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本丨两个广场(圣彼得堡游记之一) - 世说文丛

陈瑶本丨两个广场(圣彼得堡游记之一)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游完列宁山,从莫斯科登上去圣彼得堡的火车,发现俄国火车的车厢内设计得别致:掀起卧铺的床板,是一个长方体的箱子,可以存放行李。晚上睡觉,物品就在身子底下,不管有多么贵重,都不用担心丢失。车厢上方行李架的开口在包厢内,与走廊无关,可以存放多余的物品,既方便又安全。在干净舒适的车厢里听着车轮与铁轨合奏的催眠曲美美地睡了一宿,5月31日8点半,我们来到俄罗斯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沙皇俄国200多年的首都,苏联时期曾名列宁格勒,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地处北纬60度芬兰湾东岸。5月末的北京已是夏天,这里却是乍暖还寒的初春。涅瓦河三角洲的几十条河流迂回其间,把城市分割成若干个小岛。粼粼碧水与典雅建筑相映成趣,古风古韵的大小桥梁宛若彩虹卧波。如果没有车辆再多些船只,圣彼得堡还真有点水城威尼斯的风味呢。

尼古拉一世骑马塑像.png

地接导游安娜小姐二十多岁,圣彼得堡人,身材高挑,棕发飘飘,脸型圆润,轮廓柔和。鼻尖有点翘,说话像唱歌。她在北京读书三年,普通话说得差强人意,还染上了中国女孩的语病,话中有很多不必要的“然后”。早饭后,她首先带领我们来到伊萨基耶夫广场。广场南端有一座青铜雕像。高高的台座上,一个头戴帽盔、健壮的男子骑一匹前蹄腾空的骏马,马前是一只双头鹰,台座中部围绕着4个姿容不俗的美女。雕像构思巧妙,工艺精湛,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安娜告诉我们:雕像高六米,双头鹰是沙俄的国徽,骑马的男子是尼古拉一世,下边的四个女子分别是他的妻子普鲁士公主夏洛特和他的3个女儿。我心里“咯噔”一下:尼古拉一世不就是继位第一天就镇压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沙皇吗?他的双手沾满起义者的鲜血,赫尔岑曾说他是“隆重地用绞刑架开始了统治”。就是这样一位暴君,怎么还被做成雕像挈妇将女骑着高头大马在广场上耀武扬威?安娜继续介绍:这座尼古拉一世骑马雕像是他死后4年由法国雕塑家蒙费朗于1859年制作的,至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 
广场北边是气势雄伟的伊萨基耶夫教堂。教堂高102米,长112米,是俄罗斯最大的教堂。直径22.15米的金色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因此教堂也被称为金顶大教堂。教堂内外采用了大量雕塑装饰。3扇橡木巨门,每扇面积42平方米,重20吨(真大啊!使我想起了克里姆林宫的钟王和炮王),门上都有精美的浮雕,描述着福音全书上的故事。教堂建筑体量伟岸,气势宏大,构思精巧,造型独特,诉说着建筑师过人的才华,是俄罗斯古典主义晚期建筑风格的精华。伊萨基耶夫教堂以其恢弘的气势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并称世界四大基督教教堂(四座教堂都有巨大的穹顶)。教堂前大片的紫丁香正在怒放,花香袭人。
伊萨基耶夫教堂北边是十二月党人广场(曾名枢密院广场)。广场位于涅瓦河畔,毗邻海军司令部大楼。广场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草坪,草坪中央矗立着5米高的彼得大帝骑马青铜雕像。雕像被安置在一块重达400吨的天然巨石上,头戴桂冠的彼得大帝骑在前蹄腾起的骏马上,一手握缰,一手前伸,神情坚毅,目视远方,显示出所向无敌的风采。骏马的后蹄踏着一条长蛇。安娜指着雕像说:“骏马象征着俄罗斯,后蹄下的长蛇代表阻挠彼得大帝进行改革的旧势力。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的骑马雕像是世界上纪念性雕塑艺术最完美的作品之一,也是圣彼得堡市的标志性建筑。雕像是按照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吩咐制作的。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儿科内辛勤工作了16年才完成了这一艺术杰作。俄国诗人普希金为这座雕像所震撼,激情地写下了叙事诗《青铜骑士》加以颂扬,于是‘青铜骑士’就成了彼得大帝骑马雕像的代称。”我绕着雕像转了一圈,从不同角度欣赏这座雕像,都可以感受到它强烈的艺术魅力。

彼得大帝骑马塑像.png

大家纷纷在雕像前拍照留念。我和青岛来的几位朋友在“青铜骑士”前排成一列,由安娜为我们留下了合影;活泼好动的小单姑娘爬上了巨石,倚着骏马,让我用她的佳能相机给她拍了一张与“彼得大帝”的亲密照。        
一个疑问在我脑子里徘徊:看遍十二月党人广场,没有看到为民捐躯的十二月党人英雄们的雕塑,却在不远处的伊萨基耶夫广场上竖立着血腥镇压十二月党人起义、双手沾满十二月党人鲜血的尼古拉一世雕像。为民请命牺牲的英雄不纪念,却去纪念杀害英雄的暴君,为什么?如此颠倒,情何以堪!可是转念一想,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历史背景,怪不得后人。想起三十几前的“史无前例”,英勇无畏的红卫兵“小将”“造反有理”,连定陵死去三百多年的皇帝都能从地下拖出来焚尸扬灰,白帝庙内刘、关、张的塑像被他们斩首示众……如果这场运动发生在俄罗斯,尼古拉一世骑马雕像在劫难逃,一定会砸它个稀巴烂;彼得大帝骑马雕像也不能幸免,一定会掀它个底朝天。为此,又敬佩俄罗斯国家和人民对艺术品的珍惜、对文物的保护和对历史的尊重。
随着安娜小姐的指点,在料峭的春风里,我们漫步在圣彼得堡的大街上,仔细地观赏城市的姿容。沿着滔滔西去的涅瓦河,我们看到了岸边头戴高冠留着长须的狮身人面像(比埃及的小得多)、海军司令部大楼、瓦西里古港口高高的的灯塔、灯塔基座上精美的雕像、圣彼得堡要塞和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靠近巡洋舰的岸边,有两位俄罗斯女兵,身材高大,站得笔直,义务为游客提供合影服务。街道两旁的建筑大多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欧陆古典风格,非常精美,黄、红、蓝色调的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协调,公园里几种不同颜色的郁金香开得烂漫而热烈。
这座作为俄罗斯首都200多年的城市,虽然经过战争的洗礼,现在依然典雅、恬静,风韵依旧。(待续)

附1: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1年,一批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贵族军官成立革命组织,谋划起义,主张建立共和国或君主立宪政体。1825年12月14日,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死亡,他们先后在彼得堡和乌克兰发动起义,均遭失败。他们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十二月党人《告俄国人民宣言》,宣布推翻沙皇政府,立即召开立宪会议,成立临时政府,同时宣布废除农奴制,解放全国农奴。
12月14日晨,由十二月党人军官带领的近卫军团体按照计划开进彼得堡的枢密院广场,在彼得一世的纪念像下近卫军排列好战斗方阵……在尼古拉一世数次下令开炮之后,广场上响起了激烈的炮声、枪声、人喊和马嘶声,起义最终被镇压,被打死的起义军官兵和老百姓共计1271人。后五百多人受审,五位首领被处死,一百多人被流放。
——摘自网络

附2: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26岁的诗人普希金被沙皇召见。沙皇问他:“那个时候如果你在彼得堡,你会怎么做?”他答道:“我肯定会参加起义。”雷列耶夫等5人被处死时,正在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普希金停下笔来,在手稿上画了5个吊着起义者的绞架,还写下这几个字:“我也会,我也会”。起义失败后,在十二月党人身上几乎都搜出了普希金的诗《自由颂》:
牢记教训吧,哦,帝王们:无论惩罚还是奖赏,无论血牢还是神坛,都不是你们的忠实屏障;请在法律可靠的荫蔽下,首先低垂你们的脑袋,人民的自由和安宁,才是皇座永远的守护。
——摘自网络


陈瑶本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瑶本丨两个广场(圣彼得堡游记之一)》 发布于2023-6-1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