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畬先生是青岛籍书法家,是古典拙朴艺术的传承人与创新者。
田畬书法在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孔孟之乡,堪称齐鲁一绝:拙笔巧工藏,润墨妙意深。
田畬在多年的书法探索中,实现了传统拙朴艺术的现代性创作,在“古朴出新意”上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有人说,“古朴出新意”犹如诗文中的“平淡中见深刻”,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在创作中表现出非同凡响的创作能力。这种卓越的能力,与博大的文化修养、精深的学问造诣有关,非一般知识分子能及。田畬是读书人,是研究古典诗词的专家,是诗书双馨的学者。
但是,田畬书法除了在书法专业界有人欣赏外,在爱好书法的大众中,喜欢田畬书法的人并不多。田畬书法被爱好书法的大众冷落,确实是个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在目前的弘扬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新课题:爱好书法的大众,欣赏水平停留在浅俗的水平上这个毋庸置疑的事实,要求书法学术界向书法大众普及艺术欣赏的基础知识;消除书法大众与拙朴艺术的隔膜,是书法欣赏中弘扬传统文化的要务;书法大众有必要知道拙朴艺术是中国书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流派,是中国文化中无与伦比的东方艺术瑰宝。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书法大众有待提高的审美思想与欣赏水平,犹如一般人过年买春联:集市上的春联琳琅满目,一眼望不到边,买春联的人除了看春联字义是否适合自己外,就是看春联书法的美感了。然而这种书法审美意识停留在“好看与不好看”的层次上,即便“好看”的春联,也不过是工艺技术上的精美,说不上有什么艺术价值与文化含量。
何况集市上的春联都是作者出于生意动机生产的商品,并非是艺术作品。如同工厂里按照工艺要求加工的产品,生产的动机都是一样的:投放市场,取得收益。
所以书写春联的要求,是工艺性的制作,不是艺术性的创作。春联只要符合普通大众的审美趣味,就是成功的商品。
田畬书法中涵有的“拙笔巧工藏,润墨妙意深”艺术特色,属于“阳春白雪”。书法大众不太容易接受,这是田畬书法难有书法大众市场的根本原因。
需要特地指出的是:书法大众的审美意识不仅体现了一般人的欣赏水平,也体现了文化界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欣赏水平。
有一年文化人雅聚,来者虽然不是书法家,也不是书法艺术理论家,却都是文化界的学者、专家、教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为了助兴,我把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赵孟頫的《吴兴赋》、文徵明的《滕王阁序》、徐渭的《女芙馆十咏》、董其昌的《浚路马湖记》、郑板桥的《论书轴》、康有为的《开张奇逸联》等几幅书法,放在一起让大家欣赏,我提议在场人:将这些书法分成喜欢的与不喜欢的两大类,并说明为什么。
这些高级知识分子无一例外地将《兰亭序》《吴兴赋》《滕王阁序》《浚路马湖记》列为喜欢的一类;将《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女芙馆十咏》《论书轴》《开张奇逸联》列为不喜欢的一类。
众人都对《兰亭序》赞不绝口,对《黄州寒食帖》不以为然。
也就是说,聚会中的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看不出《兰亭序》与《黄州寒食帖》各有千秋,都是书法艺术中不可替代的千古绝唱。
不能简单地说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审美意识与欣赏水平存在问题,但是这些文化人在书法艺术欣赏中,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却是不必讳言的事实。
很显然,这些文化人的书法欣赏水平都停留在书法大众的层次上。连中国书法史上传世不朽的名作都弃之如敝屣,这在民国时期属于文化人不应该的常识性问题了;但是在时下里,则是文化界不以为然的平常现象。
这些文化人仅看到他们不喜欢的书法:歪七斜八、字迹潦草、大小不一。看不出这些书法内涵的“拙中藏巧、枯笔蕴妙”的艺术特色。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文化人对有别于主流审美思想意识的拙朴艺术缺少了解,所以无法看出这种奇异的书法特色隐含着东方艺术才有的无穷魅力;当然,这些文化人也不可能懂得:田畬书法蕴含的“古朴出新意”,才是书法创作的至高境界。所以通过对田畬书法拙朴艺术的推介与点评,让书法大众看到,中国书法天地里还有另一番奇妙的艺术景象。不仅是书法欣赏知识的普及,也促进了书法大众审美思想的提高。领略一下田畬书法在多年的艺术探索中,怎样从拙朴艺术传统,开发出现代审美的书法境界;怎样用拙朴的线条勾勒出拥有现代审美气息的意境。从而领悟“古朴出新意”涵有的精妙艺术思想,也是时下弘扬传统文化中,别开生面的书法审美思想普及吧。
齐鲁大地书法家遍地皆是,不要说省市县各级都有书法协会,就是乡镇街道上也有书法协会,加上不计其数的书法培训班,构成了壮观的齐鲁书法大军。但是有个性、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书法家却极其少见。在这个书法大军中,田畬书法一枝独秀,以古朴奇异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书法界另一番新气象。
田畬从事书法走过的路,当然也未能脱俗。他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经历了“习篆”、“摹隶”、“临楷”的三部曲。
田畬书法在年轻时就完成了“三部曲”,中年开始了“出篆”、“隶变”“脱楷”的书法艺术蜕变,进入了拙朴艺术风格的不懈探索中。终于在中年后开创作出拙朴艺术的新景观。
田畬书法既有篆书的古朴,又有隶书的严谨,更有楷书的庄严。这种长期临池不辍出现的融篆、隶、楷于一体的“天衣无缝”,才是书法拙朴艺术生存与发展的沃土。但是在当代书法界,能够守住这方沃土的人已经属于凤毛麟角了。这个历史形成的现实问题,愈发体现田畬书法的弥足珍贵!
欣赏田畬书法需要耐下心来,仔细端详就会发现:伧俗拙朴的线条间奇崛之气喷薄而出,犹如千年古藤别有一番苍凉的风情万种。进而不能不惊叹:字体纷岐参差,却不离笔正锋中的法度。点画信笔恣意,却不缺千古不易的章法。走笔随心所欲,竟不乏遒劲之美的盈发。线条纤细中,飘逸出清秀的高雅气质。整齐中有变幻,平稳中有舒展,收敛中有崛起,平静中有气韵。
真可谓:在原始的篆书中升华出新奇的风采;在古板的隶书中创造了绰约的风姿;在严谨的楷书中营造了优雅的风韵。
于是不能不赞叹:这是书法传统艺术的发扬光大,还是东方拙朴艺术的推陈出新?
田畬每到一个农历传统节气,便借助这个节气才有的感触创作诗书条幅,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二十四节气歌书法作品。
这是他奉献给书法界与书法大众的一部优秀作品。这套二十四节气歌书法,可谓诗书并茂,意趣盎然,既勃发着传统文化的生机,又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每一个时令不仅有诗歌的意义体现了中国文化才有的时间观念与农耕文明特有的民俗风光;更有书法的墨韵与诗词的意境相得益彰,蔚为齐鲁书法大地一道异彩纷呈的风景。
诚然这道别开生面的艺术风景,不仅是拙朴艺术的绚丽多彩;还是格律诗的旧貌换新颜!
田畬年轻时默默无闻中潜心诗书造诣,几十年下来,终于在诗书双馨中踏入拙朴艺术的化境,在齐鲁大地书法领域独领风骚。
田畬以自己大器晚成的来路,彰显了书法创作中厚积薄发的普遍意义。
这个“厚积薄发”不仅是几十年临池不辍中最终“出篆”“隶变”“脱楷”;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提高文化修养中实现了学术上的突破。
书法界像田畬这样读书多的人很少。时下里真正的书法家不多,缺少文化修养的书匠比比皆是。田畬不仅遍读论书的各种著作,还涉猎文史领域的方方面面。
作为文化学者,我主要从事“大文化”研究。田畬很喜欢看我的文章,是我文章的热忱读者,而且每篇文章必有读后感回复。这些读后感都是与众不同的看法,这让我很受感动中不能不佩服:田畬学养的深厚与见识的非同凡响。
田畬读我文章后回复的文字特别优美:将文白语言运用到水乳交融境界才有的那种自然流畅的行文,弥漫着隽朗鲜活的气息,蕴含着深沉幽远的韵味,体现了汉语文字才有的阅读魅力。
毋宁说,给人一种阅读中的审美享受。一个书法家能有这样娴熟精湛的语言造诣,真是难能可贵了。
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告诫书法者:“书法是书法学问的!”田畬对启功的这个告诫心领神会中,有自己的实践思想:在书法中体现自己的文化修养、学问造诣、审美情操、精神境界,才称得上艺术创作。否则只能是书匠的过年写春联。也就是说,书法家要有文化修养,有审美追求,有丰富的精神家园达到的境界。简单说,书法家必须是读书人!
所以田畬几十年中一直是启功这个告诫的实践者:终生读书不辍。都知道学问、境界、审美情操是读书中的造化。但是像田畬这样勤于读书的学者不多,在书法界就更少了。
都说“艺术创作,是作者精神家园的体现”。众所周知,精神家园是由“先天的情感与审美意识构成底色的未开垦的处女地”。所以精神家园需要后天的耕耘。
而读书则是这种耕耘的唯一方式。毋宁说,田畬是这种辛勤耕耘中硕果累累的成功者。他继承先人书法中古拙、古韵、古风的审美思想遗产,积极探索拙朴艺术发展的现代道路,推陈出新,卓然不群,自成一家。从而对书法艺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为久远的拙朴艺术传统续上了现代的香火;更为这一独具特色的东方艺术锦上添花!
原载 杜帝语丝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