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革命是进化受到壅塞时的溃决(上)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革命是进化受到壅塞时的溃决(上)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大陆学界推崇保守主义的人,受爱德蒙·柏克的《法国革命论》的影响,对革命持否定性的认识中,误以为革命都是革命家组织、发动、领导的运动。李泽厚晚年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是他与刘再复合著的《告别革命》,好像革命可以告别似的。实际上中西方有史以来的革命,并非都是革命家发动、领导的。至少在人类近代史上出现的多次重大革命,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事件,没有资料可以说明革命家直接发动、领导了这些革命。所以当代思想家顾准对革命有个说法广为流传:“革命是进化受到壅塞时的溃决”。既然革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革命就不是说告别就能告别的了。“告别革命”在近代史中缺少先例;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这里先搞清楚近代史的时间划分问题,学界对近代史的始点有几个不同的说法。

(一)   怎样划定近代史的始点

中国的近代史始于鸦片战争,这是教科书的说法,也是学界大部分人的共识。但也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从欧几里得《几何原理》传入中国的晚明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满清王朝是奴化统治的倒行逆施,满清王朝三百年是始于晚明的近代史走过的一段大弯路。这个说法是否成立可以讨论。但是这个说法含有的重要意义,却湮没在学界的习惯思维中了,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这个说法含有“从世界看中国”的眼光。人类进化到今天,看问题、搞学术研究没有世界的眼光是不行的。如果摆脱二十五史的史学思想,重看晚明史就会发现:晚明“文治响盛”半个多世纪,是“中国有史以来出现的第一道商品经济曙光”。

近代史首先是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前提的。何况晚明的对外贸易,是东西方国际贸易的真正中心。这是中国人创造的空前绝后的经济奇迹!这个“奇迹”不是本文说的,也不是中国人说的。是西方学者首先发现的。有兴趣的读者看看德国人弗兰克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葡萄牙人皮雷斯的《1515年葡萄牙人笔下的中国》、复旦大学樊树志的《晚明史》、台湾李隆生的《晚明海外贸易数量研究——兼论江南丝绸产业与白银流入的影响》,就知道晚明时期便出现了西风东渐,出现了全球化的对外贸易——这个现象难道不是近代史的现象?

欧洲近代史始于哪一年,则是学界的众说纷纭了:

有的说始于十六世纪地理大发现产生了资本主义,因为欧洲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有的说始于“三十年战争”结束时签订的“维斯特伐利亚和约”,因为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意味着现代国家的诞生;有的说始于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因为宗教改革带来了欧洲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有的说始于科学革命,因为欧洲近现代的历史进步与社会发展,是“科学转化成技术带来的生产力变革”中出现的;有的说始于持续三百年的文艺复兴,因为欧洲近代史的每一项重大进步,都是文艺复兴带来的。

其实历史过程的分期,最根本的一点是历史进化到某个时段发生了文化意义上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指思想上、精神上、价值观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必定带来社会的变化,历史由此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例如欧洲的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实质上都是价值观的转变。有了这个转变,才有了欧洲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变化。所以离开文化意义上(价值观)的根本性变化谈历史分期,都是不着肯綮的说法。说世纪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近代史的始点,这个说法经不住推敲,关键问题在于资本主义是怎样出现的,这才是近代史始点的要义。避开这个要义谈近代史的始点,还有什么意义呢?

何况资本主义是个政治概念。欧洲近代史首先是以科学、工商业大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为标志的。至于欧洲国家政体的变化,都是在这种大发展中出现的。不存在先有资本主义,然后才出现科学、工商业的发展。所以用资本主义的出现作为近代史的始点很不恰当,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所谓资本主义发展,实际上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发展出现在宗教改革、哥白尼革命之后。而宗教改革、哥白尼革命都是先于资本主义之前的重大事件。谈欧洲近代史的始点怎么能避开这两个重大事件呢?

再说什么是资本主义。欧洲近现代史彰显的社会实况并非资本决定一切。资本不过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之一。欧洲近现代史是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史,在这个发展中资本虽然很重要,却并非居主导地位。构成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缺一不可,除了资本以外,还有其他重要元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具体到工商企业,绝不是资本决定一切。像企业的生产能力、设备能力、技术能力、销售能力、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等,都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元素,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九世纪思想家以资本说事,赋予资本以政治意义、突出资本的社会作用,不过是杜撰了欧洲近现代社会发展中的资本神话,不可当真。实际上围绕这个神话给出的资本主义定义以及有关资本的那些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继续谈下去便游离本文的主题了,回到谈近代史的始点问题上。

研究过欧洲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持续三百年的文艺复兴实际上是欧洲人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带来了欧洲文化、经济、科学、政治等全方位的变化与持久的发展。所以,有学者认为欧洲的近代化始于文艺复兴,是个实事求是的说法。所以欧洲的近代化从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末,前后经历了六百年的时间。在这六百年中,不仅欧洲出现过多次革命运动,世界各地也出现过多起革命运动。这些革命运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下面试举几例。

(二)  三便士引起的战争

人类近代史上几起重大革命,唯北美独立战争受到一致的好评,史学家赞不绝口,理论家推崇备至;思想家认为那是一次辉煌的日出;文学艺术家用热情的语言讴歌不尽;教科书则庄严地概括:北美独立战争是美国人民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为了摆脱殖民统治者的压迫与剥削,为了民族独立,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用武力把英国殖民统治者赶出了北美大陆。正是在这样的语境叙述中,人们误以为北美独立战争是从崇高的理想、伟大的目标出发,发动的“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组织准备”的革命战争。然而事实并非这样。

1775年莱克星敦小镇“震惊世界的第一声枪响”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爆发了。不过在战争爆发之前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北美大陆人并没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想法,所谓“民族独立”,北美大陆人压根就没有过这种念头。战争打响将近半年了,北美大陆会议还通过决议向英国政府递交了《橄榄枝请愿书》,请愿书里有句话,真实地反映了北美大陆人当时的心态:

“只要取消在北美大陆的征税,北美大陆人仍然是大英帝国忠实的臣民”。当年北美大陆人的政治心态与教科书上说的恰恰相反,他们不但不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还为自己生活在英国殖民地感到幸福与骄傲呢!这一点从科学家、政治活动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七年战争结束时,写给友人的信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说:“没有什么比七年战争以英国的胜利更让我们北美大陆人高兴的了!这不仅因为我们是殖民地人,更因为我们是大英帝国的臣民。我们为生活在大英帝国的殖民地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幸福!”

富兰克林的这个说法,是否有点二战时中国敌占区民族败类汉奸的意味呢?不是的!富兰克林被北美大陆人普遍共认为是“北美大陆的良心”。他的话代表了北美大陆人的心声。那么,生活在英国殖民地的北美大陆人,为什么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呢?此事说来话长,本文只能简要地说一下这段历史供读者参考:

殖民地在英语世界里是移民“繁殖”的意思,只是这里的“繁殖”不是繁殖人口。而是含有开垦土地、发展农业、发展工商业、发展国际贸易、开辟国际市场的多重意思。这是商业立国的英国人辟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殖民地大都文化比较落后,所以英国对殖民地引进工商业文化、科学文化、法治文化、教育文化,以促进殖民地文化水平的提高。

但是亚非拉殖民地的人们都把这种引进先进文化的做法视为文化侵略。所以英国引进的先进文化由于受到当地人的抵触,短期内不可能扎根。这是很多殖民地独立后,迅速倒退、重陷过去贫穷落后中的根本原因。例如缅甸、南非、津巴布韦独立后,都从殖民地时的发达、繁荣、富裕的社会状况,迅速倒退到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的落后中。津巴布韦在殖民地时期被世界誉为“非洲的粮仓”。独立后不久就出现了饿殍遍野的悲惨景象,邻国援助了几十万个裹尸袋,都不够用的!

但是北美大陆人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北美大陆人都是从英国移民过来的,并把英国文化带到北美大陆。所以北美大陆的文化、社会、经济起步,不啻为英国本土的起步。这是北美大陆殖民地工商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当然北美大陆之所以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被世人誉为“富得流油”,还有很重要的政治原因:

(1)英国政府对殖民地一般不派驻军队,实行高度的地方自治。英国政府不管殖民地的地方事务,不参与地方行政管理。殖民地人自己选举产生地方政府,推行民主管理制度。“有事大家商量”是当年北美大陆的社会常态。高度的地方自治,是殖民地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政治环境。

(2)北美大陆工商业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社会富裕,与英国政府推行殖民地不征税的政策有关:

英国政府对殖民地不征收任何税,仅从殖民地的对外贸易中收取少量的差额费。世上哪里有不收税的“世外桃源”?北美大陆就是这样的“世外桃源”!北美大陆人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过着民主、自由、安定、和谐的生活,一心一意发展工商业、发展国际贸易、发展经济。据有关资料显示,那时北美大陆殖民地的国际贸易量,与英国本土的国际贸易量不相上下!“北美大陆富得流油”是当年欧洲人的普遍看法。

法国与西班牙就是因为看到“北美大陆富得流油”,所以发动了七年战争,试图让英国“分我一杯羹”。北美大陆人纷纷拿起武器加入英国军队,打败了法国、西班牙,捍卫了北美大陆殖民地。

但是英国政府因为七年战争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国家财政十分困难,连保障王室的费用都很成问题。于是英国政府开会讨论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正当大家七嘴八舌拿不出好办法的时候,有位议员胸有成竹地道:“北美大陆富得流油,在那里征点税,犹如在一只肥鹅上拔一根羽毛,根本算不了什么,但目前的财政困难立刻就解决了”。众人听了如梦初醒:是啊!七年战争是为了北美大陆人打的仗,他们理应负担一点战争的债务。英国政府从整个内阁到全体议员,除了议员爱德蒙·柏克反对向北美大陆征税外,其余所有的人都一致赞同向北美大陆征税。

于是在七年战争结束的第二年(1764年)英国政府向下院递交了向北美大陆课税的《美洲岁入法案》并获得通过。此事在北美大陆人中引起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英国政府里没有北美大陆的代表,政府向他们征税,属于违反“无代表不纳税”宪政原则的错误做法,这是不能接受的。

但是1765年英国政府认为,“七年战争打败了法国与西班牙,保卫了北美大陆人的安全,维护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保卫了北美大陆人的安定生活。北美大陆人负担一点战争的债务完全是公平的”——依据这个不管怎么说也都说得过去的理由,英国政府又通过了向北美大陆人征收印花税的法案。印花税法案进一步激怒了北美大陆人,抵制英国政府课税的活动开始席卷整个北美大陆,不仅一些收税人的办公场所被捣毁,连他们的住处也遭到北美大陆人的袭击。

这期间,英国首相格伦维尔让秘书撰文向殖民地人宣传:“英国议会里的议员,代表了包括殖民地在内的所有英国人的政治诉求。所以他们的投票既代表了本土英国人,也代表了殖民地人投票”。

然而北美大陆人不相信格伦维尔的一派胡言,他们相信的是大宪章运动以来不可动摇的权利原则:“无代表不纳税”!代表必须是自己选出来的。英国政府的代表不是北美大陆人选出来的。这些英国代表只能代表英国本土人。不可能代表北美大陆人,他们不是北美大陆人选出来的,怎么可能代表北美大陆人?

于是在印花税通过的当年,北美大陆九个殖民地选出代表集中到纽约开会,通过一项决议。决议中首先声明忠于国王和王室,但反对政府向北美大陆课税的政策,除非北美大陆人自己同意纳税,否则英国政府不得对北美大陆征税。

由于印花税在北美大陆人的一片反对声中无法推行,英国议会便在1766年春废除了印花税法,殖民地人民一片欢腾。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英国新内阁又通过了在北美大陆征收进口税法,史称《汤森法案》。《汤森法案》实施后不但没有收上税来,反而导致了袭击英国总督驻地的情况不断发生。于是,1770年又一届新内阁提议撤销《汤森法案》中的其他税,仅保留微不足道的三便士茶税,作为英国对北美大陆拥有主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象征。

仅收三便士茶税这个做法,在七年战争刚结束时可能行得通。在双方因为税权问题对抗了六年后的这时,北美大陆人已经不相信英国政府了:若保留三便士茶税,会使英国政府得寸进尺,今后很可能走向强行征税的暴政,这是北美大陆人最担忧的。在原则问题上,北美大陆人认为是不能让步的。

实际上愚蠢的英国内阁没有看到,六年来的双方税权问题对抗,已经使先前的利益之争变成了原则之争,这是一个应该引起警惕的变化!在北美大陆人眼中,利益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原则是不可以让步的,权利是不能丢失的。此时的北美大陆人已经从利益问题走向了原则问题:三便士茶税虽然微不足道,却违反了“无代表不纳税”的原则,是对北美大陆人权利的侵犯,是暴政的表现,是不能容忍的。政治反应迟钝的英国内阁看不到:三便士茶税对英国政府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却强化了北美大陆人坚定不移的税权理念,诱发了他们的抗税精神——对财产权的维护,不断地累积了对英国政府侵犯他们权利的愤怒!

1773年底,波士顿人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三船茶叶抛入大海,便是这种愤怒的总爆发。作为对此事的报复和惩罚,英国议会1774年6月通过了针对北美大陆的《强制法案》,这个做法不啻为对双方紧张关系的火上浇油,致使事态进一步恶化。至此,英国政府与北美大陆发生战争仅一步之遥了。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到:英国政府从1764年开始向北美大陆征税,到1774年的《强制法案》,前后十年的时间里,英国政府从北美大陆一便士税也没有收上来!这样十年无果的征税,在世界上也是“今古奇观”了。这个“今古奇观”说明英国政府软弱无能,还是北美大陆人不能“通情达理”?这样的“今古奇观”在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这个“今古奇观”暗含的意义很耐人寻味。这个问题留给读者思考吧,这里不讨论了。

1775年4月,莱克星敦小镇的民兵与英国巡逻军发生冲突,枪声响起,事件很快地波及其他地区,战争就这样出人意料地突然爆发了。由微不足道的三便士茶税引发的武力对抗,不久就演变成一场为主权而战的独立战争!这是由利益之争发展为原则之争;原则之争发展为政治对抗;政治对抗引发战争的一个著名案例。这个案例给英国人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一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战争,在英国政府与国民的意气用事中爆发,战争动摇了大英帝国的基石!“日不落帝国”从此成为永远的过去。

商业立国的传统养成了英国是个看重利益、重视成本而又善于妥协的民族。所以北美独立战争打了八年,英国人从战争开始前对北美大陆一片喊打声,变成了八年后对这场战争一片喊停的呼声。凡事讲究成本的英国人发现战争打了八年还未结束,这样的仗不能继续打下去了。国会只好通过决议,提出谈判议和。于是便有了1783年英国与北美大陆签订的《巴黎条约》,宣布战争结束,承认北美大陆独立。一个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就这样诞生了。

但是教科书上说,是北美大陆人打败了英国军队,迫使英国政府不得不停战议和。这都是意识形态编造的假话。实际上独立战争从一开始,北美大陆人就没有胜算的把握。那时的北美大陆是“各自为政”的几个殖民地,不是统一的国家。北美大陆没有财政收入,没有国防开支,没有军队。参与战争都是民间自发的“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整个北美大陆军队实质上是一群“乌合之众”。但是这帮“乌合之众”却创造了奇迹:他们与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军队打了八年,终于迎来了《巴黎条约》的希望。所以说,创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美国先人,有着永远让后人敬仰的精神品质:利益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可以妥协的;原则是不能让步的;权利是不能让渡的。他们用生命捍卫这一万古不易的生存理念!

北美独立战争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这段历史留下了很多值得后人思考的问题:

(1)微不足道的三便士茶税竟能引发战争,这是中国人很难理解的。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例如历代农民起义,都是农民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中国从未有过因为税权问题导致的战争。中国文化里也没有税权这个概念。中国人不懂什么是税权,只知道“皇粮国税,天经地义”。但是英国历史上的战争大都是因为税权之争引发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价值观的根本差异。价值观的差异是否体现为不同文明的差异?不同文明的差异,是否先进与落后的差异?

(2)英国人是世界上最看重利益、最善于妥协、对人类现代文明贡献最大的民族。但是向来理性的英国人,为什么在北美大陆征税问题上,竟然缺少利益考量、缺少利弊权衡、缺少理性认识,引发了成千古恨的战争呢?英国人的理性消失在愚蠢的内阁执政中?还是消失在举国一片的群情激愤中?

(3)在爆发战争的1775年之前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英国从议员、到内阁、到政治家、到知识分子、到所有的英国人,除了议员爱德蒙·柏克一人坚决反对向北美大陆征税、坚决反对开战外,人们都为征税摇旗呐喊,都为愚蠢的《强制法案》举手赞同,都为他们不必参加的战争喊打——这个真理在一个人手里的历史现象,留给后人是什么样的思想启示?

(4)征税十年未果中的英国内阁换了好几届,却都是蠢才执政。几届内阁共同的利令智昏,把大英帝国推向了战争的不归之路。英国政府的内阁是代表英国国民的议会产生的。让人费解的是:当时的英国议会为什么会产生几届愚蠢的内阁?这是否与那时的英国政党政治不成熟有关?

(5)后人在回忆这段历史中发现:英国政治活动家爱德蒙·柏克在战争爆发前,针对英国政府向北美大陆课税这个问题,曾经先后多次通过议会演说、发表文章等方式,苦口婆心地力陈:“向北美大陆征税是个极其错误的政策:北美大陆与英国政府很可能由利益之争上升为原则之争,由原则之争导致政治对抗,由政治对抗走向战争!战争的结果必定出现北美大陆独立。‘日不落帝国’将因此成为永远的过去!”后人在惊叹爱德蒙·柏克当年发出的这个神谕般的警告时,不能不有这样的“以史为鉴”:政治家很可能是“庸才误国、蠢才害国”;群众激情永远是瞎起哄的力量;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问题的严重意义是,怎样才能避免真理可能淹没在多数人的无知与激情中?

(6)从十年之久的税权之争,到北美战争爆发,这段真理只在一个人手里的历史说明:用少数服从多数确定真理是荒谬的做法;用少数服从多数决定政策很可能是错误的权宜之计。那么,少数服从多数还有什么意义呢?既然整个大英帝国只有艾德蒙·柏克一个人是对的,成千上万的英国人都是错的,那么,“人民”这个概念还有什么意义呢?换言之,那种动辄拿人民说事、“一切为了人民”“民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等人民深信不疑的说法,有什么事实根据与理论根据?如果人民崇拜既没有事实根据、又没有理论根据;那么,拿人民说事的做法,是否有自欺欺人之嫌?这种自欺欺人暗含着什么样的玄机?

北美大陆在十年之久的抗税中,几个殖民地代表聚集纽约开会,商讨的是一致不纳税的问题,并无发动战争的打算。英国政府虽然按照《强制法案》往北美大陆派驻军队,是因为波士顿茶案原因,出于维护社会秩序而破例出兵,并无明确的武力镇压动向。“莱克星敦的第一声枪响”实际上是当地自卫民兵看到英国巡逻队的走火。但是枪声一旦响起,就一发而不可收了。这些有据可查的历史说明:北美独立战争并非蓄谋已久、有组织、有领导的“为了民族独立”发动的战争。这场战争出乎英国人与北美大陆人的意料之外。

如果说北美独立战争是在持续十年之久的税权问题处理不当中突然爆发了战争;那么下面所谈到的法国大革命,则是改革导致革命突然爆发的一个发人深省的事件了。

(待续)

R-C.jpg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革命是进化受到壅塞时的溃决(上)》 发布于2023-6-28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