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庆丨零星的感想(17) - 世说文丛

王起庆丨零星的感想(17)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太平山绿道


太平山绿道绕太平山麓大半圈,高的地方接近山顶。绿道蜿蜒而不陡峭,因而适于休闲散步。绿道有的地方是高架栈道,有的地方是柏油路,夹道绿树成荫,花卉灿然。每隔一段路,路面上就写有一句格言,字很大。如:“有趣的人生,一半注定是山川湖海。”
真会说话,而且直往人的心里说,又如:“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只是被淋湿。”
呵呵,又说到人心里去了。我的体会是,人有时能感受雨,有时只是被淋湿,要看心境。道理如同人在河岸上能观赏洪水涛涛,在河流中则只是拼命挣扎。


反思性记忆

现象学“本质还原”的道理竟在反思性记忆中表现得如此突出!它分类整理、提取对比、聚焦亮化、点石成金、点金成泥;它让匆匆忽略的瞬间记忆喧嚣起来;让距离很远的事物金刚合体。那些曾不在意的鸡毛蒜皮,那些纷纭过眼的现象,直接成为本质。从理想、幻想、妄想一路向真实还原,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不要想,只要看”。


存在的骗局

提醒自己要时时处处注意三种改变,即读法、想法、做法的改变,且最好是彻底的改变。其实,三者归一,不过是改变活法。此事想想容易,而做到极不容易。从清醒点的自我认知到平时的行为习惯,这几乎是要改变本性了。极难之事,亦当为之,极其厌恶生就的自我,如今看它,就是一场存在的骗局。


立场、态度、倾向

若抛开公义和事实,立场、态度、倾向这些东西是猥琐的,有时是面目可憎的。


帮凶甚凶

有一种感觉:在网络自媒体上,见到拉夫罗夫、佩斯科夫、扎哈罗娃等俄高官出来说话,无论他们说啥,你并不会觉得太奇怪。他们说谎或硬杠,你也会一笑了之。强盗嘛,总要为自己编造理由,不过是一些不攻自破的东西。但看到司马南、胡锡进等人说话,就不平静了。你会感到吃惊,甚至会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这是为什么?
拉夫罗夫他们在明处,跟他们的恶行绑在一起,他们为自己的利益集团求存,要挣扎或者耍赖,这不难解释。在他们身上,恶人与恶行的关系是直接的、简明的。而司马南他们则是从侧翼出击,迂回作战。摆在那里的“恶行”与他没有直接关系,虽然他们可以从中获利。如此,为什么硬要颠倒黑白、歪曲事实?
说实在的,司马南、胡锡进他们增加了人们“理解”恶的难度,使恶变得更加凶险、更加强大。它逼着人不能单纯地从利益角度去看待善与恶,透露着无比深邃而阴暗的“恶因”,以致使人一时疲于分析。当然,可以用立场、态度、倾向、自我意志这些词汇来加以描述,但也不足以道尽其中的奥秘。

佩斯科夫.jpg


王起庆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起庆丨零星的感想(17)》 发布于2023-4-6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