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庆丨阅读的互动 - 世说文丛

王起庆丨阅读的互动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在读者与读物之间,不存在一种叫做记忆的“成果”,而只有二者之间互动的“效果”。记忆属于另外一个领域,它是生命的一次性刻痕。
为什么读书所接触到的东西,想记却怎么也记不住;而人生所经历的事情,想忘却怎么也忘不掉?因此就想:应该付诸快乐的、体验的阅读。阅读就是去经历,是与作者一次次对话和互动的经历。
后现代主义者坚词拒绝传统的基础主义认识论,或者说否认基础主义的知性倾向。基础主义者认为,真理、知识、方法等,都必须附着一个坚实的“客观性”的基础,人的一切认知活动都以这种基础为准则,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其实这种主—客间确定的对应性并不可能。
这一倾向表现在个人的治学上,会产生循序渐进、认真学习等笨办法。而具有实用秉性的人则天生就能抛开这类笨办法。80年代初,有同学劝我学习要“事半功倍”。多少年过去又见面,我们之间的对话已存在困难,他说:我这些年来没读书。
美国哲学家罗蒂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我读他的书有点触动,但一直没能读进去。近日再读,我意识到与他缺少的是互动。我呆在基础主义的笼子里,笨办法加慢速度,使我没能理解他说的那种跨越,那是一种新的悟性。后现代主义者放弃了那种追寻事物“必然性”的痴迷,而“对我们作为被造物而有的偶然性日益表示关切”。存在的偶然性足以解除人的傲慢。
罗蒂谈到读书,认为,人就是为着“创造自我”(此处“创造”一词与上帝创世之创造不同)。他说:“对我们自己本性或文化的怀疑,只有通过不断增长的见闻,才能解决或消除。最容易的做法就是读书。”
罗蒂的话很有启发,在基督徒看来,消解种种疑惑的最好的办法是读经。读《圣经》和经上所直指的现实、人性和内心。



王起庆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起庆丨阅读的互动》 发布于2022-11-1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