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白波丨世纪沧桑忆九中(五) - 世说文丛

张白波丨世纪沧桑忆九中(五)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难忘图书馆

初中入学不久,有一天学校图书馆的女老师,在校园里见着我,可能看着我老实吧,问我愿不愿意去图书馆帮忙干活,我当场表示愿意。

1956白波.png
1956年作者入学九中时的照片,取自当年学生证

九中的图书馆很有名,可当时我一点也不知道。直到工作多年后才从史料上得知德国传教士尉礼贤不仅创立了礼贤中学,还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对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饶有贡献。他在1913年开办了尊孔文社,1914年建成了礼贤藏书楼。据记载,该藏书楼藏有中外书籍1万多册。这个藏书楼在20世纪30年代与青岛市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并称为青岛三大图书馆。到我上学的时候,礼贤藏书楼早就叫鲁迅礼堂了。

图书馆在鲁迅礼堂的左侧(北头),连着礼堂,就是一间大屋子,屋子里排满了书架,书架上都是1949年后出版的书,而且多是小说之类的读物。屋子紧靠礼堂那面墙有一道小楼梯可上阁楼,屋子靠侧门墙有一个面向院子的窗户。进图书馆就走礼堂的侧门,进门的小过道里摆几个不高的柜子,几排小抽屉里放着图书卡片。学生借书的时候,要先在小屋里查出想借阅的书籍卡片,然后出门到院子里的那个窗口前,站在窗外石条搭起的台阶上,与图书馆的老师办借阅手续。

九中鲁迅礼堂,即前礼贤“藏书楼”,面对礼堂左端为九中图书馆。当时图书馆只有两位年纪挺大的老师管理。男老师姓毕,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女老师名字是胡清智,年纪大了,同学们都称她“胡老妈妈”。两位老人慢条斯理的,和蔼可亲,对我这个“小朋友”很关爱很信任。每到下午课外活动时,只要班上没事,我就跑去图书馆帮忙。

图书馆是每天课外活动时间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可能是当年的学生大多忙于功课吧,记得当时来借书的同学真的不多,从来也没出现过拥挤的时候,而且借书的多是高中同学,大多都是面孔熟悉的那些人借阅。我的任务是替两位老师“跑腿”。两位老师分坐在窗前的桌子两边,接过学生还回来的书,我就把书插回到原来的书架上。学生凭学生证和书卡向老师提出借书,我就跑到书架那里把要借的书取来递给老师。这样两位上年纪的老师就无须走动了。

顺便说一下当时借书的程序。图书馆的每本书的封底里面都贴有一个牛皮纸的纸袋,里面装有一张书名的编号卡片,学生要借这本书,就由老师抽出卡片,填上时间、借阅人(凭学生证),留作凭证,等学生把书还回来,再把卡片插回原书的纸袋,书归原位。学生若长期不还书,则可依据登记卡片追索。

鲁迅礼堂.png

在图书馆帮忙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它有多么特殊多么神秘,也没有“藏书楼”的概念,我可以随便走动、翻书,老师也不管。阁楼我上去过几次,那里空间很狭窄,就是礼堂顶层两侧不大的斜顶房间,虽然放着许多旧书、旧刊物之类,但绝没看到像记载中说的那么多像样的中国典籍和外国书。当然也可能我没有走到阁楼的另一侧,那里有没有库存我就不知道了。实际上,鲁迅礼堂建筑原本体量就不大(见上图),从建筑结构来看,可能当初就是坐礼拜的场所,因为礼贤就是教会办学嘛。我们上学时,并不宽敞的礼堂放着许多排长条椅,有时开大会、听大课以及小型演出就在这里进行。

至于上世纪初,是否在礼堂里也存放书籍,我们不得而知,我觉得,所谓当初的藏书楼,其实就是指在现图书馆房间和小阁楼上存书的地方而已。对作为青岛建埠初期那个年代,带有文人雅兴意味的“藏书楼”,如果以现代大城市图书馆的眼光去考量,肯定会有很大落差的。

那时我小,对楼上那些东西也就是胡乱翻了翻,看了看、毫无兴趣,印象中只是看到有些册子封面上印有尉礼贤的相片,对竟然有个洋人叫“礼贤”感到好奇,第一次得知礼贤中学和这个外国人有关系。当年的同学虽然知道九中前身叫礼贤中学,却都无从了解“礼贤书院”历史,更不知道有尉礼贤其人,因为学校从不提及那段历史。由于楼上的这些书不在外借之列,也没有我感兴趣的书,所以当年我很少上阁楼。

现在我想,礼贤藏书楼的那些旧藏很可能在1949年以后被青岛图书馆或相关单位调走了,因为学校都归公了,有价值的藏书也归公是顺理成章的事。我认识青岛市图书馆老馆长文史专家鲁海先生,他在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礼贤中学,应当最熟悉礼贤“藏书楼”的情况,可惜老人家去年去世了(2019年,享年87岁),我为没能及时向他采访询问这段历史后悔不已。据比我高两级的同学张百寿讲,他1954年上初一时,借书的图书馆是在白果树院的二楼,也就是说,九中的图书馆曾经搬迁过。管理图书馆的老师早已换了不知多少代人,我曾试图打听和验证我的猜测,也无结果,礼贤藏书楼似乎成了一个謎。

在图书馆帮忙的两三年里,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看了很多书。两位老师对我借书毫无约束,任我借书回家看。出于那个年龄段的兴趣所致,我几乎把馆里存有的中国古典小说读遍了。《三国》《水浒》《西游》不用说,什么《说唐》《说岳》《三侠五义》《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三言二拍”《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儒林外史》《镜花缘》等,除了《红楼梦》外全看了(当时觉得“红楼”没意思)。当然还有一些当代中国小说,比如抗日的、打仗的如《吕梁英雄传》《铁道游击队》等;以及一些外国小说,比如馆里所有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所有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以及一些苏联反间谍的小说等,都是随借随还,假期则抱一大摞书回家,享受到了阅读的特别待遇。

读 版画.png
读(版画) 1965

我在图书馆的义务劳动,不是学校安排的,也与我的班主任老师无关,纯粹是毕老师、胡老师喜欢我,是我自愿的个人行为,所以非常自由、非常愉快。在我待在图书馆的这些年,从未见有别的同学也和我一样在这里帮忙,也没见有另外的同学和毕老师胡老师这样亲密。我觉得,能以这种方式在九中图书馆长期服务的学生,前后可能只我一人。我多么幸运,也算与礼贤藏书楼有过一段缘分。

到读高中时,一是如前所述,三年困难时期学校事多,活动多;二是我个人的事也多,比如担任学校黑板报写画工作,参加学校的民乐队活动,又自学美术,也就顾不上图书馆的事了。再说,好像那两年毕老师、胡老师也相继退休了。我就更不去图书馆了。至于再过几年“文革”袭来,大破“四旧”,据说图书馆的书被堆在六二院焚烧,新旧藏书都荡然无存了。
(待续)
岛城雪晨 版画.png
岛城雪晨(版画) 1972

张白波,1944年10月出生,(1956—1962年初中、高中就读于青岛九中)。曾执教于青岛6中,系青岛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历任山东版画家协会副主席,青岛版画研究会会长,青岛市美协副主席,青岛美学学会副会长,青岛画院副院长。为青岛市首批拔尖人才、终身接受政府津贴的青岛市高级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评委。连任4届市政协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美展,并获金、银、铜、优秀等多种奖项。1999年荣获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


张白波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白波丨世纪沧桑忆九中(五)》 发布于2020-7-2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