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好书,但可以完全依赖的书唯独圣经。说好书之多,应像美国后现代哲学家罗蒂所理解的那样:再好的理论模式,也只能是对这个世界“比较好的描述”,而不可奉为绝对真理的圭臬;那么引申来说,再好的文学作品,也只能是我们“比较好的表达”,而不可能是最完美的故事;再好的科学假设,也只能是对宇宙自然“比较好的探索”,而不可能穷尽存在的奥秘。
圣经则是永恒生命的读本。一部飞翔的书,穿越着一个个时代。早在古罗马时期,曾经催促奥古斯丁的那个声音还在响起:“拿起来,读!”人类历史过于自负;罪性认知容易遗忘,生命道路常常迷失。所以,每一代人的心灵都需要这个声音:“拿起来,读!”
经受试探
初读圣经就会被吸引,但会有许多理解上的困难。因此,读经与解经要同步,理解力需要逐渐增进。解经不仅指读者自己的理解,更需要解经家的帮助。新约书卷的作者,同时也是伟大的解经家。如福音书和使徒书信等,都有着对旧约圣经的精妙阐述。
当代也有许多优秀的解经家,如英国学者巴克莱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很吃惊他有那么好的联想力,这大概就是神给他的灵力吧。
神学教义有一些动词性的词汇,如试探、忍耐、顺服、谦卑、硬着颈项、悔改、爱,等等。每个词汇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信仰理念,也应该是基督徒的实践行动和灵性表达。以下简述是巴克莱对“试探”一事的解释。他的注释文篇幅较长,这里只能撮取其释义的关联点,仅供参考:
巴克莱指出,在特殊语境中,“试探”一词有引诱、试验、考验等不同的含义。比如,魔鬼对人的试探往往就是“引诱”;而神对人的试探则是“考验”。
“上帝使用人以符合他的旨意之先,人也必须受试验。……试探并不是人的刑罚,而是要成为人的荣耀。”
经受试探的最成功的典范就是救主耶稣。福音书记载,耶稣在约旦河受洗后,在旷野里受魔鬼的试探。巴克莱把耶稣的受试探理解为十字架道路的前奏,因为这始终是一条忍耐牺牲和爱心的道路。
他提醒说,不要把耶稣经受试探视为外在的经验,而要体会到耶稣所经历的“是他在内心,意志与精神上的挣扎”;也“不要以为耶稣只要一次胜过试探者,以后就再也不受它的搅扰”。这样,试探更被当作积极而警醒的自我考验,而且是一个自我试炼的艰难过程。巴克莱引述多处经文加以阐释,显现着耶稣基督的活动轨迹,在这些叙事细节中,读者看到的是又真又活的神。
《马太福音》16章载,耶稣告诉门徒他将受难并复活的事后:
“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读这段经文时难免疑惑,好心好意的彼得怎么竟成了撒但?耶稣斥责彼得的话,与在旷野受试探时斥退魔鬼的语气竟是一样的:“撒但退去吧!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侍奉他’。”
巴克莱将此理解为耶稣的意志经受着内在的考验,魔鬼的引诱和彼得的劝阻都是一种“抵挡”,是十字架道路上的障碍。注释文说道:“耶稣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的时候,试探者想要使他偏离十字架(见《路加福音》22:42-44),这是有史以来空前的一场战斗。”
注释文又提醒说:“我们要时时切记,试探是籍着我们的恩赐临到我们的。”比如说,我们的某种天赋能力,长得漂亮,或天生聪明等等。人使用这种能力为自己谋取幸福是合法的,但最值得注意的正是这一点:不要在“最刚强处”跌倒。耶稣基督具有神的大能,但为了完成十字架救赎的使命,他做到了所有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完全的忍耐、完全的顺服。耶稣被钉十字架,受到了祭司长、文士和长老的讥诮:“你如果是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马太福音》27:40)
这样的试探,要有多大的忍耐才能挺住啊!耶稣是神的儿子,也有从十字架上下来的大能。但是“他得胜的道路必须经过十字架”,他仅以受苦的爱来救赎罪人。
王起庆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