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读阿健《虚位以待》 - 世说文丛

学周丨读阿健《虚位以待》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不知道别人,我是往往会忽略身边的事情的,起码没有用诗的眼光去观察那一切,而我的同事于荣健(以下简称阿健)却不一样,他常常能看到、体会到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他用诗写出了他看到、体会到的东西。尽管他写出来的可能仅仅是看到和体会到的很少的一部分,但,当这极小的一部分集合起来、呈现出来的时候,它的力量之大也远远不是诗人自己能够想象到的。

诗人,首先得是“人”,说这句话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因为在这个号称文明古国的地方,很久以来,“人”竟然成了稀缺资源。没有完善人格的人,哪里还能有“诗人”?

作为阅读者,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分行的、押韵的、有节奏的类似于“诗”的模样的东西,比如某作协副主席的“大作”,号称“梨花体”的那些东西。这些号称诗的东西,恰恰是对诗的亵渎,在神圣的诗国里,这样的东西用来铺地尚且嫌它没有质地,用它抹墙嫌其颜色污浊,假如你把那样的东西称之为诗,会让整个诗国蒙羞。这些东西不是因为没有诗的样式,而是因为缺少“人”的情感。这些“人”徒具人的形状,其实已经异化为另类,自己已经不把自己当人了,他也就写不出人的尊严,人的感受,人的本质。

真正的诗,沉淀着诗人才情、感受、机智、理想、尊严、思考……隐秘或者坦白的语言演化成为一种形式之美,诗的美感由此凸显出来,能够读懂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可以阅读,在不同心境下会读出不同的况味,阿健三十多年的创作结成的集子《虚位以待》就是这样的诗作。

很多诗人诗写得很好,却很难有理性的总结,阿健不一样,他的诗因为有一种理论的支撑,所以总有点与众不同的滋味。或是题材的选择,或是语言的选择,或是形式的选择,很多时候能看出他的“预谋”,除了年轻时有些因为荷尔蒙的关系冲口而出的篇章外,阿健的诗是那种精心设计而成形的,它可能在阅读的快感上有点费力,可它的耐读性足以弥补这一缺憾,就像品尝一壶滋味绵远悠长的佳酿,对于品尝者来说,回味永远大于入口的刺激。阿健自己说:“诗歌几乎就是一切艺术的原乡与母体……今天的诗歌,一如既往地安静着,正如母亲温暖的面庞,慈爱的胸怀。”阿健的诗沉着、冷静,一点也不嚣张,它的力量酝酿在内核里,就像地火运行在地下一般。作为一名阅读者,只有接近它的内核,才能体会出这一力量的存在。阿健的师妹,同为诗人的胡向玲肯定是体会到这一力量的一位,她在《夏雨、微博和奇异之花》(刊于诗集后面)一文中,以一位女性诗人独特的视角对阿健诗歌的评论,可以视作接近《虚位以待》内核的一条通道,通过它,可以读出诗人阿健内心深处若干隐秘,有些,恐怕是诗人自己也未必愿意道出的。

当然,真正进入诗的内核的钥匙是诗人自己的“夫子自道”——《论诗与诗人》,诗人用了不小的篇幅把自己对诗的见解用极其精练的语言写出来,这应该是他的内心道白,是他三十多年读诗、写诗的悟道之说:

诗歌的无用功效与发达的物质主义盛行,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反讽。他们各行其是,南辕北辙,彼此分离,正好完成了诗人身心分离的暗喻;有两种文字可以直抵人类精神的巅峰,诗歌和哲学;写诗最好一气呵成,如果不连贯,那不是用词出现了问题,而是“气短了”或“气断了”;词语准确与否,无关私德,却有专业考究;当大部分现实功能和价值褪去,诗歌才肯显现其面目;写诗,好比内心生活需要照明。

这些只言片语是技进乎道的总结,是一个写诗的人的真心话,读懂这些话对他的创作会有更好的了解和理解。

几乎所有的诗人都会激情四射,甚至恃才傲物,天才如李白高声疾呼“大道如青天,吾独不得出”,貌似拘谨的杜甫不无自豪声言“诗是吾家事”,潇洒的苏东坡对自己的才华更是津津乐道“吾才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诗人往往表现得特立独行。顾城去到新西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却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海子干脆自杀,但我认识的诗人阿健是一个低调和善且从来都不与人争、不与物争斗的人。他是一个健全的人,是一个理智的诗人,他在诗的乌托邦里锦衣夜行,或许会有星光或者灯光照在他的锦衣之上,让偶尔看见他身影的人为之目眩,但那不是他的目的,他的想法只是:“在诗与现实之间”进行“穿越之旅”。喝彩声于他是极其奢侈的事情,他从不祈求。他的写作是孤独的,但正如顾彬先生所言:“好的诗人最需要的是孤独。”我相信,阿健在很多时候是享受这份孤独的,假如生活的压力再小些,烦心的事情再少些,喧嚣和浮躁都会远离开他的书桌,以他的功力和对生活的体悟会有更多的作品创造出来,借用顾彬先生给《虚位以待》写的序言一段话结束这篇短文:

写诗,这就是回故乡,这就是回家。不写诗的人不能回故乡吗?他们没有家吗?很可能是这样。最近,《China Daily》的记者在北京的街上问了行人一个问题。大部分人跑掉了,不想回答。是什么问题他们避而不答呢?——“你们幸福吗?”人们害怕回答这么简单的问题说明了什么呢?他们不光不幸福,他们也不想思考幸福的问题。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读阿健《虚位以待》》 发布于2020-7-3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