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译文
孟子问:“大王动员全国军队攻打别国,这是为什么?”
齐宣王回答说:“是为了满足我最大的欲望。”
孟子说:“大王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可以说来听听吗?”
齐宣王笑了笑,却不说话。
孟子问道:“是为了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吗?是为了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为了艳丽的色彩不够看呢?是为了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还是为了身边伺候的人不够使唤呢?这些,您手下的大臣都能够尽量给您提供,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些吗?”
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您的最大愿望我知道了。您是想要扩张国土,使秦、楚这些大国都来朝拜您,达到君临中原,安抚四方的目的。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的宏图大志,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宣王说:“能有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啊!爬到树上捉鱼,虽然捉不到鱼,却也没有什么后患。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的愿望,越是费尽心力去干,越有大灾祸在后头等着您。”
宣王说:“你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假定邹国和楚国打仗,大王认为哪一国会胜呢?”
宣王说:“当然是楚国胜。”
孟子说:“显然,小国是不可以与大国为敌的,人口很少的国家不能与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能与强国为敌。如今四海之内,方圆千里的共有九块,而齐国不过占有其中一块罢了。想用这一块去征服其他八块,这跟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区别呢?大王为什么不好好想一想,从根本上着手实现宏愿?如果大王能发布施行仁政的政令,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润’到您的朝廷上来做官,天下的农民都愿意到您的国家来耕种,天下的商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做生意,天下游客都想到您的国家来旅行,天下痛恨本国国君的人都想到您这儿来控诉寻求安慰。假如能做到了这些,还有谁能够与您为敌呢?”
史实
齐宣王(约前350年-前301年),本名田辟疆,战国时代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与他有关。这次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大约发生在齐国趁乱入侵燕国之际。前314年,燕国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宰相子之,太子平欲起兵夺回权力,反而被杀。齐宣王乘此大乱,派匡章率军攻破燕国,燕王哙被杀,宰相子之逃亡,后被齐人抓住做成肉酱。此时齐宣王急于效仿曾经称霸的齐桓公和晋文公,向孟子请教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因势利导,游说齐宣王弃霸道而行王道,孟子言之谆谆,宣王听之邈邈,侵入燕国的齐军军纪败坏、掠夺民财,导致燕人叛乱,不久齐军就在赵、魏、韩、楚、秦等国的压力下被迫撤军,齐宣王感叹:“吾甚惭于孟子。”
赶走了侵略者,燕人立公子职为国君,是为燕昭王。《战国策》里记载这位燕昭王也有“千金市马”的故事,一时燕国成为“人才高地”,“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唐代诗人陈子昂有诗:“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即是咏叹燕昭王以重金聘用了苏秦的史实。终于,燕昭王三十年(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下齐七十余城,唯剩莒与即墨,差点将齐灭国,祸根就是这位齐宣王埋下的。
演绎
假如燕军攻入齐国时宣王还活着,能够再见孟子,来一番对话,该说点啥?孟子一定会说:勿谓言之不预也!宣王该不会这样回答吧:国破了就破了,谁让我有权呢,任性了又如何?这个故事还应该讲给普京听听,俄罗斯的地盘够大了,普京尚不满足,非得出兵乌克兰,像极了意欲实现“大欲”的齐宣王,如今俄军深陷侵乌泥潭,欧美纷纷对乌克兰施以援手,曾经不可一世的普京成了国际笑话。古往今来,多少帝王缘木求鱼最终大祸临头尚不自知?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