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老骥伏枥行千里 - 世说文丛

张勇丨老骥伏枥行千里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八年前的十二月,路过浙江嘉兴。原本不大的小城,按图索骥、游遍景区,决非一日之功。仅有空闲的两三个钟头,从入住的宾馆出发,沿着河畔漫步,不知不觉走到湖边。待到发现红色的城市印记,已是灯火通明之时。南方的初冬时节,同北方一样,天黑得很快。
 
第二天上午事毕,选乘午间的车次赶回上海。不足百公里的距离,不坐高铁的话,行程也不到六十分钟。时至今日,国内任何一处高铁新客站,都恰似国外普通城市的机场航站楼。是我们快速发展了,还是别人逐渐落后了,这种地对空的不可言状,尚找不到恰当的、能够满足心理平衡的论据和结果。但多数的高铁新站,大都远离闹市而选择城区的边缘,却是不争的事实。
 
为就近乘坐,直接非高铁。南来的火车,让人先浏览南湖的景致,然后再停下车的,便是嘉兴老站。高铁时代,普通列车晚点已是常态。到站后先看通告,获知你的车要晚多长时间。好在只有十几分钟,于是就近坐到后排椅子静候。
 
落座后,低头的瞬间,发现左邻旅客的鞋子。黑色发亮、圆润饱满,极像日本人的穿戴。再用余光留意一下,是位戴眼镜的老人正在使用手机。趁他停顿时,我用仅会的几句日语问,日本の方ですか。
 
假如对方是日本人,自然会有回应。若是听不懂日语的韩国人或中国人或其他什么人,对方可能就不搭理如此莫名其妙的问话,到头来算我自认尴尬。老先生与我对视,非常客气地说是日本人。然后又是一堆解说,对我来说简直是跟不上趟的大段“听力测试”。为避免沟通的障碍,我还是用日语说了句、讲英语可以吗。
 
老先生立刻转换成英文的语言模式,显然用英语交流对我来说更为通畅。我顺手递给他一张名片,做个自我介绍,潜意识也想证明我不是骗子、不是来历不明的人。老先生也在找名片,似乎没有很快找到。当他拿着我的名片时,顺手把自己行李上的姓名牌子给我看了看。结果发现,我们两人的名,还是共享的同一个汉字。
 
老先生说他来中国出差,属于退而不休的专业技术人员。早年在美国工作过,虽然现在已八十多岁了,但依旧不愿舍弃他所钟爱的工作。由于公司与中国有业务往来,他会不定期地到江浙一带出差。
 
我问他为什么不坐高铁,那多快呀。他说,高铁的价钱太贵。亲身体验过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人却评价中国的高铁昂贵,让我一时无从应答。大致一算,高铁的车票比普通车要贵出两倍多。因他的车次晚了半小时,我们才得以在此相遇。说了十几分钟,他的车已进站了,我们便匆匆话别。
 
等我上车,在几乎忘掉刚才的简短交流时,却意外收到老先生的手机短信。他说很高兴见面,并且问我是否方便到达上海后再次见面。我在想,是否老人上车后找到了名片,要给我他的名片,也许吧。

我回复说,到达上海南站后,在地下出口位置有个“全家”。这是日本人熟知的便利店,就在那里再见个面,我有一个半小时的空闲。到站后,我很快找到全家。可迟迟不见老先生的踪影,他应该早我四十分钟到达。当我在便利店外等待时,过了好一会儿,老先生才风尘仆仆从远处走来。他说南站有三个全家,他找到的并非我特指的。总之,虽说殊途、还是同归。
 
坐定之后,果然老先生先递给我一张他的名片。然后说,他认为我是友好的一个人,所以希望再次见面。也许这是一个好的开场白,也许这是日本人做事的方法或原则。我们聊了不少话题,当然并未涉及个人或家庭的细节。老先生第二天乘飞机回国,要先在上海住一晚上。我们在地上铁相遇,就此便在地下铁再次话别。
 
临近新年时,我按照名片的地址给老先生寄了一张贺卡。元旦过后,收到他的回卡。第二年的元旦前,我给老人又寄了纸质的新年卡。可能收到的晚,老先生给我写了封邮件并添加了电子贺卡。第三年的某个时段,我收到他的短信、说又来中国出差了。问我忙吗,我回复他、马马虎虎的老样子。
 
再往后,记不清何时我变得懒于邮寄贺卡了,虽说只是一年一度。再后来,又觉得不敢同老先生联系了,虽然通讯工具更加便捷了。老先生家住千叶县,进出东京的成田机场很是方便。疫情三年,世事难料。如今,早已不知他的公司、他的出差,是否还能常来中国。
 
2017.12.18小记
2023.5.4补充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老骥伏枥行千里》 发布于2023-5-6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