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堂邑路街区的地标记忆 - 世说文丛

张勇丨堂邑路街区的地标记忆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微信图片_20230718172506.jpg
日前路过堂邑路,远远看到市场二路拐角的老楼。虽说掩映在夏日的茂密树叶之后,但依旧可体察到建筑本身独有的风韵。
 
这里是堂邑路7号。百年前出版的《青岛写真案内》,刊有它的老照片。画面上,可分辨出“江商株式会社”的公司名称,是嵌在四根立柱托起的、带有中心标识门面的左右两边。
 
微信图片_20230718172530.jpg
创办于1891年的江商株式会社,它的前身是从事棉纱进口业务的北川商店。1905年在大阪成立江商合资会社后,开始从印度进口棉花。1917年改组为股份制后,江商株式会社成为日本棉花进出口的三大公司之一。
 
言及江商青岛支店的活动,虽然它不比三井等大公司来得早,但在岛城开展贸易至少不晚于1910年。日德战争后,日本商业资本的经营规模加大,江商迈入主要日资洋行的队伍,是专门从事棉花、棉布、生丝、丝绸等商品的进出口公司。
 
微信图片_20230718172534.jpg
不足二百米的堂邑路上,集中了众多的日资洋行和大小店铺。在道路东侧的两大片街区中,市场二路以北的建筑群,自南至北依次排列着7号的江商株式会社、9号的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11号的三井物产株式会社。
 
图像资料的三家公司建筑,可从1926年的出版物找到印记。而1935-1936年的电话号簿,7号、9号、11号的地址都已一一在列。以江商为例,堂邑路七号的五部电话分别是主任席及夜间用、棉花系、会计系、加工品系和中国账房。系,是日语汉字,表达一个层级的部门。另有贸易商属性的两部分,分别在馆陶路13号和黄台路38号。
 
微信图片_20230718172538.png
其时,江商的负责人是电话号簿显示的西谷甲午郎。甲午郎的名字,让人即刻想到甲午之年,中日交战,最后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如果西谷确为1894年生人,那么正值壮年的甲午郎一定会在远离家乡的驻在国勤勤恳恳、努力工作。这符合甲午战争后,中日两国的命理运途与国际关系的纵横交错。在选取任何一个时空落点之下,展示出的必然是符合逻辑的最真实的社会场景。
 
抗战胜利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鲁青分署在堂邑路11号办公。包括署长、副署长以及关联的秘书室、调查室、振务组、储运组、卫生组、总务组和部分职员宿舍等,都在这栋大楼之内。
 
堂邑路9号,则是经济部青岛商品检验局的所在地。局长室、秘书室、事务处、第二课、传达室都在这里。另有单独的检验处,设在安徽路40号的院内。
 
微信图片_20230718172544.png
至于7号,也迎来了新的主人。原本在兰山路的《青岛时报》,1937年12月因战乱休刊。1945年11月,社长尹朴斋选择堂邑路7号正式复刊《青岛时报》。有意思的是,当年四位数的江商株式会社主任席的电话2824号,在1940年7月升至五位后,相同的号码22824,又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彼时青岛的时报社长。
 
如今漫步于七十米长的街边,7号在前几年经历过饭店、商超的小规模经营后,早已关门大吉。9号整体拆除后,建起居民楼外观式样的山东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11号的存留状态,算是使用率最高的办公地点。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这里还是五金工业公司,但后来它归属青建集团所有。
 
微信图片_20230718172550.jpg
更多的记忆和故事,有待慢慢发现、细细品味。据年届九旬的老青岛胡伯伯回忆,堂邑路9号的楼顶有只大喇叭。七十年代初的一段时间,它整天播放卫星上传来的东方红乐曲和钢琴伴唱红灯记的音调。时代的强音,响彻大街的南北。

或许,这就是对美好人生和精彩时光的最好记忆。

2023.7.18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堂邑路街区的地标记忆》 发布于2023-7-18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