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庆丨零星的感想(7) - 世说文丛

王起庆丨零星的感想(7)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陈佩斯

有个网络图片,上面是陈佩斯的照片,下面写着几行字:良知这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存在唤醒。
正是此话,既然是良知,本身就应该醒着,沉睡而需要他人来唤醒,已是不良状态了。
圣经里说上帝使人心刚硬,这话让人思虑。何以是“上帝使”?或许这是先天的、命定的事情吧。


陈丹青

最近常见网络上有画家陈丹青的帖子或视频。这人面相严肃,甚至显得有些尖刻。如果实际见到此人,大概会不喜欢的。然而,一听陈丹青说话,就喜欢了。他说出的话同样是尖锐的,出语直指弊端,即便直指到自己身上,也得喜欢。他的话具有深刻洞察的力度,原来,理性也是有感染力的。
俗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如此,岂不只偏爱混浊的庸人世界。陈丹青有没有朋友?祝福他。

陈丹青.png


逆淘汰

丛林法则渗漏到社会法则里,产生逆淘汰现象。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主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运用在个体者身上,若能够巧妙地突破社会道德法则的限制,而又不损害自己,便胜出。逆淘汰现象因而常见。


逆反心理

思想史上的怀疑主义大多是只管破坏,而不管创建的。近代哲学史上的普遍怀疑精神,则是一种为创建做铺垫的怀疑,并非一味地破坏,如笛卡尔。逆反,或逆反心理则不然,它是一种精神生存的手段。观察具体现象并探寻其缘由,简述如下:
我要我的地盘,精神生存的自我领域是必需的。然而,如果有某些精神景象让我感到陌生,为我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所不能到达,从而会变成某种压力,只好排斥。或许是先天不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不是去接近那些陌生的东西,而是一反了之,因为这样做省心省力。逆反者在自我意志的法则上其实是很精明的,我凭什么让他者左右于我?我凭什么让蓝天来俯视我的井底世界?
有些中国文人对西方文化的排斥,近似于这种情况。还见到有人这样表白:我就是喜欢东北大秧歌,不喜欢芭蕾舞。前半句说的只是个人喜好,拼上后半句,则完成了一种文化态度。另说,在舞台上挥舞一番双节棍,竟成了一代人的教父?因为精神的生存也需要盟友和领袖。按说歌舞加双节棍也很好看,足可欣赏,但他们说的是“教父”,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
严重的逆反心态不能呼应外物或他者,不模仿,无好奇,没有爱。固守自我中心的地盘以自足,以致肢应性反应力随之退化。


王起庆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起庆丨零星的感想(7)》 发布于2022-11-1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