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拙丨李先良、高芳先生平大事记合编(上) - 世说文丛

毕拙丨李先良、高芳先生平大事记合编(上)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题记

李先良(1904-1993),江苏苏州人。早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入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学习,全面抗战前来青岛从事党务工作,1937年底日本军队占领青岛后,撤往鲁南后转回鲁东,任山东省政府鲁东行署主任,领导抗日军政工作。1942年底改任青岛市政府秘书长代行市长职务,领导青岛地区抗日军政,组建青岛保安总队,以青岛近郊崂山为根据地,开展对敌伪斗争,给敌人以重大打击。敌伪先后多次对其部进行所谓“清剿”,均无法消灭青岛保安总队。日本投降后,李被任命为青岛市市长,率部进入市内,接收市政。担任市长至1948年秋。后到台湾,几年后赴美国留学,攻读城市及区域规划专业,获硕士学位后回台。1958年被聘为政治大学教授。1975年退休。1993年于美国逝世。

高芳先(1914-1980),青岛即墨西元庄村人。少年习武,拜各派名师学习,青年时入纱厂做工,工余不辍练武。时沈鸿烈氏长青,提倡国术,举办国术训练所,高芳先入师资训练班学习,学毕任沧口国术馆教师。日人占领青岛前夕,高作为爆破队骨干,奉命带领队员将日人开办之九大纱厂实行爆破。后随沈氏撤往鲁南抗日。李先良到鲁东,邀高芳先同行,任副官。从此,开始追随李先良在鲁东和青岛地区抗日。1942年,李先良命高芳先组建青岛保安督察大队,任其为大队长,到崂山开展对敌斗争。高不负重托,迅速打开局面,使青岛保安大队不断扩大,对敌斗争更有成效。当年,不幸作战失利被俘,日伪对其威胁利诱严刑拷打,高宁死不屈。在敌人狱中两个多月,后团结狱友,机智勇敢,破狱而出,返回部队,重整旗鼓,继续战斗。继任青岛保安总队总队长,率部坚守崂山并多次主动出击,攻克摧毁日伪在崂山一带建立的碉堡,重创敌军。其抗敌事迹传遍各地,大大震慑了青岛敌伪军,鼓舞民众坚持抗战。日本投降后,率保安总队进驻青岛,维护地方安全。后青岛保安总队编入国军正规军,高仍统率此部,任少将旅长。1949年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1953年退役,定居台中市。受聘担任大学武术教官,并于台中公园等地义务传授国术,从其习武者数千人。1980年因脑溢血去世,葬台中市鲁青墓园。

李高二人生命中,最传奇最光辉者当数在鲁东及青岛之抗日活动。在敌占区开展武装斗争,环境残酷险恶,形势万分复杂。李高二人秉持抗战到底、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机智勇敢,率部组织民众,杀敌惩奸,似一把钢刀插在敌人心脏。其忠诚勇敢体现出中华民族坚贞顽强之传统,不只给当时人以巨大鼓舞,亦会千秋万代为后人景仰。其二人因抗日走在一起,虽为长官与下属,但忠诚于同一事业,合作亲密无间。故将二人生平大事编为一部,供读者参考。

因本人学识及所得资料所限,大事记中错误之处,尚希读者纠正指教。

记于2022年11月27日,青岛

1904年

元月十五日(《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中《青岛与八年抗战》文中的“李氏略历”),李先良出生于苏州平江路北端的小管弄口。父亲是一位织土布工人,在李先良幼年时去世,李由其母倪氏抚育成人。他还有一位年长9岁的姐姐。李先良曾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今苏州中学)。毕业后,曾在苏州一所小学教书(郑凤鸣《李先良山东战寇》,载《苏州近现代人物》第四辑)。

1914年

5月25日,高芳先出生。山东省即墨县西元庄人。

1928年

李先良毕业于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第一期(郑凤鸣《李先良山东战寇》,载《苏州近现代人物》第四辑)。

1929年

李先良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干事(郑凤鸣《李先良山东战寇》,载《苏州近现代人物》第四辑)。

1933年

李先良3月来到青岛。先后任中国国民党青岛特别市党部干事、委员、常务委员(李先良《抗战回忆录》)(郑凤鸣《李先良山东战寇》,载《苏州近现代人物》第四辑)。
本年中,年仅19岁的高芳先参加第17届华北运动会,获拳术及摔跤冠军。高身材魁梧,是标准的山东大汉。他8岁习武,师从孙膑拳一代宗师杨明斋(山东阳谷人),得其真传。高芳先还学习了北派少林拳、地功拳、摔跤等。成年后,曾在沧口日商钟渊纱厂(后为青岛国棉六厂)做过工人。
当时,时任青岛市长兼国术馆馆长的沈鸿烈大力支持国术馆建设,在全市开设武术传习所,以期强壮国人体魄,积聚反日力量。高芳先工余在青岛国术馆学武,后入该馆所办之师资班学习,学成后担任沧口国术练习所教官。又曾代表青岛市先后参加全国及华北国术比赛,荣获冠军(孙寿庭《永恒的怀念》一文,载《高芳先纪念集》)。

1935年

本年中,高芳先参加全国运动会,获中量级摔跤冠军。此外,他还先后在青岛运动会两次获三项冠军。高超的武艺使他脱颖而出。

1936年

12月3日,日本海军停在青岛近海九艘军舰上的千余陆战队士兵强行登陆青岛,包围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强施搜查,企图逮捕李先良。李逃脱(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本年中,李先良当选为国大代表(青岛市崂山区政协编《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

1937年

七七事变前,李曾在崂山组织和训练民众,为以后以崂山为青岛抗日根据地和市政府驻地,奠定了基础(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8月14日,日本水兵据称在青岛天主教堂附近被人狙击毙命,日本威胁武力占领青岛。青岛市长沈鸿烈运用军事、外交等手段力阻。敌人未敢用兵。日本自8月底开始撤退在青岛的侨民。至9月1日完成。9月4日撤走驻青领事馆(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从此时到青岛沦陷,青岛党政机关领导全市加紧抗敌的准备工作。成立抗敌后援会,李先良被推举为主任委员。开展发动抗敌宣传、对民众的组织训练,以及准备在撤退前对日资工厂进行爆破毁坏等工作。其间,李先良注重发现和培养领导人才。后来在鲁东和崂山开展武装斗争时,当年培养的人大都承担了领导的职务和责任(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12月18日晚8时,青岛市长沈鸿烈下令,爆破队员同时在日资的9个纱厂起爆,彻底毁灭了这些工厂,使中方撤出青岛后,不为敌所用。爆破队员中不少人后来都成了青岛保安总队的干部(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时,高芳先任爆破大队副大队长兼第三中队长,圆满完成任务。
12月27日,沈鸿烈率部队撤出青岛。李先良同时退出青岛,南撤(李先良《抗战回忆录》)。高芳先随沈鸿烈撤往鲁南、鲁西。
撤退以前,李先良主持最后一次纪念周,宣读《总理遗嘱》。至为悲痛(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1938年

1月10日,日本海军在青岛登陆,占领青岛(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李先良撤出青岛后,先到高密,再沿海青(海州到青岛)公路,到海州,由海州乘火车到徐州,又由徐州转郑州,再到汉口,已是1938年1月中旬。在此向国民党中央汇报自七七事变到青岛撤退经过。此后,国民党中央裁撤青岛市党部,将其归并于山东省党部,李先良改任山东省党部委员兼青岛区党务专员(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6月,李先良由汉口返回山东。同行200余人,其中有百余人是中央军校14期毕业派赴山东工作的学生。一行人乘火车到郑州。然后步行,渡黄河,经豫北各县,从鲁西濮县进入山东,最后到达当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驻地聊城。在此协助沈鸿烈省长工作,不久往鲁东开展工作(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在聊城,某夜,高芳先访李先良。此前在青岛时,双方只是神交。两人相见,谈话投机。此为双方相识、合作之始。
8月,李先良赴鲁东视察军政,邀请高芳先同行(《高芳先纪念集·高芳先生平事略》)。此后十多年,高在李领导和培养下,逐步升为青岛保安总队长官,组织指挥青保在青岛崂山及周边对日伪军的战斗,战功卓著,声誉日隆,被称为“崂山之狮”。抗战胜利后,护卫李先良市长进入青岛,被任命为青岛警察局代局长,并指挥青岛保安总队保卫青岛,维持治安。
李先是委高为副官。任鲁东行署主任后,提拔高任副官主任。
年底,李先良高芳先到达鲁东莱阳。李的身份是山东省政府委员兼鲁东区及青岛党务指导专员(李先良《抗战回忆录》)。时山东省政府设鲁东行辕在莱阳。
该年春天,日寇因兵力不足,只能占领济南、青岛等大城市,鲁东尚无敌人踪迹。但当地专员县长纷纷逃跑,各地陷于无政府状态。有抗日志士自行组织武装,管理地方。下半年,渐与国民党省政府接上关系。省府任命各县县长,发表保安旅番号,重新建立起行政系统(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1939年

年初,李、高到达莱阳(《高芳先纪念集·李先良撰“悼念抗战八年青岛保安总队长高芳先将军”》)。时间上与前引李先良《抗战回忆录》中时间不同。待考证)。
农历正月初六(公历2月24日)(有说农历初八,陈松卿《沈鸿烈与鲁东行署事件》,收入《沈鸿烈生平轶事》),鲁东行辕发生兵变,行辕主任卢斌被害(中华卢氏网载卢劲风文章《爱国将领卢斌[陆沉]考》)。当天,李先良在发城(今为发城镇,属海阳市)授课,幸免于难(李先良《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不久,沈鸿烈请李先良任鲁东行辕主任。不久中央颁发组织章程,改称鲁东行署,李先良为行署主任(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3月,李先良接任鲁东行署主任(李先良《抗战回忆录》)。当时鲁东辖三个专员区,共有15个县(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李接任鲁东行署主任后,于军事政治等方面展开各项工作。
一、4月成立鲁东抗日联军,由十三区保安司令部、国民党胶东游击队、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等组成,设指挥部(何钟林、陈娟、蔡启《孙中山的革命人格与风格对抗战初期鲁东形势的影响》。此论文发表于何处待查),李先良任总指挥(后由赵保原担任)。联军成立后击退了进犯莱阳伪军张宗援部。至1939年年中,鲁东国民党政权能控制住莱阳等七个完整的县,并烟台、威海二市及福山等县城以外广大地区。
二、重视理论的宣传和指导作用。李先良编写《总理遗教概述》一书,约5万余字。结合抗战阐述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及共产党的马列主义。
三、以政治领导军事。认为敌后游击队应以开展军事政治活动并重,甚至政治宣传组织活动要重于军事行动。这样才能得民心,不但能生存,还能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四、重视地方政权建设,加强军队军纪管理、统筹给养,征粮强调“均”,努力减轻民众负担,密切军民关系。以上据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李任鲁东行署主任数年,将行署先后设在莱阳、海阳、牟平,最后又移回莱阳(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日寇1938年占领青岛、威海、烟台、龙口、潍县、高密、胶县、福山、平度、即墨各地城市;1939年占领昌邑、掖县、蓬莱、黄县、招远、牟平各县县城;1940年占领莱阳、栖霞、文登、荣成等县城;1941年占领海阳县城。至此,鲁东全部城市为敌所占。但敌人并不能控制全境,抗日部队仍可以打游击的方式活动于这些区域,打击敌人。为消灭游击队,敌伪开展多次扫荡(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5月,李先良成立鲁东行署独立营。将时在崂山抗日队伍里的干部100余人调来莱阳受训。又从中挑选50人举办党务训练班,施以一个月的训练。以这些人为骨干,编成独立营的四个连。以两个连保卫行署,另两个连派回崂山打游击。
本年7月7日为日寇进一步侵略中国的“七七事变”二周年,国民党山东省第十三区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于该日出版《七七二周年纪念刊》。该刊内有以下李先良言论和文章:
1.李先良题词:
“要继续更坚苦,更扎实,更团结,更勇往迈进的精神,坚持长期抗战,造成最后之胜利!”
2.《七七二周年纪念》中收录李先良在联军军事会议上的讲话,题目是“如何争取鲁东军事上的胜利”。前述何钟林等人论文摘录以下几段:
“要精诚团结,竭智尽忠,信行三民主义,尽最大之努力,为建国伟业立不拔之基础”。
“这次会议我们应当检讨过去的得失。来补救过去的缺陷,如何秉承(……)的意旨(根据上下文意,这里是指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来增强联军的组织,充实内容,这是第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在长期与艰苦的抗战中,如何应付敌人未来的进攻,争取战略上的主动,这是第两个重要任务。如何使军队战斗力量提高,与政治训练加强,以改造部队;同时如何力求做到军民合作,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与帮助,这是第三个重要任务”。
“鲁东全局暂时赖以粗安,这是联军成立以后的战绩,也是我们军事上团结进步后,发挥的力量,值得我们庆幸的”。
“在我们面前摆着的,不是什么权利,不是什么荣位,而是艰难的一付千钧担子,要我们担当起来,复巢之下无完卵,个人不能离开民族总的胜利而能单独存在的”。
3.在《鲁东抗战形势图》中有一段文字说明,全文:
“试看今日的鲁东,有多少县城被敌伪践侮了?尚有多少县城未被敌伪践侮?要知道、这几个未被敌伪践侮的县城、是联军给我们打出来的、是联军用鲜血给我们洗刷出来的。我们要拥护联军、要帮助联军、雪耻净土。到了不久的将来、希望鲁东各县所有的侮点、完全除掉。使全鲁东的同胞、都有了抗战的自由,我们整个团结起来、各友军切实联系起来、我大山东的几个鬼子、实不难消灭无余。同胞们、要积极奋斗,艰苦抗战!!二八、七七、良制”。
上面这段文字,前述何钟林等人论文认为不是李先良所写,笔者却认为应该是李亲自拟就。
年底,敌伪集合二万余众,分三路向鲁东抗日部队作大规模扫荡(《高芳先纪念集·李先良撰“悼念抗战八年青岛保安总队长高芳先将军”》)。

1940年

2月,敌伪扫荡自西向东,扇形包抄,步步为营,使李先良所率行署机关、部队遭受重大打击。李本人险些落入敌人手中(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其时行署设在海阳高家村。正月初四,得知敌人扫荡部队已逼近,当晚李率行署官兵转移。第二天初五,到达牟平境内某地,当晚敌兵跟踪已至,又连夜开拔。此时除行署职员,只有一连卫兵护卫。风雪交加,道路难辨,行军极困难,初六拂晓到午亟村稍事休息。知一夜只行约20里。只得将文职人员藏匿于百姓家,李带领卫队又行七八里,到达牟平县政府驻地——小虎岚村。当夜再行军,初七天明到达文登七区专员公署所在地昆嵛山内的南崮头村。敌兵追赶迫近,只得在此把余众疏散,李本人在高芳先一人护卫下,由七区苗政治指导员带路,前往文登南部躲避。初八天明到达海边的上冷家村。两天后,又一股敌兵循海边来搜索,只得于初九夜或初十白天,躲入海边盐垞中一天一夜,冻饿交加。敌人退后方出来,半月后回到海阳高家行署所在地,重整旗鼓,继续抗战(李先良《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回到海阳后,生了一场大病(李先良《抗战回忆录》)。此次与敌周旋,四夜三天,昼伏夜行。四夜行军约150公里,第二夜陷于风雪中,只行约10公里。另三夜,行约140公里,平均每夜行军近百里,穿越丘岭山地森林,可想象形势之紧急与行军之艰苦。
10月,李先良与同行的五十一军九十一师副师长王仲升以及护送队伍四百多人、马十多匹,由鲁东赴省述职公干(郑凤鸣《李先良山东战寇》,载《苏州近现代人物》第四辑),某日拂晓,经一夜行军刚到达平度鲁家邱,准备休息。因信息泄露,敌人预先在此埋伏,双方激战,李本人在枪林弹雨中突出敌人包围,幸免于难(李先良《抗战回忆录》)。(以上李先良在平度中敌埋伏事件,在李本人著《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中,写明发生在1941年10月。)
据吕锡珂《永怀盛德》一文(载《高芳先纪念集》)记,1940年冬,李先良赴省政府述职,高芳先随行。不确定在平度中埋伏是在1940年还是1941年。
年底,李先良被任命兼任青岛市政府秘书长。遂成立市政府办事处,管理市区行政(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本年行署一度驻在牟平县的大龙口村(董静波《悼念一位精神不死的老兵——高芳先》,载《高芳先纪念集》)。
本年大扫荡以后,组织鲁东行署绥靖团东去牟平、文登一带收集逃散部队,重整旗鼓(张宝山文《姜黎川及其部队的一些历史情况》,载《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1941年

年初,鲁东行署独立营改编为青岛保安大队。日寇军队占领青岛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武装在近郊一带组织抗战,后来根据形势需要撤出。国民党也有各路武装先后活动于青岛周边及崂山一带。存在时间较长的有栾志超部、隋永谞部等。青岛保安大队成立后,逐渐控制了崂山。

1942年

春某日,高芳先持行署主任李先良信函往访驻军在山东莱阳县三都河村的隋永谞。隋时任山东省保安第一旅旅长兼即墨县长。李在信函中,述行署供应的给养不能维持,希望隋予以支持。是次见面,系高芳先与隋永谞正式认识结交。
2月,山东省政府主席易人,撤销鲁东鲁西鲁北三行署(据姜玉衡《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载青岛市崂山区政协编《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
3月,李先良率部到山东省政府临朐驻地办理交代。返回寿光,逗留在召贤村五六个月(李先良《抗战回忆录》)。此地为张景月防地,张时任任国民党山东省第十四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其部布置在寿光一带。
约6月下旬,李在召贤村接上海家人来信,云母亲病重。又两星期后,接电报,母亲于7月14日逝世。李搥胸大哭。悲痛欲绝,乃决心辞去各项职务,但未蒙照准。同仁均勉励其“移孝作忠”,遂下定决心继续投身抗战,不惧牺牲。在寿光居丧期间写有约5万字的《思母记》。但在敌伪大扫荡寿光期间遗失,其本人亦曾被敌人包围在村中,险些被俘(李先良《抗战回忆录》)。李先良此次遇险的情况,前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李瞻回忆李先良告知他的情况是:“一天,李先良在寒桥与日军遭遇,无处藏身,情况万分紧急;幸上天保佑,忽然发现当地一家农民正在发丧,他灵机一动,向丧家要了一套丧服,披麻戴孝,伪装孝子,跪地哭灵,及至大批日军在面前经过,亦未发现,李市长得幸运脱险(见李瞻文章《张景月——抗日游击队的典范》)。”
7月,增设青岛保安二大队(督察大队),委派高芳先为大队长(《高芳先纪念集·高芳先生平事略》),率两个中队赴崂山督导抗战。另据孙寿庭文《永恒的怀念》(收入《高芳先纪念集》),时间为该年8月。李先良为青岛保安大队的活动制定了八字方针:抗战、剿匪、除暴、安良。高芳先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方针,很快得到青岛周边百姓的拥护,部队迅速壮大。
又据战庆辉文《追怀芳先大哥》(收入《高芳先纪念集》)记:“时青岛市政府犹客居莱阳,明受欢迎,暗成水火,故遣芳先率队,突入山里,扫荡伪据点,以为移驻崂山之计,是诚受命于危难之时也。”
10月中旬,李先良接到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其为青岛市代市长的电报:“青岛市府李秘书长,电悉,着饬该员以秘书长名义代行市长职权,加强推动青市工作。特电遵照。(姜玉衡《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载青岛市崂山区政协编《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接此任命,李先良离开寿光,率数十随从,星夜东进,重返莱阳,后转青岛崂山,以青岛市政府秘书长代市长身份继续领导所部抗战(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李在代行市长职权后,将以前的保安大队、督察大队合并改组,成立青岛保安总队,李本人兼总队长,以高芳先为总队副。后将保安部队扩编为四个大队三个特务队,升高芳先为总队长(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10月23日,高芳先率部与日伪在崂西荆条涧作战,不幸为敌人包围而被俘,囚于沧口日本宪兵队。敌人知其为保安大队长,认为有利用价值,百般利诱劝降,高芳先不为所动。后,敌人对其施以酷刑,高宁死不屈。历时月余,被判处死刑。在执行前夕,高芳先联络其他囚犯,乘当日日寇狱卒送饭之时,一拥而上,扼死日兵,搜出身上钥匙,破监而逃。“当突狱之夜,芳先体力不支,未能逃离险境,(在惠民壕内)潜藏于沧口附近苏姓农家(忘其大名,胜利后芳先曾导笔者至其家访问)……我山里驻军,始得机派人乘夜将芳先接出(战庆辉《追怀芳先大哥》收入《高芳先纪念集》)。”“计自芳先作战被俘、敌人利诱劝降、酷刑迫供、杀敌破狱,无一不表示英雄气概,直可毗美于历史上之相似事迹。其中可歌可泣为国慷慨牺牲之精神与大义凛然之气节,在在可为楷模(李先良《悼念抗战八年青岛保安总队长高芳先将军》,载《高芳先纪念集》)。”
孙寿庭《永恒的怀念》(收《高芳先纪念集》)记:当(高芳先)被俘之不幸消息传至故乡,太夫人闻之凄然欲绝,曾于乡间之石桥庙抽一神签,我记忆犹新,特录之文曰:龙吟虎啸,是收成佳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本年春天,行署驻在莱阳左村。行署以及后来的青岛市政府驻在左村(应该就是后面文章说的“濯村”)时,高芳先妻偕长子华杰在此居住(董静波《“悼念一位精神不死的老兵——高芳先》,载《高芳先纪念集》)。又据于滋秀《芳先兄逝世周年杂感》一文(载《高芳先纪念集》),本年鲁东行署在莱阳县濯村办公。

1943年

2月,李先良返莱阳濯村原行署驻地,组织青岛临时市政府(姜玉衡《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载青岛市崂山区政协编《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
3月1日,李先良在崂山恢复青岛市政府(《青岛历史沿革》)。
春,敌人对崂山游击队实行“据点战略”,调集陆军七八千人对崂山进行进扰。一面进攻,一面构筑据点。经两个月,建成碉堡后大队撤退,留兵驻守。先后建成登瀛、黄山、柳树台、汉河、王哥庄、大崂、下河、张村等据点,控制住通往崂山的咽喉要道,妄图置游击队于死地。这些据点在1944年春至秋,分别为游击队攻破,敌人封锁被粉碎(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盛夏某晚,李先良由莱阳经150余里的跋涉,到达崂山,住太平宫。这是李先良全面抗战后,第一次重踏上崂山土地。此后,遇形势紧张,常率少数卫队到太平宫躲避(李先良《抗战回忆录》)。此次到崂山后,李本人是否又返回莱阳,还是从此常住崂山?如返回莱阳,何时又再次回到并常驻崂山?有待考证。
6月6日,日本士兵渡贯峰作由青岛日本军营潜来崂山,向青岛保安总队投诚。这是第一个日本士兵向游击队投诚。此后至日本投降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二十多名日本兵(其中有几个是朝鲜籍)到崂山投诚。李先良根据他们的情况予以安排,大多数加入青岛保安大队,参加抗日的战斗。也有的安排从事文职或宣传工作。《高芳先纪念集·高芳先生平事略》记载:青岛保安总队中拥有日本、韩国、苏俄和犹太人。
据战庆辉《蒋干盗书与青岛崂山抗战》一文载,鲁东行署撤消后,李先良以青岛市政府秘书长兼代市长职驻在莱阳濯村,吃莱阳给养。时赵保原为莱阳县长,断绝李的供养,并有密令要所属栾志超部消灭青岛保安部队,同时要赶走李先良。李获悉此消息后,要高派中队长董修璋带兵来莱阳,李早起借到据点外散步,离开濯村。赵保原得知后,曾有信给李说“不知远行,未能送别”等语。但战文中并未说,李离开濯村究竟是哪一年,是1943年还是1944年。
本年中,有青岛籍军校学生12人(在后方),生活艰苦,几无以为继,共同电请青岛市代市长李先良拨款救济。高芳先时任青岛市督察大队长,获此消息后,和李代市长一起汇了一笔款给这些学生,并附函慰勉(王泽民文《神州待得忆佐公》,收入《高芳先纪念集》)。
据战庆辉《山东人与小云南》一文,其中有语云:“鲁东行署主任李先良氏夫人赵士英女士(国大代表现在台湾)云南人,抗战期间,曾到山东莱阳小住。”未知哪一年,待考订,暂放在此年中。

1944年

3月,李先良命令青岛保安总队向敌伪据点进攻。到秋天,敌人在崂山及周边建立的据点被全部拔除。李先良领导的市政府和青岛保安部队行政区域与活动范围大大扩展(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据姜玉衡《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载青岛市崂山区政协编《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李先良于本年6月底下令青岛保安总队向崂山日伪据点进行为期3个月的攻战。先后攻破王哥庄、沙子口、登瀛、青山、黄山等据点。至9月15日,拔除最后一个大崂据点。日军在崂山乡区设立的据点全部解决。青保由原来的不足600人扩充到800余人。
据《高芳先纪念集·高芳先生平事略》记载:“在卅三年九月间,黄山、大劳、柳树台及汉河等碉堡一月之间,悉予摧毁。”
4月21日,日本士兵加藤茂偕妻柴田芳子进入崂山游击区,向李先良部投诚。李将加藤编入部队,安排其妻柴田芳子住在村民家。冬天来临,柴田芳子无钱置办棉衣,听到李先良行军到大河东,瑟缩求见。李见其可怜,令副官送她棉衣、被褥并一些菜钱。
8月,修复崂山白云洞房屋,作为市政府及保安总队接待胶东各地来崂山接洽公务抗战志士的场所,当敌人进犯崂山时,有时也到此躲避。
据姜玉衡《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载青岛市崂山区政协编《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一文载:“1944年9月5日,李先良被国民党十二师赵保原驱逐出境后,即到胶南王村一带暂住,同年9月中旬,青保将崂山伪军据点铲除,李先良即于9月底率卫队及市府人员,由胶南搭乘4只帆船,深夜越过青岛日军的封锁线进驻崂山华严寺,青岛市临时政府就设于此。”
迁青岛市政府于华严寺(时间待考)。李先良住寺庙位于半山腰的一小院内。此处原为住持和尚的方丈和客堂。市政府驻在崂山华严寺期间,李每星期至少到太清宫一次,时常宿在宫内翰林院(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9月(此时间与前姜玉衡文所说李先良率市府人员由胶南迁来华严寺有时间上的矛盾,待考。此处说的9月,系根据李后文所说10月12夜从薛家岛乘小船返回崂山市府驻地推算得来),李先良带卫队300多人,做胶澳外围的视察,以为将来反攻青岛的部署。由崂山市政府驻地,经夏庄穿城阳过铁路,到即墨第六区内,又转到胶县第五区逗留一个多月。最后在夜间巡视薛家岛,一路走了300多里。考虑到由原路返回崂山,恐为敌人节节截击,而从薛家岛尖端,渡海到崂山游击区的登陆口岸,只有70华里,平时顺风只需3个小时,遂决定从海路回(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时为10月12日夜。利用黑夜,又是西南风。乘一只长仅丈余的小船,带一名卫兵,另雇2名强壮水手,3个人一起划桨,希图尽快到达目的地。李蜷缩于舱内,腿也伸不开。不料开船不久,风向变为东北风。逆风行船,尽管船夫拼命划桨,小船簸箕于浪滔之上,每小时只能行约4华里。至天快亮,只行约30华里,船位于汇泉炮台与湛山一带。船夫已筋疲力尽,只能放船随波逐流。而天亮后,船如为敌人海上巡逻船发现,只有死路一条。幸在此时,风向突然又变成西南风,遂令船夫鼓其余勇,扬帆划桨,趁着顺风,船行如飞。2小时后,到达石老人海岸。青岛保安部队队长高芳先已率部在此迎候,李终得脱险归来(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1944年10月底,日军集结海陆空军三四千人到崂山大“扫荡”。日军军舰一艘驶进港东海面,炮击华严寺;飞机数架盘旋于华严寺上空。日军兵分三四路包剿崂山,在华严寺、太清宫一带往来搜索连续数天。以后在二三十天里,又连续“扫荡”崂山数次。李先良、高芳先率部与敌人在崂山周旋,使敌人消灭市政府及青保的企图以失败告终(姜玉衡《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载青岛市崂山区政协编《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
11月11日夜,命令特务大队潜入市内武城路上的日本商业学校,击毙卫兵,夺得机枪、步枪等武器。这次奇袭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壮大了青岛保安总队的声威,给青岛市民巨大鼓舞。青岛保安队还曾截取鱼山路日本中学、东镇公安分局、大连路及大港警务段的枪支弹药(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市政府迁到华严寺后,李先良除部署青保开展军事斗争外,并开展以下行政工作(姜玉衡《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载青岛市崂山区政协编《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
一、举办地方行政人员训练班,遴选地方豪绅作为训练对象,轮训区乡镇保甲人员。时间一个月。主要课程有精神讲话、地方自治、兵役法、保甲法等。李亲自担任精神讲话。办了二三期。当时的区乡镇保甲长,都是经过这次训练后,由李先良重新委派的。
二、在太清宫举办军事干部训练班,共举办3期,每期三四百人,训练3个月(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三、创办《青岛简报》。由青保政治部主办,电务室供应国内外消息。每日油印若干份,发给各区乡镇及青保等单位。
四、成立中学(据陈志钧《我所知道的抗建学校》,学校称“崂山中学”。陈的文章收入崂山区政协编《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学校设在崂东晓望村南之莹子,即今王哥庄镇晓望小学。吸收崂山青年及抗属子弟入学。设初中和师范两个班。日本投降后,迁入市里大学路2号,改名为“青岛市抗建学校”。
五、解决经济来源。设立专门机构,通过统筹给养、征收赋税、向市民及商人募捐等,获得财物满足政府及部队需要。
六、劫取市内日本纱厂的布匹,制作全军服装。

1945年

元旦,在市政府所在地华严寺举行庆祝大会。庆祝过去一年取得的胜利,以期在新一年更加努力作战,收复大好河山(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3月(孙寿庭文《永恒的怀念》,载《高芳先纪念集》),李先良将青岛保安总队一二大队扩编为两个团,改称青岛保安师,下设三个大队。青岛保安部队官兵达到5000余人(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4月,青岛日军出动其陆军第五混成旅七八千人进犯崂山,常驻山里,妄图一举消灭李先良率领之青保游击队。面对敌人步步为营的进攻,李一方面训示所部,誓与崂山共存亡,同时储藏粮食,在深山建造数间房舍,以备不测,死守崂山。坚持至8月10日,终迎来日寇投降。
《高芳先纪念集·高芳先生平事略》记载:日本曾连续发动五次所谓“强化治安运动,调集大军扫荡崂山,企图消灭青保部队,均成徒劳”。
4月14日,击退并全歼进犯崂山登瀛的日本黑须部队一个中队。敌伤亡80余人,俘虏5人缴获武器一批(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6月,李先良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委(青岛市崂山区政协编《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
7月,李令人在太清宫后的悬崖上刻“山海重光”四个大字,每个字长宽约有一丈。另在上方刻“抗战八周年”几个小字。至8月10日完工。当晚收听中央社广播,日本投降(李先良《抗战回忆录》)。又李先良《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记载,完工日期为8月15日。
8月10日,日本照会同盟国,准备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
8月11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通告日本侵略军和伪军立即停止抵抗听候处理。山东军区发出五路大军进攻大城市的命令,胶东部队和滨海部队奉命收复青岛等城市,胶东前线指挥许世友率部向青岛兼程前进(《青岛历史沿革》)。
8月13日,抗日民主政权山东省政府发出接收城市的紧急命令(《青岛历史沿革》)。
8月14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
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日本投降。同日,国民政府任命李先良为青岛市市长。蒋介石亦有电报命令“派李先良迅速恢复地方行政及秩序,安抚人民,并办理招降事宜,分别接收(见青岛市政府1945年8月18日布告)。”
8月18日,第十战区副司令何柱国转达蒋介石电令:命令李先良代表政府接收青岛一切敌投降事宜,“如全力不足分配,可转达长野暂行维持青市治安……待国军到达后再移交”,并要求“速控制一两个机场备中央派机前往联络”。19日,蒋介石再次下令给李先良,令他“集合青岛附近地区所有兵力,利用降敌武器与日军武器,与日军协商负责防守,在确保青岛要点。”“希勉维现局,相机处理。”
8月16日,中共胶东党委决定成立解放青岛行动委员会。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决定胶东区党委和滨海区党委分别领导的两个青岛市工委会合并为中共青岛市委,林一山任书记,统一领导市内工作(《青岛历史沿革》)。
8月20日,中共山东省政府任命林一山为青岛市市长(《青岛历史沿革》)。
8月22日,李先良报告,为防止中共军队进入市内,青岛保安总队与从即墨南进的中共军队激战两昼夜。
8月23日,李先良在崂山成立青岛市接收委员会,自兼主任委员,下设行政、财政、警务等11个组,负责接收事宜。从此到进入市区接手青岛行政这20天的时间内,李先良审时度势,采取各项行动,保证顺利接收青岛。主要措施有:命令青岛保安总队驻守青岛边境,并与原驻在胶南一带的姜黎川部协调,防止共产党军队和其他军队进入。其后命令驻青岛日本陆海军派代表到崂山青岛市政府驻地,听候指令(8月底前后)。李命令日陆军原地防守,不得破坏,并晓喻日海军不得阻挠青岛市政府接收和进入市内。还有对伪政权包括其官员各种处置等(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李先良曾派孙寿庭(时任崂山夏庄区区长)、青岛保安总队军需主任刘建中,到市区约集伪警备总队长康健夫、大队长牟德安、警察大队长任子安等到崂山晋见李先良市长,接受治安任务,所有伪军自是乐于效命,藉以戴罪立功(孙寿庭《永恒的怀念》,收入《高芳先纪念集》)。
9月13日,李先良率青岛保安总队从崂山经李村进入市内,沿途成千上万老幼同胞,夹道欢迎,热烈欢呼,庆祝青岛光复,欢迎李及部队进入市区(李先良《抗战回忆录》)。保安总队司令部设在江苏路17号(刘宗伟《命运多舛的叶世克纪念碑》,载2020年6月23日《青岛日报》)。“青保总队部配属一个大队进驻市里。(高芳先)乘轿车殿后。……当车经过李村日本营房岗兵向行礼致敬。……当晚日人欢宴,我也应邀与宴。”(孙寿庭《如见其人如闻其语》,收入《高芳先纪念集》)
9月14日,李先良为市长的政府,接管市政。当日,李先良市长颁布安民告示,“务望人民各安生业,政府恪尽维持地方安宁之责任,奸宄之徒,决严惩不贷。……发表青岛保安总队长高芳先兼代青岛市公安局长,并成立军警稽查,以高氏兼主任,维持市内治安(李先良《鲁青抗战纪实》)”。其他教育局长、工务局长等各政府部门首长分别派员临时代理,先行接收并迅速恢复各项施政工作。(郑凤鸣《李先良山东战寇》,载《苏州近现代人物》第四辑)(李先良《鲁青抗战纪实》)。
李先良接收青岛市行政面临重大考验:敌伪统治八年,市政须从头恢复。有些事情,应由中央管理,如接收工作,但中央所派之人,一时无法到青岛。除此,尚有外交问题等。李确定以下施政重点:
(1)伪警察保安人员之整编遣散与训练;
(2)伪教育机关学校之整理;
(3)货币使用问题;
(4)民众团体重组与成立;
(5)积极维护地方工程与公用事业;
(6)司法问题;
(7)难民收容与安顿;
(8)敌人工厂与仓库看管问题;
(9)英美舰队访青接待问题。
接收未及旬日,英国舰队来访,逗留一周后离开。未几,美国舰队来访问旬日(李先良《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
抗战胜利后,因保安师系临时组织,未经备案,撤销番号,仍并入保安总队,下设七个大队。分驻市内外,执行保卫城市之任务部队(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9月16日,美国海军9艘军舰由太平洋舰队希特尔少将率领进入青岛港内,解除海上日军武装(《揭秘青岛保安队:李先良利用日军力量抢占青岛》,青报网)。
9月18日,国民政府派定青岛市政府各单位主管。
10月9日,青岛保安总队发放烈士遗族抚恤金。由军需主任刘建中率员赴崂西、夏庄、大崂等区发放。计尉官以上五万元、士兵三至五万元。共计阵亡烈士108名。三五日内发放完毕(《青岛公报》此日报道)。同日,该报报道,抗建学校筹备就绪,现已开始招生。10月18日开学。设初中一、二、三年级各一个班,小学一至六年级各一班。男女兼收。待遇:抗属及遗族之子女,免收报名费。所用一切费用,均由校方供给。
10月11-12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师全体官兵约2万人从西太平洋硫磺岛、塞班岛由师长谢彼德率领移来青岛登陆驻防。两个月后,美国西太平洋第七舰队驶来青岛,设置第七舰队司令部。
10月25日,在青岛汇泉广场举行日军受降仪式。由国民党军政部胶济区中将特派员陈宝仓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师司令谢彼德主持(李先良《鲁青抗战纪实》(《青岛历史沿革》))。
青岛光复接收后,约一月中央宪兵开来一个团,维持地方军风纪。约二月首先到达青岛之国军为第八军,继后为第五十四军,卅五年又续开来第卅六军、卅九军、卅二军、九十二军,有六个军之多,其中有留驻一个时期补充整理后即离青开往他处。……另有海军基地司令部亦设于青岛等,总计有海陆空三军,人数甚多(李先良《鲁青抗战纪实》)。
11月2日,《青岛公报》头版公布《甄审令》称:“凡沦陷区敌伪所设中等学校教职员、学生须一律甄审,未经甄审合格之学生与教师,一律不承认其学籍、教龄,不能继续求学和报考大学,不能继续任教。”此令激起青岛市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反甄审运动,女教师费筱芝晚上张贴反对标语时被保安总队士兵射杀,更激起公愤。一时教师学生游行示威请愿,对市府形成很大压力。其间,李先良曾出面接见游行群众,试图平息事态(《维基百科》李先良词条)。
12月3日,高芳先被授予陆海空军甲种奖章。高芳先抗战胜利进入青岛后,住江苏路12号,直到1949年到台湾。夫人在此生下长子高华杰、次子高华柱。
12月22日,蒋介石在南京接见李先良,对李大加嘉奖,并嘱其要“好好招待盟军(美军)”(据青岛档案馆信息网该事件标题)。
本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青岛警备司令部,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丁治磐兼青岛警备部司令,李先良兼副司令。1948年将青岛警备司令部扩编为第十一绥靖区,刘安祺接替丁治磐任司令,同年7月到任。成立青岛警备司令部后,青岛市政府仍保留有青岛保安总队,其大部分仍驻守在青即边境及保卫崂山外围(李先良《鲁青抗战纪实》)。

1946年

1月,青岛保安总队接管日本驻崂山区第五混成旅第十六、十八大队防务(《揭秘青岛保安队:李先良利用日军力量抢占青岛》,青报网)。
2月24日,李先良、高芳先分别就任青岛市国术馆正副馆长。
3月初,前青岛市长沈鸿烈以国民政府特使身份来青视察(马锡年《沈鸿烈任职农林部长纪事》,收入《沈鸿烈生平轶事》)。
5月4日,《平民报》《民众日报》等青岛本埠报纸同时刊发《接收纪念碑将竣工,镌“山海重光”四字》一文:本市太平路临海滨之接收纪念碑,于沦陷期间曾一度被敌伪改为青岛市公署成立周年纪念碑,而今抗战胜利,敌寇屈膝,又时属建国期,百废待举,特首先重建青岛市接收纪念碑,刻已开始重建,日内即可竣工,碑上镌有“山海重光”四大字,系李市长所题,并附有建碑之志文,约千余言云(刘宗伟《命运多舛的叶世克纪念碑》,载2020年6月23日《青岛日报》)。此碑立于前海海滨太平路与青岛路交汇处,系青岛一直以来的城市管理当局(德占时期总督府,后国民党政府及日伪政府均在此办公)建筑正前方。原系德人纪念占领青岛所建,日人占领青岛后,又改建成纪念日人占领青岛之碑,抗战胜利后,李先良又将其改建为“接收纪念碑”。李先良书写“山海重光李先良题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三日”刻于其上。具体建成日期待考。
6月,青岛保安总队由七个大队缩编为四个大队。其余三个拨归国军补充(李先良《抗战回忆录》)。原青岛保安总队的五、六、七三个大队编为山东警备第三旅第七团(王泽民《神州待复忆佐公》,收《高芳先纪念集》)。
7月13日上午,“追悼赵故师长保原暨保卫胶高即青阵亡将士大会”在青岛忠烈祠举行。青岛警务司令丁治磐主祭并致辞。赵保原于该年6月9日在胶县与中共军队战斗中,兵败自杀。
下半年青岛地方情况渐趋好转,工商亦见繁荣,青市民意代表之市议员亦于是年选出而成立市议会,使市民参与市政之决策(李先良《鲁青抗战纪实》)。
8月3日,蒋中正给丁治磐信,指示成立青岛党政军联合会报(议?),由丁任主席,对青岛的中央、地方机关的事务负全责(《丁治磐口述历史·山东接收与剿匪》)。丁在回忆中说:“(青岛)市府与党部并不协调,李先良与葛覃两人闹意见。谍报机关向中央报告,蒋总统侍从室还发电报要我查明事实真相。”
秋,国民政府派参议员郭仲隗、赵公鲁为监察使来青岛查办贪污案(张宝山《姜黎川及其部队的一些历史情况》,载《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秋,由姜黎川等人发起组织“鲁东抗战同志联谊会”,登记会员有五六百人。后曾举办“追悼鲁东抗战阵亡将士大会”(张宝山《姜黎川及其部队的一些历史情况》,载《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11月18日至12月18日,日军日侨3万余人分批遣返回日本(《揭秘青岛保安队:李先良利用日军力量抢占青岛》,青报网)。

1947年

2月,李先良为崂山白云洞题字。白云洞为崂山一道观,在华严寺西北。抗战初期,抗日游击队在此制造枪械,后日伪于1938年3月扫荡崂山时,发现制造武器的设备,遂焚毁建筑,杀害道士6人,伙夫2人。李先良率青岛市政府及保安大队移到崂山后,到1944年8月,崂山周边敌伪据点悉数拔除,饬工修复白云洞建筑,作为市政府接待胶东来此公干人士的地点。形势紧张时,亦到此躲避敌人。抗战胜利后,道士将白云洞客厅修复(有资料说是在1946年,白云洞建造二层楼房10间)。请李先良题字,李遂写“迎宾馆”三字作为门匾。又写“白云为家”四字,并数行文字,叙述当年在此抗战及如今怀旧之情(文曰:“余在崂山抗战时,移市政府于华岩寺,以白云洞为迎宾馆。遇敌披猖,辄以洞为掩蔽之所。今云山犹昔,空怅前情。爰志不忘。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吴县李先良题”)。“白云为家”四字及数行叙述文字,镌刻在大门外石壁上(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10月9日,蒋介石乘飞机由北平返回南京,途中在青岛停留一个多小时。在机场接见山东省及青岛市军政要员,并会见驻青岛美军将领。李先良奉命往见。
10月16日,蒋介石又一次来到青岛。同月21日离开。在青时曾到市政府驻地接见李先良,并由李陪同视察青岛观象台。
本年中,由国民政府指令,李先良担任国民大会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青岛市选举事务所主席委员,负责青岛市的行宪选举工作(《维基百科》李先良词条)。
本年选出中央民意代表之青岛市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及监察委员(李先良《鲁青抗战纪实》)。
本年出版的《青岛指南》,李先良撰写序言。有语曰:“履遍全境,苦守一隅,于青岛不啻故乡,知之深而爱之切,故每瞻山之秀,海之雄,念民生之艰苦,辄思有意振兴光大之。”

1948年

6月,由青岛乾坤出版社出版李先良撰写的《抗战回忆录》一书。全书约五万字。简略回忆记录其在鲁东及青岛崂山从事政治军事抗日活动的经历及感想。在书前自序中,李先良写道:“八年来的神圣抗战,写下了中华民族御侮图强的历史新页。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凡站在抗战旗帜下的中华儿女,人人都有着酸辛的经历,多多少少对于国家有些贡献,自然有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本书,算是我——一个战斗员的回忆录。(李先良《抗战回忆录》)”
此书,李先良记录了青岛保安总队抗日作战的十多次比较大的战斗情况及取得的战果。如攻入敌人机关、据点劫取敌人的枪械,到日人纱厂拿布,攻破敌人在崂山及周边建立的据点,以及深入市区击毙汉奸等战斗。
本年夏天,高芳先(时任青岛保安旅少将旅长),“督率所部担任即墨至海岸地区之防守任务,”由国军陆军第三十二军指挥(康乐三《挥泪述往事,饮泣怀故人。为悼芳先将军作》,载《高芳先纪念集》)。
7月21日,行政院第八次会议免去李先良青岛市市长职务,任命龚学遂为青岛市市长,8月2日举行交接式。
8月2日,青岛市各区区长欢送李先良市长合影(李先良《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冬天某日,李先良偕全家去台湾(陈志钧《我所知道的抗建学校》,载崂山区政协编《李先良在崂山的抗日活动》)。
10月,高芳先改任青岛市保安旅少将旅长(有说夏天,确切日期待考),嗣复任国军步兵第一旅旅长(《高芳先纪念集·高芳先生平事略》)。据YouTube汤纪生频道2010年播出的视频“彰化市中兴庄的故事(原村名:中兴新村)”说:“青岛保安总队在1948年11月15日奉命与莱阳团管区合并,扩编为青岛保安旅。王金祥将军任旅长,高芳先任副旅长兼第一团团长。戍守青岛外围、崂东区及即墨东南隅一线。不久,高芳先升任旅长。“
秋某日,李先良夫妇被青岛熟人在杭州西湖边遇到。此人说李“卸任不久”“漫游于湖光山色之间,看来十分逍遥自在(王忻民《香港归来四十年》)。”李有杭州游,不知是否回家乡苏州探亲访友后再到杭州的。李抗战爆发后一直在敌后,不能回苏州老家,胜利后担任青岛市长公务繁忙,估计也不太可能有机会回去。不担任市长了,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回家乡看看,也是自然的事。如果有苏州家乡一行,当是李一生中最后一次回苏州。

1949年

春某日,高芳先因病住院。隋永谞前往医院探视。时高芳先任青岛市保安旅旅长,隋任第十一绥靖区独立旅旅长。交谈时局。一致认为,或撤退或留下打游击,一切服从命令。
4月16日,高芳先友人张益瑶由青岛返回台湾,高芳先托其带其眷属到台湾。当日到大港码头送行。家眷乘亨春轮离青。高只身留在青岛。
4月28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拟写《同意对青岛举行威胁性攻击》命令,批准山东军区发起青即战役,解放青岛。同时指示解放军避免与美军作战。
5月3日,解放军发起青岛即墨围攻战役。6月1日,国军第二十一兵团司令、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官兼行政长官刘安祺发起青岛大撤退,据说因撤退成功,蒋介石曾以快慰的心情说道:“此次青岛撤退,最为完整,不但军队及装备物资毫未损失,并将在青的反共人士及青年均已撤退赴台,至可嘉慰(《维基百科·刘安祺》)。”
李先良离开青岛到台湾。日期待考,但应在6月以前。住台中市。
高芳先率青岛保安旅奉命掩护国军及青岛机关人员撤退。所部驻守即墨、崂山一带。完成任务后,已无法到大港码头上船,遂在崂山青山村黄山村海边搭渔船运至停驻海中之大船。据吕锡珂(时任青岛保安旅参谋主任)《永怀盛德》一文(载《高芳先纪念集》):五月三十日,渤海轮由青岛码头驶泊崂山青山湾。下午四时许,高芳先率旅司令部及直属部队移驻青山,指挥所部登轮撤退。
6月2日,高芳先率青岛保安旅(资料统计共5482人)乘坐“渤海”轮启碇离开青岛,南航四昼夜,6月7日抵达台湾基隆港。李先良由台中到基隆港登船慰问。其后,高之部队未上岸,即获命调往海南岛榆林港驻防。部队改称为陆军步兵独立第一旅,高芳先仍任旅长。高于行前星夜乘车往台中见李先良。
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青岛。当天中午12点,青岛宣告解放,同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挂牌成立,很快供电和供水就得到了恢复,解放军入城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
据孙寿庭《永恒的怀念》(收《高芳先纪念集》)中记:高芳先部“进驻海南岛后,又与盘据五指山之共军冯白驹部鏖战数月,并俘获琼东司令王纪之,战果丰硕”。
年底,李先良应行政院院长阎锡山之邀到广州。高芳先自海南岛到广州开会。两人不期而遇,同游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前鞠躬致敬(李先良《悼念抗战八年青岛保安总队长高芳先将军》,载《高芳先纪念集》)。
(待续)



毕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毕拙丨李先良、高芳先生平大事记合编(上)》 发布于2022-12-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