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安而生变  危以求安——读《滟滪堆赋》 - 世说文丛

学周丨安而生变 危以求安——读《滟滪堆赋》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滟滪堆,俗称燕窝石,古代又名犹豫石,北宋《太平寰宇记》上说:“滟滪堆又名犹豫,言舟子取途不决水脉也。”位于白帝城下瞿塘峡口。郦道元《水经注》载:“白帝城西有孤石,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即没,秋时方出。谚云:滟滪大如象,瞿唐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唐不可下。盖舟人以此为水候也。”

秋冬水枯,它显露江心,好似一头巨兽横截江流。秋冬之时,下水船可顺势而过;上水船则因水位太低,极易触礁。故有“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之说。夏季洪水暴发,一江怒水直奔滟滪堆,狂澜腾空而起,涡流千转百回,形成“滟滪回澜”的奇观,这时的滟滪堆已大部浸入水下,行船下水,如箭离弦,分厘之差,就会船沉人亡,故必切切记住:“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古来船工对滟滪堆望而生畏。船工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
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
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

为使大船畅行,滟滪堆于1959年冬被炸除,这块巨石如今存放在重庆的三峡博物馆中。

事物都有多面性,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必异。瞿塘峡口的滟滪堆,往往被归罪为船翻舟覆的祸端,而苏轼却认为它有大功于江水。一篇短短的《滟滪堆赋》,加上引言也不过四百多字,却将蜀江水势、峡谷凶险、孤石雄姿等全数写到,让人如临其境。经过一番激情描述,得出“物固有以安而生变兮,亦有以用危而求安”的结论。不得不佩服苏轼文辞之妙,手法之高明,结论之深邃。

苏洵在《忆山送人》诗中曾写道:“长江浑浑流,触啮不可拦。苟非峡山壮,浩浩无隅边。恐是造物意,特使险且坚。江山两相值,后世无水患。”滟滪堆的功罪,就是此赋主旨,苏轼在赋中演绎了其父诗中观点。苏轼父子关于滟滪堆的观察与结论与圣保罗在《罗马书》中所说的“万事都互相效力”意思暗合,凡事都没有绝对的利和害,关键在于如何避害趋利,让害转化为利,对于行船之人,滟滪堆一定是一个必须躲过的灾难,一旦躲过便是坦途,而对于江水,滟滪堆起到的阻拦驯服之功,仿佛是造物的特意安排,正因为有滟滪堆,江水才被驯服,乖乖地流进三峡而不兴风作浪,造成更大灾难。

这篇《滟滪堆赋》为“骚体赋”,写于嘉祐四年(1059),当时苏轼二十四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尽管有文体约束,苏轼的才情丝毫没有拘束感,呈现出来的是汪洋恣肆,大开大合的格局。

原文

世以瞿塘峡口滟滪堆为天下之至险,凡覆舟者,皆归咎于此石。以余观之,盖有功于斯人者。夫蜀江会百水而至于夔,弥漫浩汗,横放于大野,而峡之大小,曾不及其十一。苟先无以龃龉②于其间,则江之远来,奔腾迅快,尽锐于瞿塘之口,则其崄悍可畏,当不啻于今耳。因为之赋,以待好事者试观而思之。
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与海之深,而可以意揣。唯其不自为形,而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掀腾勃怒,万夫不敢前兮;宛然听命,惟圣人之所使。
余泊舟乎瞿塘之口,而观乎滟滪之崔嵬,然后知其所以开峡而不去者,固有以也。蜀江远来兮,浩漫漫之平沙。行千里而未尝龃龉兮,其意骄逞而不可摧。忽峡口之逼窄兮,纳万顷于一杯。方其未知有峡也,而战乎滟滪之下,喧豗③震掉,尽力以与石斗,勃乎若万骑之西来。忽孤城之当道,钩援临冲④,毕至于其下兮,城坚而不可取。矢尽剑折兮,迤逦循城而东去。于是滔滔汩汩,相与入峡,安行而不敢怒。
嗟夫,物固有以安而生变兮,亦有以用危而求安。得吾说而推之兮,亦足以知物理之固然。

注:
①滟滪堆,俗称燕窝石,位于塘峡口。
②龃龉:不合,这里指阻遇。
③喧豗:轰响。
④即攻城装备。《诗·大雅·皇矣》﹕“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毛传:“钩﹐钩梯也﹐所以钩引上城者。”孔颖达疏:“钩援一物﹐正谓梯也。以梯倚城﹐相钩引而上﹐援即引。”一说﹐钩与援皆兵器名。临冲又叫做吕公交车,是古代攻城战车。汉代孔颖达《毛诗正义》注疏:“临者,在上临下之名;冲者,从傍冲突之称,故知二车不同,兵书有作临车、冲车之法,《墨子》有备冲之篇,知临、冲俱是车也。”

译文:

世人都以为瞿塘峡口的滟滪堆是天下最为危险的地方,凡是在此船沉舟覆的人,都把原因归罪于这块巨石。在我看来,它倒有功于人。为什么这样说呢?蜀江汇合众多支流奔流到夔州,水势浩大,来势汹汹,从原野宽阔的河道漫过,而瞿塘峡口的宽度,不到蜀江河道的十分之一。假如不是夔门的滟滪堆首先阻挡在峡中,那么江水必然飞流直下,奔腾而泻,其锐势必定直冲瞿塘峡口,它的凶险可怕程度,必定难以想象。所以我写了这篇赋,以期望有心人观察之后,慢慢地去思考。

天下最可信的,只有水。江河的浩瀚和大海的深邃,都可以揣测度量。只是它没有固定的形状,而是随着万物的形状变化而变化,因此,千变万化却有一定之规。当它奔流而下,汹涌澎湃时,万夫难当人人惧怕;可当它回转蜿蜒,温婉柔顺时,只有圣人才能够让它这样驯服。
我停船在瞿塘峡口,观察滟滪堆的高大雄奇,然后明白了它之所以在峡口顿开之时不离开此地的原因。蜀江从远处滚滚而来漫流于平原沙洲,流经千里而没有受到阻挡,它的水势因而横行骄慢势不可挡。骤然逼近窄小的峡口,就像让万顷之水猛然汇在一个酒杯中。当它刚知道还有这样的峡谷,便以其桀骜暴怒之势,疯狂冲击滟滪堆,喧腾着发出震天的吼声,拼着全力与巨石争斗,就像万骑之军杀气腾腾从西面奔袭过来。忽然遇到孤城当道,便大军齐聚动用百般利器,竭尽全力冲击孤城,然而,城池却坚不可摧。于是,水势像剑折箭尽的大军,只好弯弯曲曲绕着城垣缓缓而过。滔滔的江水安然平缓汇入瞿塘峡口,规规矩矩在峡谷流淌,再也不敢怒气冲冲了。
唉!事物本来就存在因安逸而生变故,处于危难而得安全的规律。将我的说法推而广之,也就完全可以知道事物固有的道理了。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安而生变 危以求安——读《滟滪堆赋》》 发布于2023-2-27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