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几乎从传统文献上隐形的太阳狗(三星堆文物拾零之一)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几乎从传统文献上隐形的太阳狗(三星堆文物拾零之一)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太阳狗”这个名字不如“太阳犬”雅致,可是联系古代文献之“天狗吃日”“天狗吃月”的传说,我觉得“太阳狗”一说也无所谓。“天狗”这个词可能大有来历,如古诗文里常常可见的“天狼”“九尾狐”等等,都是“天狗”的同类。况且《山海经》上隐隐约约还能查到这类消息,我的一位清代的远亲郝懿行先生,也很严肃地论究过类似的问题。我认为狗、狼、狐的动物同类,在一个历史时段,有可能它们被此混称。
狗,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传说“伏羲氏”的“伏”字,因为它是“人”和“犬”的合成字,如果大汶口文化的代表民族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这个民族集团曾有狗图腾崇拜是毫无疑义的。图一1·是1974年出土自青岛胶州三里河大汶口文化遗址的陶狗,是伏羲女娲图腾崇拜狗的证明。传说伏羲女娲生了太阳,作为可以和图腾狗互换身份的伏羲女娲,就是太阳狗。至今逢时召开的淮阳人祖庙(伏羲庙)仍盛传人祖伏羲是人与狗所生,人祖象征物曰“泥泥狗”(或曰“泥泥猴”);甲骨追述商代王族的祖先伏羲、大昊、帝俊的“俊”字。甲骨文就象形一只手掌向上的猴子,而《山海经·北次二经》描写追逐太阳的图腾动物夸父(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的组成民族),就是生着狗尾巴的类猴神物——这狗尾巴的类猴神物,正是用了我们祖先创造龙图腾的造型手法——异质同构手法。说到这里我们得提前介绍三星堆出土的太阳狗的异质同构的造型手法:这只太阳狗的狗尾巴就是商代流行的“歧尾龙”的造型手法。我们在以往介绍的歧尾龙的名词,惯用“一头双身龙”这个词。三星堆出土的太阳狗,难道不是生着两只翘卷的尾巴吗(图一2)?同样的造型手法,三星堆出土的祝融御雷脚踏“鸟头歧尾龙”之“龙”,难道不是吗“歧尾龙”吗(图一3)?
更值得注意的是:武汉长沙马王堆遗址出土的西汉帛书本《易经》,其《姤》卦写作《狗》——这是一个婚姻卦,假设其“狗”的立卦初衷指的是狗图腾,那么伏羲氏创立婚姻的传说就实至名归了。狗的多生多育易活成群之天性,正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一心婚姻繁衍绳绳子孙如狗的衷心!
其实太阳狗的图像文献在汉代和汉代以前以前偶能见到。如在汉代某铜牌饰中就能看到九尾狗于“天门”字样的文字旁边(图一4)
如1958年甘肃庆阳地区出土的东周时期青铜器狗形龙与凤鸟纹样,其中的狗应该就是太阳狗,鸟则应该是太阳鸟(图一5左)。也许在周代,人们看到狗和鸟的并陈图像,会自然而然联想起来“太阳”这一个概念,恰如中国人在“文革”时代见到了向日葵花,自然而然想起了它所象征的东西。
图一5中,如济宁市博物馆藏汉代九尾太阳狗与三足太阳鸟画像砖。古人说“阳成于三”“阳盛于九”,所以太阳鸟往往被画成三只足,太阳狗则被画成九只尾巴。
如图一5右,河南郑州出土的三足太阳鸟与九尾太阳狗画像砖。
因为有传承的图像,我们揭秘太阳狗并不成为太大的困难。孔子曾叹少昊氏后人说他的祖先及其许多民族集团图腾崇拜的名目,是“礼之失,求诸野”的大事。其实我们在作“礼失文字文献,求诸图像”的工作,虽然不受今人待见,也许后来人不少。

1.png
图一1·1974年胶州三里河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图腾红陶太阳狗

2.jpg
图一2·四川三星堆遗址2号坑出土的太阳狗驮“神坛”青铜雕塑。一图2中、左、右为三星堆遗址2号坑出土的两种太阳狗。

3.jpg
图一3·左,三星堆出土的化为雷霆的祝融“乘二龙”之鸟身歧尾龙。右,商代国徽上的“一头双身龙”其每条龙的尾巴为“歧尾”。

4.jpg
图一4·汉代铜牌饰之九尾天狗。

5.jpg
图一5·左,1958年甘肃庆阳地区出土的东周时期青铜器狗形龙与凤鸟纹样。图5·中,济宁博物馆藏汉代太阳狗与太阳鸟画像石。图5·右,河南郑州出土的太阳鸟与九尾狗画像砖。

【作者授权首发专稿】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几乎从传统文献上隐形的太阳狗(三星堆文物拾零之一)》 发布于2023-7-2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