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发起组织的全国青年小发明竞赛,产生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轻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增添商品的花色品种、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更新人们的发明创造观念,认识到“任何伟大的创造都是从小开始的”。更为重要的是,青年小发明竞赛打响了改革开放后,组织动员全国亿万青年投身科技创新的第一枪。
关原成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设备出了问题,导致发电机负荷下降、电网不稳。有个叫孟秀春的青年职工建议减少环节,提出将多余的环节去掉。他说服总工程师,获得成功。设备减少了、空间宽敞了、环境改善了、效率提高了、材料节约了,仅维护费就节省3万元。项目报到省里参加“五小”智慧杯竞赛,难住了主办单位和评委:说它是个小改造,可它解决了那么大的问题;说它是个大改造,但它竟是那样简单。最后,大家一致决定给孟秀春颁发全省唯一的“特别奖”,山西团省委授予他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在发明之前冠一个‘小’字,意义非凡:一是降低了青年迈入创造王国的门槛,二是壮大了发明者的队伍。‘小’意味着早、意味着年少与活力,使小发明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关原成以切身体会谈创新、用小发明讲大道理。然而,谁又知道他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他这个“专家”是怎么来的呢?
20世纪80年代,涉及发明创造的资料匮乏,科学研究的“资源库”在哪里?有天早晨,关原成得知邮政所每天都从火车站运来很多报刊,需要打开分拣,也是个体力活。他一阵惊喜,急忙和邮政所约定:天天帮他们扛邮袋分报刊,获准看报读刊。从此,他每天5点起床赶到邮政所,中间浏览报刊两小时。就是这样,他整整坚持13年,收集、整理、记录了千万字的资料,丰富了思想、启迪了智慧。讲到著书立说,关原成提到一个“幕后劳模”。当年他曾只身一人在省城工作,妻子在大同。书稿都写在废纸背面,她来太原时带回大同,用复写纸誊写一式三份,下次再带来。《教你创造》丛书的大部分书稿就是这样完成的。4年后,这套丛书成为我国创造学领域第一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图书。
“我深深感到,小发明和大发明的意义是同样伟大的。1982年开展的全国青年小发明竞赛,其影响力和生命力远远超过竞赛本身。”从青年到老年,关原成肩负使命走四方。“我从事创造力开发40年,既是创造学的研究者,又是传播者。有时觉得传播比研究还要难,难就难在要把一种理论或方法讲得人人都明白:教授听了称是、小学生也听得叫好、医生听了说有启发、工程师听后有收获……”关原成说,创造学最受欢迎的是企业和学校,受益最大的也是企业和学校,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企业和学校。于企业而言,创造力就是竞争力、生命力;大力开发员工创造力的企业一定能做优、做大、做强。
2000年9月,关原成应邀赴青岛为一家企业讲课。有个学员是长沙三一重工企划部负责人,回企业后,向董事长汇报了关原成讲的创造学。董事长听完汇报立即决定邀请关原成飞长沙,提出整个企业次日停产听报告。其他领导提醒董事长“那要损失上百万元”。但董事长回答:“人的创造力得到开发,产生的财富远远超过一百万元,而且还能长久起作用。”就这样,关原成讲了一场,董事长觉得不过瘾,晚上又让关原成再讲一场。
关原成保存着许多来信,有一封来信祝贺他成为中国共青团历史上第一个创造学副研究员。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张宝顺来信说,“你走了一条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成功之路,将青少年工作与科技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使自己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上均有所成就,我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也是时代对青年工作者的要求。”
关原成说:“当年的成果虽然已经落后,但当年开发出来的创造力依然活力四射、后劲十足。我在大家的激励和鞭策下,又有新作、又有新课;又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开发创造力的行列中。”
现在,这位曾获得团中央和国家轻工业部颁发奖杯的创造学研究者兼传播者,虽已从山西省科协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但他依然精神抖擞、孜孜不倦地备课、讲课。
作者退休前是《中国青年》杂志资深记者
刘朱婴采访关原成(右)
原载《中国青年》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
2023.9.27 A8版转载 见报时有删减,见报时标题改为《“小发明达人”关原成》
组稿编辑:周晓方
参见 关原成:《中国青年》为我的发明创造指路铺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