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骑着瞎马,比喻茫然不知处境极为危险。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原文:
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恺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白布缠棺竖旒旐。”殷曰:“投鱼深渊放飞鸟。”次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译文:
一次,桓玄和殷仲堪等闲谈,交谈之间,同作“了语”(意思是尽头话,了无余义,属于一种机智的戏言)的游戏。顾恺之率先说:“火烧平原没有留下做一支火把的材料。”桓玄道:“白布缠棺,前面竖着招魂幡,人的一生就完结了。”殷仲堪说:“将鱼放归深渊将鸟放飞天空,就都一去不回了。”接着,他们又玩“危语”(令人闻而生畏的话)的游戏。桓玄先说:“在敌人矛头下淘米、剑头下煮饭。”殷仲堪接着说:“四肢僵硬的百岁老翁,爬上枯朽的树枝。”顾恺之道:“井口的辘轳上躺了一个婴儿。”当时一名殷仲堪的参军也在场,插嘴说:“盲人骑着瞎马,半夜时分走到深池旁边。”殷仲堪听了心惊胆战:“真是咄咄逼人啊!”因为殷仲堪有一只眼睛瞎了,所以这句话让他感受情势凶险,这才胆颤心寒。
人物:
桓玄(369年-404年6月19日),字敬道,一名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晋名将桓温之子,东晋末期桓楚政权建立者。曾消灭殷仲堪和杨佺期占据荆江广大土地,元兴元年(402)消灭了掌握朝政的司马道子父子,掌握朝权。次年桓玄就篡位建立“桓楚”,但三个月后刘裕举义兵反抗桓玄,桓玄不敌而逃奔江陵重整军力,后再遭西讨的义军击败。试图入蜀,途中遇上护送毛璠灵柩的费恬等人,遭益州督护冯迁所杀。因曾袭父亲“南郡公”之爵,故世称“桓南郡”。
殷仲堪(?-399年),陈郡长平人。东晋末年重要官员,太元十七年(392)官至荆州刺史。曾两度响应王恭讨伐朝臣的起事,在王恭死后与桓玄及杨佺期结盟对抗朝廷,逼令朝廷屈服。后来却被桓玄袭击,逼令自杀。殷仲堪与韩伯齐名,亦得士人爱慕。善清谈,称三日不读道德经,舌根就会僵硬。
顾恺之(约348年-405年),字长康,东晋人,是一位出身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的画家与官员,以其人物画作品著称。
约364年在南京为瓦官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366年当上大司马参军,392年为殷仲堪参军,一次找来殷仲堪想画他,但殷仲堪因有一只眼瞎了,自以形恶拒绝。顾恺之则称会为他画好眼晴,将会“如轻云之蔽日”。
结合三人履历,这次交谈应该在392年至398年之间。
危境的象征
盲人瞎马夜半临池是一种可怕的险境,可怕之处在于一切都不明了,对于险境,盲人自己不知道,瞎马也不知道。更可怕的是夜半时分无人提醒和抢救,深深的水池无疑就是地狱。毫无疑问,盲人瞎马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它呈现出来的矛盾是无解的,它的终极结局是毁灭性的。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盲人瞎马的境地而不自知,我们获得的信息都是经过过滤的,真假难辨,想知道的给你屏蔽,想让你知道的就采取灌水方式,让你无处可逃,把你的眼睛蒙起来,甚至把自己的眼睛也蒙起来,最后走进一个不能回转的险地。真理明明在那里,偏偏看不见,放着康庄大道不走,偏捡荆棘丛生的僻径爬行,是自欺更是欺人。很多自以为是的人物往往会走进盲人瞎马的危境中,袁世凯洪宪复辟便是一种盲人瞎马的行为,“文革”十年,几亿人都成了盲人瞎马的受害者,后世之人不可不慎。
典故使用
“盲人瞎马”在诗中屡屡作为典故使用,对清人钱大昕《金陵寓斋偶然作·其五 》和今人林昭的《无题六首·其三》印象深刻,兹抄录如下:
金陵寓斋偶然作·其五(钱大昕)
王谢两安石,前后负盛名。
文靖澹荡人,拥鼻咏洛生。
草付倾国来,应之了不惊。
小儿已破贼,相公局未更。
制胜有要著,非以侥倖成。
介甫不晓事,执拗新法行。
盲人骑瞎马,欲致万里程。
可怜天津桥,忽来杜宇鸣。
退归领外祠,钟山啜鱼羹。
一墩亦何有,乃与古人争。
无题六首·其三(林昭)
盲人瞎马夜深池,一哭同声任所之。
未必阳乌终匿影,楚天云雨到今疑。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