一的“原初差异性”,肯定了我这一猜测。
人与人有差异性,也有相似性。人与人既异质对立,又同质相连。个体自身也是一种异质组合,而且是千奇百怪的组合。观察人,会让人惊异于某种“妖”相;反观自己,却觉得正常,并无妖性。这大概是“习惯自我”所致,其实自己可能就是一妖。
妖性是普遍的,就像荒诞是普遍的一样。理性是人的知性中的稀有元素,非理性才是普遍事实,而且它决不被知性所限制。不是说“非理性”不好,而是说它是人性的必然。按王东岳“递弱代偿”的说法,非理性也应算是人类进化层次上付出的代价。确实,不能想象一个没有非理性繁荣的纯然的理性世界。

安宁之果

俗话说“沉默是金”,以前真没去在意“沉默”怎么就这么金贵?今读到叔本华也说这事,说得越发严重,严重到“沉默是命”了。他说:“所有教导处世智慧的大师们都热切地以多方论证建议人们沉默寡言。……沉默之树结出安宁之果。”要想过安宁日子就闭嘴。
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思想家们呼吁“言论自由”。在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这是不是鼓励人们找死?而这条件何时才能满足呢?即便是那种“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自上而下的控制解除了,还有普遍的个体意志,而个体意志又不能不是权力意志。
好大一片腐木菌体啊,浇沐畸形文化的淫雨。说也无奈。

态 度

特鲁曼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认为“它不是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是作为文化态度出现的”。人的世界观具有特定具体的内容,有某种规范性,是一种系统化看待世界的方式。态度则不然,它有着更深的根源和更复杂的构成方式。其根源之深,直达潜意识;其包含之广,世界观也仅仅是支持它的一种元素而已。世界观需要论证和逻辑的表达;态度只需一个白眼就能完成其表达效果。
世界观和态度都可以转变,但转变态度更难。态度这块坚硬的合金里面,有理性的、非理性的、神秘的、荒诞的构成元素。
“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坚决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坚决拥护”。为何就不能从敌手或不喜欢的人身上看到一点好的东西呢?而且要专攻敌手身上优越于自己的东西。没错,地狱是这样炼成的。

爱的阅读

为什么要阅读?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呵呵,这等实用主义的读书观,几近于现买现卖,唾手可得了。再来看安妮·埃尔诺谈阅读,她说:“我存在的那一刻,阅读扮演着生命的预告片的角色。”
这是我所见把阅读上升得最高的说法,是本体论的高度。“存在的那一刻”,不是普普通通、懵懵懂懂的时刻,而是独立意识被照亮的时刻。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是从“决心去存在”之动念开始的,然后才是“无”和“有”的范畴,再后是二者的合题“变”。
疑云重重之中,笛卡尔确立的第一个存在支点是“我”。扩展出去,其他事物也都“存在起来”了。这不是唯我论,而是认识论,是认知的途径。埃尔诺所说的阅读,也是这样一种途径,她说:
“阅读通过我认同的角色,和我经验之外的其他世界,将我与其他思想联系了起来。”经验世界的扩展由此成为可能。
“阅读就是暂时与自己分离……”阅读中的“自失”,摆脱专制的自我意志,融入对象,亦即忘我的境界。
“阅读让我们更接近他人……”阅读鼓励了“爱”。
“阅读开启了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敏感性。”神教导人要警醒。
为什么要“与自己分离”?因为粘滞于自我的自我,会导致病态和畸形,如自恋、自负、自我中心,而阅读帮助人格的发育和自我的成长。
谦卑的人,有爱心的人会喜欢阅读的。
爱的阅读。

安妮·埃尔诺.png
安妮·埃尔诺




王起庆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起庆丨零星的感想(3)》 发布于2022-10-23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