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青岛市工业同业公会筹备委员会的火柴公会成立。全市23家火柴企业中,公营3家、公私合营1家、私营19家。
作为私营企业的大厂,青岛振业火柴公司始建于1925年并于1928年正式投产。拥有曹县路29号、31号、33号的连片厂区,振业堪称青岛火柴的第一。它在规模上,甚至超出曾经独霸市场的日资厂家。
待至1936年,振业火柴的经营陷入困境。加之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拒绝与日方合作的振业在青岛、济南、济宁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盘剥和压制。青岛振业在第二个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逊于华北火柴工厂。其中的原因,不得不说包含着丛良弼从事红卍字会等慈善事业的投入,耗尽了大量来自振业火柴及其家族的资金储备。
青岛解放后,作为旧政权经济实体的华北火柴厂受到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接管,拥有官僚资本背景的新华火柴厂也适时得到没收。以华北、新华等一批企业为主,1952年组成青岛实业火柴厂。这成为之后过渡到国营火柴企业的主体组成部分。
从一份1951年6月5日订立的《租赁契约书》图片可见,落款处的甲方“振业火柴厂”盖有“青岛振业火柴分公司”的红色竖条字章。代表人的臧恒甫,为振业火柴的经理。他还是一位甲骨文物的收藏者,所见这枚印章的篆体字结构也是独具特色。
保证人一栏,印章分别显示“青岛恒忠火柴原料工厂”和“刘心斋”。据记载,恒忠成立于1934年9月,资本额四万元,位于沾化路3号。以火柴原料为名,工厂实际是印制火柴商标、制造玻璃砂和玻璃粉以及火柴梗枝的加工厂。
在1944年2月的商会调查资料中,恒忠工厂的经理还是即墨人刘心斋。所列的股东包括臧恒甫、赵新农、吴心斋、刘心斋、丛玉芳、刘濯之、王晋青、李元之、辛玉符、迟序程、姜尧宸、丛荣凯。除莱阳人李元之曾是即墨振东火柴的经理人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家为蓬莱的振业人。由此可知,保证人的身份与合同甲方存有密切关联。
此份租赁契约书,乙方先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工业厅化学工业管理处”,后改为其所辖的“青岛橡胶厂”承租。涉及的房屋为“曹县路三十三号内第二、三、四、五号仓库四幢及小房一间”,其中“面积库房1,299平方米,空地640平方米,小房41平方米”。
曹县路33号是振业火柴的梗片厂,对外曾以振业制杆厂和新生制杆厂为名。负责人王尊三,是丛良弼的女婿。与此同时,他还担任过振业所办其他企业的管理者,比如青岛公共汽车公司的经理。
振业火柴的仓库对外出租,看起来生产本身并不繁忙。租赁合同,或可反映其时火柴的生产呈现萎缩下滑的态势。而租得的两千平方米总面积,几乎能开另一家小工厂。不知青岛橡胶厂此举,又是做何种规划和具体用途。
租赁时段,只到1952年底。几年后的1955年4月,曹县路29号的青岛振业火柴公司与曹县路8号的青岛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合并,组建起“公私合营青岛振华火柴厂”。这年的12月底,公私合营青岛自行车厂依照上级的指示,正式搬入振业的厂区成为29号的新主人。以此为核心,它扩展到曹县路25号、27号、33号以及长春路等几个厂区和车间,并逐步发展为中国四大自行车的生产基地。
1959年4月,岛城的火柴业再次重组。曹县路的振华火柴厂,连同新兴肥皂厂、天成化工厂等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青岛台东化工厂”。1966年企业迁往四流北路,新的红星化工之名也快速发展为岛城的一家知名企业。
曹县路8号这片最早是日资青岛燐寸株式会社的一方土地,在经历过数次变换后,最终归属橡胶六厂的厂区范围并在十多年前建起几排多层楼房。同样的曹县路29号,作为曾经辉煌的振业火柴所在地,也是十多年前拔地而起了幢幢高层建筑。它们或成为工厂的宿舍区,或变作居家的港湾地。从工业的用地转作温馨的家园,不啻为新时代的美好呼唤。
如今是一片破败景象的曹县路33号,当七十年前的租赁契约载明了它的约定时,再过几年、其命途又将归属何方。
2023.7.9
《青岛财经日报》“忆城”副刊
2024.1.10 A8版转载
组稿编辑:周晓方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看到此文,感到惊讶,文章中的恒忠火柴刘心斋是我的姥爷,因为他老人家55年去世了,关于他的事情知道很少,今天在文中看到他老人家的记述,挺激动,感谢作者得研究及文章。
回复了老喜尔:您好,作者回复,如您有兴趣,可做进一步交流,以补充相关联的内容。谢谢您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