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气温骤降,非必要的室外活动能少则少。虽说最低气温已跌至冰点,但有了暖气的室内温度、再加上灿烂的阳光一照,屋内夏日着装依旧可坚持得住。
想起九十年代中韩建交后,两国贸易快速增长。在刮起的一股“韩流”中,有款锅炉在市场上正向特定的消费群体推销。说起锅炉,大都是厂矿企业烧水做饭或提供生产所需热能的配套设备,没想到韩国的锅炉是给家庭供暖用的。
后来到了英国才体会到,开动自家的供暖锅炉与一声令下而同步开启的集中供暖,是在不同生活模式下产生的社会差异。欧洲的冬季相对漫长,然而,即便是清凉的仲夏之夜,你若感到体寒,也可随手打开家中的锅炉。随之,平板式的暖气片就开始升温发热。
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催生出一栋栋的高层住宅。售楼人员会跟你解释,高贵、高贵,住楼住得越高就越贵。二十年前,一套百平方米的房子,每上一层楼便要多掏一万块。如今,楼层之间的价格差别远远没有基价的涨幅大。原来单独列明和支付的暖气与煤气配套费,早已融化在五位数的房价内部。
排除地理上的南北分界而在城市供暖出现的地区差异不说,这么多的高层住宅要解决冬季供暖的问题,只能采取集中供热的办法。毕竟有限的套内面积,如果任由家家户户安装供暖用的室内锅炉,确要面对太多的现实难题。
一段时期内,如果你买的房子配备集中供热,但房屋交付后涉及入住率达不到相关部门单方面规定的要求时,就只能空守冰凉的暖气片而理所当然地得不到供暖。这一约定俗成的铁律,前些年受到理性的挑战之后,开始实施更为合理的解决办法。回头一想,不觉房屋产权的拥有者哪有消费的基本权利和本当享受的至尊服务呢。中国式的集中供暖,聚焦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集中体现。
暖终于供了,而后又生出“看天供热”的实务操作。表面上貌似符合个性化特点,其实流露的是有作无为的惰性和惯性。如果以减排为时髦言语作宣传,为什么我们不去找寻更清洁的能源。如果以条规为理由而不考虑提前几日供暖,那为什么供热期内的天气自然升温、供暖企业就会适时调低能耗呢。用户只知按时得去交费,却并无多少人感受温度不达标时,是否会自动出现另一种退费清算的小程序。
当我们还在讨论何时可提前几日供暖时,气温已经降了、庶民已经冻了、人心已经木了、言语已经沸了。有一年、煤炭的价格疯涨,导致冬季供暖价格不得不提价。为此,相关部门解释说,政府已实施财政补贴。言外之意,涨价理应由用户和政府共同买单。
没有人关注,政府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政府花的每一分钱又会经哪个部门进行审批和实施监管。更没有人去关注,在财政补贴汇入供暖成本的同时,那些没有房屋供暖设施配套的住户,他们应如何得到该有的惠民补贴。如同每年的黄金周节假日,收费路桥的免费通行恰似供热送暖的民生工程。不管是有车族还是无车族、出游者还是居家者、七座以下还是七座以上,如果能分门别类且无差别地任其受到阳光普照,那么供暖本身自带的难题大可迎刃而解。
平等都是相对的,不平等有可能是绝对的。涉及公平,它本来就是绝对的,但为什么不公平还会屡屡发生、频频出现呢。
2016.10.1小记
2022.12.2补充
2022.12.4修饰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