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存丨规范模态词“提倡”的逻辑分析 - 世说文丛

张孝存丨规范模态词“提倡”的逻辑分析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在现代汉语中,“提倡”是一个动词,并且是一个及物动词,有劝勉、倡导、鼓励之意,一般作句子中的谓语。我们认为“提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规范模态词。

一、提倡判断的构成

“提倡判断”是由主体、客体、约束域和内容四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如∶

例1.国家提倡晚婚。适当晚婚对社会、家庭、个人都有好处。

例2.中共中央最近批转了中纪委《关于对匿名信处理的意见》,提倡向党政机关反映问题,揭发、检举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要采取负责态度,签署真实姓名。

例3.提倡戒烟,提高健康水平。

例4.学校又提倡起留短发了。

“提倡”的主体回答“提倡”是谁发出的。在例1.中,“提倡”的主体是“国家”例2.是“中共中央”例3.是“社会舆论”例4.是“学校”。可见,“提倡”的主体,一般表现为国家、政府及各级机关、部门的决策机构,或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归根到底,“提倡”的主体是人,是这些人去于预和规范另一些人的行为,而这另一些人便是“提倡”的客体。“提倡”的主体在句子中往往被省略,如例3。

“提倡”的客体回答“提倡”是向谁发出的。在例1.中,“提倡”的客体是“婚龄青年”例2.是“反映情况的人”例3.是“吸烟的人”例4.是“在校学生”。

“提倡”的约束域是与该“提倡判断”相适应的具体的现实世界。如例1.的约束域为“结婚年龄”例2.为“揭发检举信”例3.为“卫生保健”例4.为“发型”

“提倡”的内容回答“提倡”的背景及具体要求。若把表述“提倡”具体内容的判断用P表示,则P在以上几例中分别为

例1. P=适当晚婚例

例2. P=签署真实姓名

例3. P=戒烟

例4. P=留短发

例1.为什么要“提倡P”呢?显而易见,有P(读为“非P”)这个重要背景存在,如“早婚”“匿名揭发检举信”“吸烟”“怪发型”。而这些P在作判断者看来,都会导致不良后果。人们必须反其道而行之,来个“否定之否定”,这样,“提倡P”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提倡判断的分类

根据提倡判断中的P是简单判断还是复合判断,可以将提倡判断分为简单提倡判断和复合提倡判断。以上四个例子均为简单提倡判断,下例为复合提倡判断:

例5.前不久,《文艺报》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读一点钱钟书》,我看便可以引申之,提倡读一点四位钱先生的书,但不仅是他们写在本本上的专业书,而更应该读一读他们写在人生之路上的四本大书,这在当前文化界是很有广泛意义的。

在例5.中,P=读一点四位钱先生的书,但不仅是他们写在本本上的专业书,而更应该读一读他们写在人生之路上的四本大书。

由于P为简单判断的情况居多,是提倡判断的典型形式,故本文下面仅分析简单提倡判断。

根据P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可以将提倡判断分为提倡肯定判断和提倡否定判断。如∶

例6.辽宁师大生物系学生成立戒烟协会,提倡大学生不吸烟。

在这个提倡判断中,“提倡”的内容是“大学生不吸烟”,若设P=大学生吸烟,则提倡的为P。例6.为提倡否定判断。例2.~5.为提倡肯定判断。 

三、提倡判断的逻辑分析

1.提倡判断的后承

为什么要提倡P,因为P是导致某种结果的条件。在提倡句及其背景中,总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q,P总是q存在的某种条件,q为P引起的结果。我们把q称为P的后承。q或显或隐,但它总是存在于“提倡P”的大背景之中的。P和q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P→q  P为q的充分条件,并且q比q优越。

在例1.中P=适当晚婚

q=对社会、家庭、个人都有好处

在例3.中P=戒烟,q=提高健康水平

在提倡句中,P必然是显性的;而q可以是显性的(如例1、例5),也可以是隐性的(如例2、例4)。

P→可能q,并且q比-q优越。如:

例7.要提倡写信者署写具体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这样既可以使来信者反映真实情况,有效地防止诬告,调查起来也好办。

P=署写具体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

q=使来信者反映真实情况,有效地防止诬告,调查起来也好办。

可见,q并不是P必然引出的结果。但q在P的情况下,比在P的情况下,出现的可能性(概率)更大些,故写为P→可能q,而q比 q优越,则也是十分清楚的。

P一 q,P是 q的必要条件,并且q比q优越。如

例8.今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提倡和发扬尊敬老人,赡养父母的良好的道德风尚,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表现。

在例8.中

P=尊敬老人,赡养父母

q=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可见,P是q的必要条件、并且q比-q优越。同样,在PX q的情况下,q也可以是隐性的。如:

例9. 我们应该大力提倡、鼓励和赞誉经济学家们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阐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在例9.中:

P=经济学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阐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q=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隐性) 

2.提倡判断的否定

在提倡否定判断中,提倡的内容本身是否定的,表现为P,这不同于对提倡判断(提倡P)的否定。“提倡P”的否定表现为“不提倡P”。如∶

例10.“私奔”往往导致非法同居,这明显违反《婚姻法》的规定,自然不在提倡之列。

例11.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

在例10.中,P=私奔,在例11.中,P=写旧诗。显然,以上的P均在“不提倡”之列。为什么呢也可以从这些P的后承中找到答案。

在例10.中,P→q,q=往往导致非法同居,违反《婚姻法》。在例10.中,P→q,q=束缚思想,又不易学。

同“提倡P”一样,“不提倡P”中的q也可以是隐性的。如

例12.麻将、扑克等玩意儿,不是说党政机关里的干部不能玩,紧张工作学习之余玩玩玩也无妨。但是,总得有个规矩,有个限制,上班时总不能玩吧! 通宵达旦地玩也不能提倡吧!

在例12.中P=通宵达旦地玩麻将、扑克,q=影响休息和影响工作(隐性)

很明显,在“不提倡P”中,由P引发的q是不优越的,人们不希望见到。既然P→q,那么,为了避免q,则必然要排斥P。因此,“不提倡”同“提倡”一样,都反映了一定背景之下的功利需求。

“不提倡P”的主张也可以通过反证法来得到阐述。如

例13.如果提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势必助长个人主义,损害党的优良传统,削弱部队的战斗力。……余秋里插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个口号要分析,不能盲目提倡。

为什么要强调“不提倡P”呢?往往是因为P为司空见惯之举,而P蕴涵的q有害于社会,或事业、或个人。故通过P→q的说明,来阐述“不提倡P”的原委,往往会发出洋洋洒洒的议论。

张孝存插图.png 

四、提倡判断、必须判断、允许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

关于提倡判断、必须判断、允许判断之间对当关系,我们 拟出“逻辑方阵”如下下面举一些实例简要说明之

1.允许P真,提倡P真假不定

例14.有原因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允许的不一定是提倡的。

例15.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上有一个问题:政策允许的和党所提倡的,是有区别的。比如,宗教是我们允许的,有人去庙里烧香、磕头、你能抓、能批吗?但是我们提倡、宣传吗?共产党宣传提倡的和政策允许的应该有区别。人们的爱好不一样,觉悟不同,各种不同的东西,有各种不同的人爱好它,不可能强迫消灭某些东西。但是作为共产党一一工人阶级先锋队,提倡什么应该有鲜明的党性。要提倡高尚的道德风尚,共产党人要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模范作用。

2.允许P和提倡P可以同时为真

例16.在干部制度的改革中,是否应包括允许和提倡干部犯错误引咎辞职的内容还可以从长计议。但笔者认为,如能认真实行,并形成风气,于世道人心和改革事业将大有好处。

例17.倡议说,在城市招引鸟可以增加都市自然情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地在安排绿地时,也应考虑好招鸟护鸟工作,允许和提倡悬挂人工鸟巢。 

3.提倡P真,必须P真假不定

例18.国家提倡适当晚婚,不是规定必须晚婚,要作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青年男女自觉自愿地响应晚婚号召。

例19.中小学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应不应该以有无论文,论文多少为标准不应该。中小学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起来提炼为论文发表,应不应该提倡应该。标准和提倡两者虽有联系,但毕竟不是一码事。我们提倡中小学教师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而不能要求中小学教师终身只能从事教育工作同样,我们不能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写论文,而只能说提倡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研究。把提倡视为规定,使人不能承受,也就难以行得通了。 

4.由于“不允许P”等值于“必须P”(即“禁止P”),所以,“不允许的”当然是“禁止的”。既然如此,“不允许的”当然也是“不提倡的”。而“不提倡的”却并不是“禁止的”。故“提倡P”和“必须P”可以同时为假

例20.从尊重创作者权益与避免一些好作品因合意合作而在某种关系不存在时引起的发表上的麻烦角度出发,我们认为,这种在法律上并不禁止的合意合作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不宜提倡。

例21.问你怎么看待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的答不宜提倡,也不能禁止。

例22.当然,允许小费存在,并不是提倡人们在接受服务之后都付额外费用。在目前情况下对小费宜采取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态度,顺其自然,使给者愿意,受者坦然,如果搞强制性的小费制度,那就不好。

以上“提倡句”的正确使用,不仅反映了提倡主体的具体要求和期待,更会能动地为优越结果创造条件。尤其在社会生活发生急剧变革的时代,正确理解和运用模态词“提倡”和“提倡句”,进行正确的推理活动,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原载《成人高师中文教学与研究》第二期(1989.11) 


张孝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孝存丨规范模态词“提倡”的逻辑分析》 发布于2022-10-2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