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丨军官 · 学生(梦境追忆二则) - 世说文丛

阿杰丨军官 · 学生(梦境追忆二则)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昨天拜读了学周老师的一篇梦境追记,当天晚上也做了一连串奇怪、绮丽的梦。

都说,日有所见,夜有所梦。其实不然。因为昨天,是中招后第13天,仍在“家里蹲”,一整天并没出门,所以夜里所梦所见的故事,简直匪夷所思。

梦境分为两截。前后两截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前半场,说的是,两位同年入伍的小伙伴,第二年双双闯祸,被要求退伍。某乙无奈,只得返乡。而某甲不愿意走,找关系,千方百计留下,经年累月,年年升级,每年回去探家,总是有意无意地向另一位已经退伍的小伙伴某乙嘚瑟,好不得意。某乙不动声色,默默打拼。某甲最终升至团长,荣归故里,然是时,退伍者众,师长团长亦众矣,好不容易踅进一地方国企,却最终破产,其既无傍身之技,年又知天命,不得已,勉强在一民营名企做保安。一日,厂门口驶来一名车,保安某甲耀武扬威,拦下盘问,车窗摇下,戴墨镜之驾车者见某甲,笑而不语,某甲不解,问其为何发笑。驾车者摘下墨镜,原来是某乙,细看时,西装革履,手戴钻戒,满面春风,身着保安服之某甲窘迫不已,云云。
——这段百多字的文字,其实梦境里,仅几个镜头而已。

起夜后,续梦。

高原深处,藏区草原,一个叫做称多的村子里的一所小学,正在议论一件大事:上面要求该校迁并于几百里外一个名叫玛多的镇上的中心小学。(煞有介事啊,不知是否真有这两个地名)
学生们聚拢在老师身边,老师说,有规定,如果不坐车过去,而是步行或骑马,可将省下的费用发给每个学生,按照人头,每人大约能拿到55元。
学生们的眼睛里发着光,是那种澄澈、渴望又干净的光,他们太想拿到这笔钱了!于是齐声嚷嚷:不坐车,不坐车!走过去,走过去!
出发了。
学生们个个身穿艳丽的藏袍、氆氇,欢笑着,唱着,一路向玛多中心小学进发。虽然是小学生,但他们看上去却显得高大,男孩子孔武有力,女孩子端庄秀丽。
天空泛着奇异、绚丽的蓝光,幽深、忽明忽暗……
看不到云,看不到太阳……
空气里,弥散着香甜的气息……
他们走出草原,向雪山走去。
他们赶着马、羊,马背上坐着一些小一点的低年级学生。牧羊犬在前面撒欢。
他们趟过一条条泛着冰碴的小河。
雪崩啦!快跑!老师一声惊叫,学生们四散开来。
我也惊醒了。

瞧,这俩梦,说胡扯吧,还有鼻子有眼,故事还比较连贯。

那么,在这两个梦境里,我究竟是什么角色呢?说书人?观众?抑或都不是。看过一个探讨三维世界的视频,说的是,梦境里其实才是人们真实的世界,而梦醒来的世界,是梦境的折射。

有学者认为,梦境主要由人的右脑控制,人在做梦时,可以理解为是右脑在与左脑对话。在很多研究中发现,做梦者可以在梦中清晰地知道自己正在做梦,甚至可以达到操纵梦中事件走向的程度。这种情况,在我的梦境里多有发生。像前半截那个梦,其实我是以一种解说员的视角来看待两位当事人的,他们“人生”的走向和结局,是按照我的潜意识去进行的。这里面不乏现实的例子。退伍军官找不到工作被迫去做与之前光鲜的军官生活反差很大的职业,而因犯错被退伍,又成就一番事业的实例,比比皆是。

而后一个故事,其实我是希望这些学生能拿到这笔钱,这笔钱对身在山区、生活贫困的他们太重要了,所以他们宁愿选择步行几百里路,这是有现实实情作背景的。就像今天早上看的一个视频,一种售价200元的小电视机,一般人认为不会有人买,但事实上销得非常好,销量竟达到几十万台。很多底层的普通人,200元,对他们来说,已是生活的极限了,而这种他们眼中的“奢饰品”又是身处现代信息时代的人不被时代抛弃的必备品。特别是,营销商为了增加购买者的真实可信性,要求买电视机的人,以家庭实景作为所购电视机的背景,可以看到,这些买家的家庭条件是相当差的,与还算“奢侈”“高档”的电视机相比,其背景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买家之所以愿意接受卖家这一带有侮辱性的条件,竟是卖家承诺,只要愿意“配合”上镜,展示其真实的家境,就可以得到几块钱的“佣金”——为了区区几块钱,竟然不惜委屈自己,放弃尊严,把不堪的隐私暴露给世人——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梦有任何属灵的意义吗?圣经中多次多处提到梦和异象,上帝有时在梦境与他的先知和其他人交流。在创世记20章中,神对亚比米勒说话,警告他不要碰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其他的梦,如雅各的天梯(创世记28),还有约瑟的梦,即他的兄弟将事奉他,这个梦导致他被囚禁在埃及(创世记37),以及他解释法老的梦(创世记40-41),使得他成为埃及第二个最有权势的人。

一般认为,一个人如果经常因多梦打扰了睡眠,并因此引起情绪困扰,那就需要求医问药了。不过我还好,虽然梦境奇异,有时甚至有点荒诞,但并未影响到休息。

因为更多的时候,我是以旁观者的视角——梦里的人看不到我,我却能看到他们,我默默地关注梦境里的人,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可叹可赞的一生。

人能做梦,这是造物主赐予祂所造者的一种独特的体验吧。


2023.1.2草,1.3改


【王起庆点评】

阿杰的散文《军官 · 学生(梦境追忆)》中说了两个梦境,然后是对梦的反思。第一个梦境“军官”,说的是两位退伍军人的不同境遇,很像一篇小小说,而且具足小说的情节和冲突。“摘下墨镜”,两个退伍者对视的那一刻,饱含复杂的心理能量。我们的梦无论好与坏,醒来后所产生的沉重感或“引起情绪困扰”,往往就来自于这种梦的启示。

第二个梦境“学生”,说的是一个藏区小学迁移的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真有一个“玛多”县,而且发生过地震和雪崩的事。这个梦在雪崩中警醒过来,人的危险梦境常常是这样结束的。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而我们还应追问:潜意识的结构是不是多源的?阿杰散文的后半部分探讨了这个问题。提出:在梦境里,“我究竟是什么角色呢?说书人?观众?抑或都不是。”这里真正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即在梦境里,主体“自我”如何呈现?“我”既是参与者,又是旁观者;既是受动者,又是控制者。如文中所言,“甚至可以达到操纵梦中事件走向的程度”,但又不能完全控制。这里暗示:梦是多元性的意识呈现,它自由、飘忽、诡异变化,有意指性而又偏离目标。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梦境的一个现实来源。文中说的两个梦境也与当下事态相关联,梦的焦虑何其不是现实的焦虑?大疫情和大灾变时期精神的分裂,文章描述:梦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体验。在圣经中,神早就用梦来启示和警醒人们了。


周晓方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阿杰丨军官 · 学生(梦境追忆二则)》 发布于2023-1-3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