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广告火花背后的生活状态 - 世说文丛

张勇丨广告火花背后的生活状态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微信截图_20230312111135.png

一枚老火花,是昭和初期的火柴商标。

画面上两根交叉的球杆位居中心,并以醒目的红字显现“共樂轩”。显然,三个日语汉字表达的是以此名称为字号的一家“撞球場”。

撞球,按照火花顶端对应的英文BILLIARD可知,应为台球之意。而KYORAKUKEN,则是日语汉字“共樂轩”的罗马字标注。
右侧竖列的“保健娱樂”,在词义上与中文的表达无二。因此可理解,打台球既是娱乐活动,也有益于身体健康。

两只红色的圆球,是示意的台球图案。从底部的地址判断,它是台球场的具体经营地。
虽然广告中的城市名称并未列明,但“停留所”和“電車”的文字提示,说明台球场的位置靠近地铁运行的线路和停车上下的站点。

電車的日语汉字,在日本具有特定的含义。它与地铁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以电为动力且带有多节车厢的轨道交通工具。

昭和初期的时段,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并先后发动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在日本本土出现的火柴盒上,还有台球场的广告宣传,似乎与硝烟弥漫的战争毫不相干。

作为运动项目的台球,它的起源被认为是诞生于十四世纪的英国或十六世纪的法国。
从台球运动在亚洲传播的时段可以看出,传入日本是在1850年,但到1900年才传到中国。

如果以“共樂轩”的火柴商标出现在1930-1940年为基点,同时考虑中日间出现的五十年时间差做单向的推算,台球火柴商标在中国出现或可为1980-1990年间。
细细回想,当街头巷尾出现一张张台球桌,大众群体开始热衷于这种娱乐方式时,差不多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才出现的一幅现实场景。

清末民初,日本出口到中国的火柴曾有女子打台球的选题和图案。这可能与当时台球在中国有限的范围内流行不无关联。
1986年,中国台球协会成立。此后随着国内外赛事的增加,台球运动逐渐被世人瞩目,也终于涌现出世界级的冠军。

不过,台球的火花倒是极为少见。有朝一日,希望有机会出现。

2023.3.10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广告火花背后的生活状态》 发布于2023-3-12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